APP下载

汉麻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022-01-17曹涤非薛佳莹黄国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生无菌菌落

吴 琼 王 雷 曹涤非 李 瑶 孙 尧 孙 鑫 薛佳莹 黄国庆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宿主植物种类及外在环境不同,植物内生菌种类和数量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内生菌菌种多种多样[1-2]。从汉麻中可以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其会产生抗生素等活性成分,并且为了避免宿主植株死亡,这些抗生素活性成分毒性相对较低[3]。因此,开发汉麻内生菌,寻找新的抗生素,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试剂包括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DA培养基,由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琼脂粉。

试验设备包括恒温培养箱、全自动立式高压灭菌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采集。选择茂盛、无病虫害的汉麻植株,采集其新鲜的叶片、根、茎,每株采集3~4片叶片(无病虫害及斑点)。

1.2.2 样品预处理。采集得到的新鲜汉麻叶片用清水漂洗后切成0.3 cm×0.3 cm的组织块,将根、茎切成0.3 cm长的组织块,对组织块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干燥。

1.2.3 样品表面消毒。对预处理得到的样品进行表面消毒,方法如下:0.1%升汞漂洗10~30 s→无菌水冲洗数次→75%乙醇漂洗30~60 s→无菌水冲洗数次。检测表面消毒有效性:本试验需对检验材料组织表面消毒是否全面进行检测,设置2组对照试验。第1组:表面消毒完毕后,取最后一次清洗汉麻样品的无菌水涂布于平板培养基上,设置3个平行。第2组:将消毒后的汉麻样品置于平板培养基上,与培养基表面接触几分钟后取出,设置3个平行。将2组平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相同条件)中培养3 d,观察平板中是否长菌。无菌说明消毒彻底;有菌则表明消毒不彻底,需要重新进行样品预处理、表面消毒用于内生菌分离纯化。

1.2.4 汉麻内生菌分离纯化。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组织块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每个平板接种4~5个组织块,共接种6个平板。将平板分成2组分别置于28℃及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7 d。观察到组织块长出菌落后,使用接种环挑取不同的菌落,采用划线法将菌落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反复接种2~3次后,挑取单菌落的菌丝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无杂菌即可确定为纯种菌株。得到的纯种菌株分类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基中编号保藏。

1.2.5 汉麻内生菌发酵液上清液抑菌活性测定。菌株培养条件:温度设置为30℃,摇床转速150 r/min,用100 mL三角瓶装液30 mL,培养基的初始pH值设定为7.2。对发酵液上清液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采用的是菌丝平板生长抑制法[4-6],方法如下: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吸取2.5 mL菌株发酵液上清液置于培养皿中,取12.5 mL融化后冷却至40℃左右的PDA培养基加入培养皿中,混合均匀制成平板。对照以无菌水代替发酵液上清液。试验组及对照组均设3次重复。将供试病原菌菌丝块接入平板中央,30℃恒温培养。观察到对照培养皿中病原菌菌丝长满平板时,采用十字交叉法,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培养皿的病原菌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计算方法如下:

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样品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汉麻不同部位菌株种类

由表1可知,在64株汉麻内生菌中,15株来自汉麻根段、16株来自汉麻茎段、33株来自汉麻叶。结果表明,汉麻叶中的内生菌资源较丰富。

表1 汉麻不同部位内生菌分布情况

2.2 汉麻内生细菌对病原菌的抑制率

对17株汉麻内生细菌(3株来自汉麻根段、5株来自汉麻茎段、9株来自汉麻叶)的发酵液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检测,检测到8株有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率不同(表2)。由表2可知,汉麻内生细菌中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比例较高且抑菌谱较广,对于供试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8株有抑菌活性的汉麻内生细菌中,有6株来自汉麻叶片。

表2 汉麻内生细菌对3种病原菌抑菌效果

3 结论

结果表明,从汉麻中分离得到64株内生菌,其中15株来自汉麻根段、16株来自汉麻茎段、33株来自汉麻叶,汉麻叶中的内生菌资源较丰富。汉麻内生细菌中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比例较高且抑菌谱较广,对于供试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猜你喜欢

内生无菌菌落
茶树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基于图像识别的菌落总数智能判定系统研制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
对萼猕猴桃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