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教师的核心素养

2022-01-16李子建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核心人工智能素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标示着教育发展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教育强国,成就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1]。要达致这些目标,国家一方面有必要培养21世纪下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促进教师具备互相配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2]。根据褚宏启[3]的分析,核心素养具有“关键”的性质,除了反映个体的需求,更加关注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此外,核心素养是高级的素养,例如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交流技能等。因此,笔者认为真正的核心素养要指导学科核心素养和其他相关元素。不过,什么是“核心”中的核心素养呢?这些关键核心素养除了具有跨学科、跨地域(适合国际趋势),又是否考虑中国的特色和国家发展需要呢?此外,笔者认为高质量教师的素养除了要包含21世纪的共通能力,例如合作、沟通、创意和明辨是非之外,还需要具备下列观点和视野。

首先,学校教师素养要有合宜的“文化历史”观,作为中国教师,其要对中华文化和人文历史有一定的认识、认同、认可和欣赏,这样才可以透过师生互动和教学,传递及分享中华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给学生。此外,教师素养要有及时的“国家国际”观,作为未来的中国教师,致力实现国家2035年的远景目标,教师宜与时并进,了解国家的最新发展动向,例如掌握“一带一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策略和相关知识,明白“十四五”规划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百年中国梦的内涵。此外,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教师团队对先进的教育趋势宜有所关注,舍短取长作为自己素养的储备。

除了“文化历史”和“国家国际”的时空观外,高质素教师的核心素养宜培养 “立德生命”观。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教师不仅要期望学生要追求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也要将教育与生活和生命连结起来。因此自己要以身作则,培养自己和学童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把生活、学习和人的发展有机地连结起来。此外,习近平主席指出教师要“立德树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而社会大众对教师的期望比一般人要求的专业操守和言行举止更高,副总理孙春兰[4]也强调尊师重教传统作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方向,通过广义的生命教育[5]引导学生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培养正向健康和人格,为自己的理想和对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师的另一核心素养是“协同发展”观,正如韩愈所言,师者是“传道、受业、解惑”,但是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指出《建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意即教师要超越个人的努力,一方面要对高质量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实验和反思,另一方面要与家长作为学校的伙伴紧密合作,也要与社会各界人士和机构产生协同效应,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努力。国家的教育发展与高质素教师的工作目标宜为互相呼应,实现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及的目标4(SDG4)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宜注意学童的个别差异,尤其是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给予特殊关照,以达致包容全纳的教育理想。

最后两种教师核心素养为“科技学习”观及“教育未来”观,就“科技学习”观,它包括科技、信息及数据素养的培养,近年推行的STEM教育,以及新冠疫情实行的混合教学和网上学习。高质量教师都要对科技对教学的应用加深认识和实践。此外,教师与学童一样,要培养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策略,这样才可以迈向终身学习能力的建设。至于“教育未来”观,教师宜对创新的教育意念抱持正面而开放的态度,而教师教育也可考虑一个具弹性、跨地域及跨界协作的未来素养取向[6]。

在不同的教师核心素养里,笔者认为有两个是“重中之重”,一个是变的特质,一个是相对不变的内涵。变的特质与高质素教师素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它们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数据及人工智能素养。在信息社会和新冠疫情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的脉络下,李青和任一姝建議教师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数据意识、数据收集、数据理解、数据分析、数据使用和发现问题[7]。马欣研、朱益明和薛峰针对教师信息素养构建框架,包括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课程与评价、教学法、运用 ICT、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师专业学习等[8]。国家最近几年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素养方面,究竟是“人工智能(教育)素养”,抑或是“智能教育素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部份学者认为,人工智能(AI)教育与智慧(smart)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并不相同,彼此是相辅相成,其中人工智能教育重视智能素养,而智慧教育强调智慧素养,包括辨析及创新等能力,人工智能教育尊重人的主体原理,并与社会不同环节互相促进,也重视AI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关键等[9]。逯行等[10]认为未来AI发展宜发展“新主体教师”,发挥人类教师、机器教师、科技和人性环境交互赋能的共同优势和互动。除了协同合作取向外,科技和人工智能教育要加强学习者应用科技时要恪守的道德伦理原则,以及符合法律的要求,以达致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目标[11]。“立德树人”可算是不变的内涵,与核心素养教育可谓相辅相成。“立德树人”是教师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涵,教师的工作不单是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是培养学童成为才德兼备,成为国家的良好公民。《礼记·大学》所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通用于教师和学生本身,而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引领者、行为模范和辅导者,更加要以身作则,不断在知识、技能和行为上不断反思求进。其中,核心素养可说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学习者的期望。

最近国家推出针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的“双减”措施,笔者认为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和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契机,但是不少人提出意见,“减负”之后又可增加什么呢?一方面,学生的作业量减轻是好事,但如何令学生的作业质提升?笔者认为,可着重于核心素养和能力(例如在网上找寻和分析资料、在网上讨论区与同学分享心得、讨论问题解决等)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宜考虑投入时间精力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并针对课堂教学和评估的难点问题在教师共同体间讨论多元化策略和解决方法,以及多花时间在课堂和教育研究上[12]。

从这些视角看来,教师教育课程和学校课程都需要减负,并注入新的科技和其他素养元素,同时加强不同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合作,重视德育、生命教育、正向价值观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学法也宜迈向混合和调和(科技和教学)的取向,而评估(Assessment)也要迈向个人和个性化和质性评估,重视素养发展的进展性评估。此外,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其评估也会转移至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个人品格和心理健康,以及其他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样,未来高质量的教师素养及其体系构建才可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EB/OL].http://big5.www.gov.cn/gate/ big5/www.gov.cn/zhengce/2020-11/10/content_5561803.htm,2020-11-10.

[2] 王光明,黄蔚等.核心素养和能力促教师专业发展[EB/OL].http:// edu.cssn.cn/jyx/jyx_zdtj/201904/t20190425_4869660.html,2019-04-25.

[3]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

[4] 孙春兰.弘扬尊师重教传统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EB/OL].https:// mp.weixin.qq.com/s/cQ38za9Ena_ckqNY_7PhNw,2021-09-13.

[5] 张金岭.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EB/OL].http://www.jyb. cn/rmtzgjyb/201903/t20190320_218282.html,2019-03-20.

[6] 李子建.未来教师教育的展望:迈向未来素养取向的教师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20,(5):2-15.

[7] 李青,任一姝.国外教师资料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6,(5):120-128.

[8] 馬欣研,朱益明等.教师信息素养分析框架构建与应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3):92-102.

[9] 彭绍东.人工智能教育的含义界定与原理挖掘[J].中国电化教育,2021,(6):49-59。

[10] 逯行,沈阳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本体、认识与价值[J].电化教育研究,2020,(4):21-27.

[11] 王佑镁,宛平等.科技向善: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路向——解读《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5):23-32.

[12] 吴振东,王莹等.“双减”之后如何“增”?——多地“双减”落地观察[EB/OL].https://mp.weixin.qq.com/s/0yrO4Vu6Oqo2ywRJtbXf RA,2021-08-27.

作者简介:

李子建: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人工智能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