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1-15曾育联
曾育联
[摘 要] 中职学校教学中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幼儿保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性较强,是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学理念中,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采用的是强化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方式,该情况导致学生掌握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虽然比较丰富,但却不具备知识运用能力,在儿童保育工作方面的应对能力不足。新教育发展形势下,中职学校亟需转变教学思想,开设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需强化教学改革,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强化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新形势;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2-0172-03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的托幼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社会对托幼机构从教人员的需求更强烈,对托幼机构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全面适应托幼机构保教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中职学校的幼儿保育专业在设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与需求,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以期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
一、中职学校中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最近几年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所开展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被纳入重点教学范围中。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放到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呈现出的教学问题越来越明显。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教师关注比较多的是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掌握效果。至于学生到底需要完成哪些实训操作项目,需要完成哪些实践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完成这些项目,教师考虑得并不多。例如保育员见实习作为这门课程重要的实践项目,甚至会安排到课程结束后进行,而且在具体的要求方面也不够明确,最后见实习活动流于形式也就在所难免[1]。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训实践“两张皮”,没有很好地统一,这无疑是致命的“硬伤”。
(二)重视学科体系,忽视知识实用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有意无意地固守着卫生学严密的课程体系,即从总体上出发,将内容从学科绪论,到学龄前幼儿的各系统生理学特征与卫生防疫健康规律,再到儿童营养和膳食等各方面的健康与促进,然后到常见病、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意外损伤等的防治,最后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卫生保健,甚至是幼儿园环境卫生等,无不收罗在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中。而就某一具体内容而言,教师也恨不得将其来龙去脉全部告知学生[2]。这样一来,有很多问题就因此产生,首先实际课程中间渠道复杂,随之而来的问题即是实际教学时间不够用;另外还可能使所学与应用能力相距甚远,因此实际课程主要是以专业体系发展为出发点,而非以在幼儿园实践的保育教学与问题解决为出发点[3]。
二、新形势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要求,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团队全面系统地审视了这门课,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教学,本着淡化“学前卫生学”厚重的理论色彩,凸显中职教学“理论够用,强调实训实践”的原则,对这门课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对于一门课,选择教学哪些内容,非常关键。根据此前面临的繁冗复杂的问题,我们提出课程的选取和安排,应该抛开此前传统的课程体系,从应用性、针对性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因此,就“幼儿的膳食与营养”内容,也必须从孩子的饮食特征以及选用、搭配方式等方面多做设计,至于单纯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则尽量少说、少展开,在必要时也可由学生自学这些知识[4]。即对基础理论知识“该有的还得有”“该精的还得精”,但“该减的也绝对不要心慈手软”。理论知识方面以“够用”为度,而实训经验方面则要以“实用”的准则选择有关教学内容。比如在幼儿园里必须进行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实训经验项目管理,以及怎样指导学生更加自然自如地掌握这些项目管理,以及怎样评估学员的知识掌握成效等,都应是我们在研究设计安排实训经验项目管理时的重要思考点[5]。如保育员的实践项目,就不要在课堂教学之初进行,因为这种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在教学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比较合适。再如,在进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教学以前,无疑需要先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2.强化教学问题导向。由于教学内容在选择安排时,淡化了学科体系,强调了模块化编排,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以问题作为线索,将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即问题导向式教学,而不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零散的知识及技能。这种教学方法除了要求教师系统地设计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特别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探索、合作学习,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6]。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设计出高水平问题是比较难的,但高水平问题的穿针引线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即便一次两次设计不出令人满意的问题,但也要不断设计,不断补充完善,进而通过问题的引领,架起所學与所用之间的“桥梁”,努力实现所学与所用之间的无缝对接[7]。
3.完善立体教材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具有主动建构、完善“学材”的意识。不光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教材需要进一步打磨充实,与之相应的实训实践手册、电子课件、电子学案、辅学材料、习题集、试题库案例库等,也应该逐步建设并不断完善,以便最大限度地“助力”学生学习。特别是对于实训探索手册,在教材中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实训探索工作项目并在简略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手册中还应该有更加具体化的指导,更加详尽的操作讲解,更加全面的问题列举等。即学员在获得实训实践手册以后,无须太多说明提示,自己就可以完成这些项目[8]。至于电子课件、电子学案、练习集、考题库、案例库等,也应该是围绕课本展开,而且学生在获取这些素材,以及评价自己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掌握或完成情况时,也应该是非常便捷的。
4.聘请专业保教人员。“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题,所以,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一言堂”,也不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唱双簧”,而是要将多方人员(包括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幼儿家长,甚至是社区相关人员)纳入课程决策者的范畴之列。特别是幼儿园的保育教师,他们对哪些卫生保健常识比较关键、哪些实践环节作业时易出问题、哪些实践技巧特别需要掌握等,是特别有发言权的[9]。所以,无疑是我们课程中重要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他们不仅应该参与该门课程建设——相关内容的取舍、相关技能水平的设定等,而且还要实际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有了来自幼儿园一线保教人员的实质性参与,本门课程才会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10]。
5.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由于本门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实践等内容比较多,即便进行大幅度的删减、全面系统的优化,也很难腾出时间让学生慢慢学。因此,除了教师要精讲、“精示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潜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提前将详细的教学安排告知学生,例如第几周上课前,需要学生完成哪些阅读内容,思考哪些问题,准备哪些材料,完成哪些实训实践等。教师在提前进行这些周密安排的基础上,到了上课时,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探讨某一理论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幼儿园保教活动,验证某一实训实践项目对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11],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融会贯通等比较高的学习要求,提倡让学生自悟自得。实际上,教师越提前布置,布置得越明确,学生的准备越充分,进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会有更多的交集,才有可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三、新形势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设计
为迎合教育新形势下对于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该课程期间,需要遵从教学改革理念,重新调整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置
调整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先设定好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设计。教师对学生形成思想引导,使学生了解保育工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保护作用,让学生形成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其后续从事幼教工作期间能够对儿童产生足够的爱心和耐心。(2)知识目标设置。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保育工作产生全新认知,了解保育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自身从事保育工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12]。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熟悉学前儿童的生长特点,明确学前儿童的心理规律,通过积累营养学、卫生学等相关知识,从容管理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预防儿童的常见疾病或传染病。(3)能力目标设置。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使学生了解实践锻炼对幼儿的好处,学生善于利用游戏室、活动室等环境为学前儿童创设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学生能够秉承科学理念开展幼儿生活、学习等管理活动,让学生掌握处理幼儿常见疾病的方法,在面对幼儿遭受意外伤害时能够从容应对。
(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学前及幼儿卫生保健教学的设计,应冲破传统“满堂灌”“一言堂”等灌输式教学的各种限制,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总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具体执行中,要重视对每个学生实际动手学习能力的培训,使每个学习者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自主地建构新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盲目地关注学习结果。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尝试能够充分体现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强化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创造新的教学情境。例如,学前及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许多基础知识点都比较枯燥,也较为难懂,而不少基础知识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有关。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化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快捷地了解有关基础知识点。比如,在进行传染病预防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介绍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的具体案例,而这些案例由于学员在实际生活中或有耳闻或有体验,也可以调动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兴趣。
其次,除了拉近生活和课程之间的距离以外,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使学生端正工作态度,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积极迎合工作岗位需求,妥善完成工作任务。教师面向学生开展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期间,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实际技能训练的方式来深化讲解。为此,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可简要阐述教材中的专业知识理论,然后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技能训练中,了解实践操作技巧,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时,可先让学生了解血压、心率、脉搏等基础知识,然后为学生组织测量血压和心率的相关实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训练活动,学生在操作仪器设备期间一边完成技能训练,一边积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等相关知识。在此期间,教师为学生简单阐述学前儿童如遭遇意外伤害时,学生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处理伤口,完成护理服务。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专业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伤口时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法,也可将学生划分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丰富卫生保健知识内容。
最后,教师可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中所讲解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方式来加深理解,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活动环境,鼓励学生主动组织、参与各类探究活动,让学生具备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该环节关系到教师是否能够获得教学反馈,对教学反思产生重要影响。课程考核通常以模拟考试的方式出现,考查学生在学前儿童保健课程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熟练程度等,因此,课程考核需要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以及综合模拟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
完成各个模块考核以后,教师需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学生预留自主评价空间,并强调教师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指导,使学生具备积极自主评价的态度,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了解到在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并深刻理解知识内容,反思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调整和改正学习方式。教师评价则主要以校外指导教师评价为主,这些教师评价摒弃了主课教师评价所带有的主观意识色彩,从客观角度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服務基层儿童、带动学生就业是中职学校办好幼儿保育专业的永恒主旨。在各地托幼机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的期望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唯有正确掌握幼儿园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培养人才教学模式,全面满足基层各项工作所提出的现实需要,幼儿教育事业才可以实现理想的发展,中职院校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才可以有保证,才能推动全国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颜.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教师,2019,380(5):80-81.
[2]张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8).
[3]贾素宁,冯永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1):98-100.
[4]王丽.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
[5]石艳梅.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完善研究[J].科学咨询,2020(19):45.
[6]姚玉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设置如何做到教学做一体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41.
[7]张萍.问题学习法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42-46.
[8]郑佳明.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导入策略[J].百科知识,2020,774(6):77-78.
[9]夏从秀,吴国羽.盐城市某区公办与私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现状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7-8.
[10]高莹洁.如何做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理实一体化[J].家长,2020,330(8):74-75.
[11]曹世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209.
[12]郑佳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20(10):131,13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