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散装”视频,漫步生物学的世纪

2022-01-16项汉秋

电脑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李教授生物学科普

项汉秋

2021年是知识自媒体博主爆发的一年。而有一位常年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授,用专业的实证主义实验风格,解答大家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他的作品频频得到各级媒体青睐,成为众多媒体和平台争相转载,创造千万级流量的优质内容基础。

这位默默不走寻常路的博主,就是好看视频“好看博士团”成员、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李旭的散装生物学”账号作者、中科大生物学副教授李旭老师。

缘起:阅历、责任、机缘

一个科研、教学、学工、行政、党务工作连轴转的高校教授,为何非要在百忙之中再给自己增加压力制作科普视频?

李教授对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李旭老师读书可谓一帆风顺,本科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后保研、硕博连读,接着留校任教,并陆续从事科研、学工、党务、管理工作。

丰富的经历,让他对学生群体以及民众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素养方面的匮乏现状以及自己担负的责任,有了新的看法。

“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速度其实非常的快……(但)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够享受到这些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反而深受医疗、保健、健身、美容等领域的谣言以及虚假宣传之苦。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利用视频这一传播迅速、受众广泛的载体,把更多正确的并且有用的生物学常识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去;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民众尽可能多地了解生物学常识,进而借助生物学技术成果为生活带来更多安全和健康。”

在李教授决定制作科普视频的时候,更好的机缘也来到了他的面前,“好看视频科普负责人周晓娟老师,对我这个一窍不通的科普新人进行了热情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进一步接触后,发现这是一个尊重知识、重视知识质量,而不会过度关注流量的视频平台,这种平台调性非常适合我这种有明确知识传播目标的科普人。”

就这样,李教授在平台支持下,远离一般平台浮华的流量考核风气,沉下心来用科普工作者的专业和责任感,摸索视频新人如何做好内容的道路。

摸索:让科学更接地气,让生活更讲科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李旭教授的视频创作之路开始时,曾经想直接把自己优秀的教学风格和拿手的内容,更加平实风趣地表现在大家的面前。但他很快发现,效果并不算好。因此他把账号名正式定为“李旭的散装生物学”,“不是用完整的章节体系,而是一个个接地气的小问题去吸引受众来了解一些分散的生物学知识,然后在不同的故事中,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让观众对我们生活中会接触到的生物学和健康问题,逐渐形成基本的正确认识。”

而“前沿高端技术进步新闻”方面,则尽量把它们当作生活相关科普知识的一种延伸。因为李教授也发现,“(很多专业背景博主)由于院校教材更新滞后,或者毕业后没有条件持续学习更新知识库,依然在传播一些近年来已经被研究证据推翻的错误观点”,这也鞭策他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地气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收获:观众的配合、互动,是最大的成就感

随着“李旭的散装生物学”账号的重新定位,为了真正地接地气,李旭教授祭出了科研工作者的法宝——实景、实验。

例如,在科大校园也西湖畔背对着6只可爱的黑天鹅拍的《黑天鹅睡觉为什么喜欢金鸡独立》,是他觉得最满意的一个作品,因为得到了周围群众的热烈响应和配合。

“因为是实景拍摄,周围总是围满了观众,而且大家也特别的配合我,在我讲述的时候,都屏息静气,以免干扰到录音;而每当一段结束的时候,周围的老师、学生还有小朋友们就会和我一应一和,甚至还连声叫好,气氛非常热烈,这算是我拍科普视频过程中最特殊的一次体验。”

小小的烫碗洗碗风俗,李教授动用了专业的实验室和仪器验证效果

而《烫碗杀菌实验》引起最多共鸣,出乎他的意料。

“有的观众描述两广地区吃饭时随时有小火炉煨着开水,杀菌条件一流;有的观众担心我两个实验中所涉及的细菌种类不一样,耐高温的能力也会不同,给了我很好的修改建议;还有观众最开始给我的留言简单粗暴,非常不友好,但我还是认真回复,先针对他说得对的部分进行了肯定,然后针对他不满意的地方逐条详细进行了解释,告诉他之所以会对我的视频有这么大的误解,主要原因就是没看完。经过这样的一番解释,他原来的疑惑和情绪都得到了疏解,又认真看完了一遍我的视频后,成为了我的粉丝。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对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并且顺便进一步做科普的好机会,是我非常珍惜的二次科普阵地。”

在创作、发表这些视频过程中,观众在制作过程中配合,在发表后的积极互动与肯定,成为了李教授坚持将账号做下去的最大动力和成就感。

感悟:不好干、别焦虑、暂不“恰”

有乐也有苦。作为非媒体人士,李教授个人制作视频,也感叹科普视频“不好干”。

《晕车晕船晕飞机》的一期,他提前吃了双份的晕车药,想在船上实景解说晕车晕船的生物学原因,没想到风浪太大,连一半都没能录完就已经爬不起来了,后来反复补救,才将作品做了出来。

同时,做科普和以前教学、科研大不一样,李教授仍然是在不断地摸索。

在家中搭景,家人做“演員”,实验加演出,用爱发电是李教授现在的创作状态

他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一直都很重,科普视频只能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去完成。除了频繁更新带来的压力外,如何符合传播规律也是他一直考虑的问题。

同时,自媒体贩卖焦虑之风也让他感到担心:“我自己不会选择制造焦虑或者夸大其词的表现套路。但正是因为这种选择,可能会让我的视频传播效率相对较低,这也是我期待平台和媒体对我的科普活动给予更多支持、推荐的原因。”

说到焦虑背后的“恰饭”,李教授表示,这个问题对他而言暂时还太遥远了点。但科普工作能够通过不断为社会和观众创造收益,产生一定的商业价值,只要对得起自己的“专业”和“良知”,堂堂正正站着“恰饭”,不是一件坏事。

“现阶段我就梦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有钱支付专业的视频拍摄费用,好解决自己在家里拍摄造成的大量返工问题。”

寄语:在生物学的世纪和大家成长

随着“元宇宙”时代号角吹响,“脑机接口“等和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技术也成为了焦点,生物学的世纪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作为一名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家,李旭教授就在通过科普和大家共同成长的路上。

“制作科普视频,让我真正意识到,科研人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习惯了的说话模式,对于不懂这个专业的人而言是多么难以理解。让我自己看待和理解事物的角度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努力学习如何 ‘讲人话,尝试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把科学知识的关键之处正确地传递给所有人,这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

“最紧要的一句: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多了解一点生命科学,对我们健康、幸福地走完这一生其实会很有帮助。让我们一起去揭开生活的奥秘,轻松有收获!”

猜你喜欢

李教授生物学科普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育槐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厨子救人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