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诉求
2022-01-16靳玉乐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时代使命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就必须致力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质量教育体建设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内在诉求的集中表达,寄托着中国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高质量教育体系究竟是什么,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在我看来,高质量教育体系既要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又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人民、彰显中国智慧、践行中国方案,它是面向世界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它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体系,不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而且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建设这样一个高质量教育体系,既要在根本方向上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充分体现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着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和先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1]。它不仅是个人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起点,更是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要建设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规范发展、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的特色多样发展。这样一个系统完备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扎根中国的,也是面向世界的,它致力于追求更加普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智慧、更为开放、更高治理水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建设更加普惠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贺词中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2]。事实上,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人民的期待。我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有些地方实际上也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但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短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普遍不足,有些地区甚至是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2017 年 5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然而,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1万所,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83.4%,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0.3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为72.1%,而且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要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首先必须办好更加普惠的学前教育,力争在2020年普惠性幼兒园覆盖率达到 80%左右的基础上,实现学前教育的全覆盖,直至将其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切实建好完备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追求更加公平的教育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正所谓“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3]。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承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4]。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不仅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未来,而且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公平的程度不断提升,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东西部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甚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显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力,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可以说,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满足人们对多样化教育的选择,为他们创造丰富多样的机会,使他们的人生绽放出靓丽的光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5]。为此,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三、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
新中国教育历经了由教育弱国到教育大国的发展之路,而今正处在迈进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已发生重要转变,即从“人人能上学”转向“人人上好学”的需求,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强烈呼唤。可以说,中国的教育事业已从“立柱架梁”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时代重任。那么,要如何发展高质量的教育?2109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八大理念,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到基础教育来说,要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6]。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同时,依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四、创造更有智慧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时提出:“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7]。在总书记看来,教育信息化关乎教育公平,也有助于共享优质教育。因此,要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创造更有智慧的教育。所谓更有智慧的教育,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优势,打造集智能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泛在性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为教育增添智慧色彩。这些年来,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教育提供了帮助,促进了教育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停学不停课”“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等,既是对在线教育的检验,也是发展智慧教育的机遇。2021年7月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这个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其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通过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互渗,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向技术产品、平台、应用的转移,满足教育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育人方式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就是在创造更有智慧的教育。
五、扩大更为开放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教育应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動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8]。为此,我国教育势必要加强同世界各国教育的交流,推动教育迈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建设更为开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此,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应着眼于服务国际国内大格局、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以包容的胸怀、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教育之林。只有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践和智慧,中国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教育体系。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教育体系,而应该是在开放中成长、在交流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一方面,更为开放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教育强国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更为开放的教育有利于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制定,推进中国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动我国教育同其他国家教育的交流互鉴。一言以蔽之,扩大更为开放的教育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
六、迈向更高治理水平的教育
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在迎接新机遇的同时,也遭遇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不断提升治理水平是基础教育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众所周知,教育体系是一个受多因素制约、多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质量。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考验下,顺应时代潮流,统筹教育系统内外部条件,协调各方参与主体,开拓“程序正当、决策科学、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治理新局面,激发教育系统的内部活力,打通教育系统的外部助力,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一要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完善办学制度,强化从严治校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9];二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10];三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1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以克服“五唯”顽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这正是以评价促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进而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01).
[2]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09-27(03).
[3]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47.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5] 习近平.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 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N].人民日报,2016-05-21(01).
[6]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01).
[7]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5-24(01).
[8] 习近平.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2-22(01).
[9][1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01).
[10]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7-05(01).
作者简介:
靳玉乐: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主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改革。
*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深圳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研究”(课题编号:zdazb2100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