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研究
——以QJP区为例

2022-01-15张莉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老龄化态度显著性

张莉莉

(淮安市民政局 江苏·淮安 223000)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综述

我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迅速。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3%。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人口老龄化程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将“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提出“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尊严”老年工作基本原则。1996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2013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社会参与是应对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

老年人社会参与被称为“老有所为”,是指老年人参加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活动,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和参与能力出发参与对自身和社会有益的活动,晚年仍有所作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进入研究。一是老年参与的理念和理论研究。对老龄化的认识经历了成功老龄化到健康老龄化,再到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实现转变的途径正是社会参与。在老年学理论方面,隔离理论主张逐渐减少社会活动,活动理论主张参与社会活动,持续理论综合了隔离理念和活动理论,强调人们维持过去和现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维持所需要的社会参与水平可以得到最大的幸福感和自尊;二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功能研究。袁缉辉和杨宗传肯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裴晓梅把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至人的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三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群体研究。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四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制约因素。传统、个体认知、社区发展现实、政策环境是制约老年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

现有研究文献可以分析看出,目前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重理论、轻实证,实证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老年社会参与现状的分析,二是缺少理论上的思考。本文希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淮安市QJP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态度及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淮安市QJP区所有老年人。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5个社区共发放250份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50份。这250个老人成为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2人(44.8%),女性138人(55.2%);60-69岁112人(44.8%);70-79岁142人(52.8%),80岁以上6人(2.4%);小学及以下43人(17.2%),初中117人(46.8%),高中、中专61人(24.4%),大专及以上29人(11.6%)。问卷由四个部分问题构成,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参与社会的态度、老人的社会参与行为、影响参与因素。本次调查按照社会调查规范的方法进行,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数据基本上反映QJP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本情况。

2.2 资料处理方法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电脑,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变量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3 社会参与的态度与行为分析

3.1 社会参与的态度

3.1.1 社会参与认知

对社会参与态度的指标赋值,其中:非常不符合=1;不符合=2;差不多=3;符合=4;非常符合=5,然后计算平均数,数值越大,社会参与度越高,反之社会参与态度越低(见表1)。

表1: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态度描述统计

调查显示,社会参与态度为3.46,介于“比较符合”与“一般”之间,在具体社会参与态度方面,由高到低分别是:觉得自己老了还有用(4.05)、不喜欢待在家里(3.97)、老了也要不断学习(3.70)、关注国家大事(3.38)、乐于参与社会活动(3.19)、关注社区发展(2.46)。从参与态度来看,老人对自我评价较高,3项指标排1、2、3名,而对参与社会活动认知较低,3项指标排4、5、6名,特别是“关注社区发展”,已经低于一般水平。

3.1.2 社会参与态度的差异分析

将性别与社会参与态度作单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水平为0.17,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水平为0.001,性别与社会参与态度呈现显著性差异,男性参与态度明显高于女性。将单位与社会参与态度作单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0.271,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水平为0.00,单位与社会参与呈现显著性差异,从高到低分别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企业、个体户、农民、其他单位,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明显高于企业、个体户和农民。

3.1.3 社会参与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将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状况与社会参与态度做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结果表明,社会参与的态度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和收入状况呈现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社会参与的态度越低,年龄越小,参与的态度越强烈;文化程度越高,参与的态度越强烈,文化程度越低,参与态度越低;收入越高,参与的态度越高,反之,收入越低,参与的态度越低。

3.2 社会参与行为

3.2.1 社会参与行为

对社会参与行为的指标进行赋值,从不=1;偶尔=2;很少=3;经常=4;总是=5,然后计算平均数,最大为5,最小为1,数量越大,说明参与程度越高:(见表2)

表2: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行为描述统计表

结果显示:社会参与为1.46,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社会参与整体水平较低,二级指标由高到低分别是:文化参与(1.85)、社区参与(1.48)、政治参与(1.17)、经济参与(1.08),4个二级指标的平均数也低于2,相比而言,文化参与和社区参与水平略高,政治参与和经济参与非常低。在具体参与行为方面排在前5名分别是:开展优良传统教育(2.68)、协助调解民间纠纷(2.38)、参加志愿服务(1.85)、协助社区卫生(1.68)、传播文化科技知识(1.64),其他均低于总体社会参与水平(1.46)。

3.2.2 社会参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将性别与社会参与行为作单因方差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1,性别与社会参与行为呈现显著性差异,结合平均数可以看出,男性在社会参与行为明显高于女性。将单位与社会参与行为作单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01,单位与社会参与行为呈现显著性差异,社会参与行为由高到低分别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个体户、企业、其他、农民,从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退休的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较高。

3.2.3 社会参与行为的相关分析

将文化程度、年龄和收入水平与社会参与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社会参与行为呈现负相关,即年龄越大,参与行为越少,年龄越小,参与行为越多,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与社会参与行为呈现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其社会参与行为越多,反之则越少。

3.3 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以社会参与态度为自变量,社会参与行为作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的相关系数0.65,R平方为0.42,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回归方程为:Y=0.731x-1.07,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参与态度增加1个单位,只能带来0.73个单位参与行为的变化。

社会参与行为的改变除了态度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从前面对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的差异和相关分析来看,性别、单位性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影响着社会参与。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老年人社会参与态度较高,但社会参与行为偏低,在社会参与态度方面,老年人关注自我认知要高于对社会的认知,在社会参与行为方面,文化参与和社会性参与略高于经济参与和政治参与;在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在性别和单位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与年龄呈现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参与态度对参与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

4.2 讨论

对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低社会参与?为什么社会参与态度的变化不能带来社会参与行为同比例的增长,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这种变化。

一是对自我的关注降低了社会参与。对自我和家庭的关注要超过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参与的作用,100%老人选择了“丰富晚年生活”,54.4%的老人选择“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只有28.8%老人选择“保持与社会的联系”(见表3)。

表3:社会参与的作用

二是社会对老年人的角色期望降低了社会参与。老人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承担的社会角色及他人对他的期望的基础上,《淮海晚报》就“哪10句话淮安老人最不愿意听”进行调查,其中三句是:“吃饱撑的”“多管闲事”“那么大岁数了,不蹲家里,瞎冲(跑)什么”。社会对老人的角色期望就是年老就是要退出社会生活,安享晚年,要逐渐减少与社会的联系。这种角色期望使老年人逐渐减少社会活动。

三是个体因素导致老年人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由于存在个体上的差异,特别是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调查显示:健康状况是影响着社会参与最主要的个体因素,由于健康状况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础性条件,健康状况好使老年人更有精力和活力去社会参与。性别、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个体因素也影响老年的社会参与行为,致使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即所谓有心而无力。

四是家务负担影响社会参与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在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家庭因素中,88%的老年人认为是“家务负担”,家务劳动直接影响着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精力和时间,目前的家务劳动,不仅包括老人为自己生活而付出的家务劳动,还包括是为子女而付出的家务劳动,比如为子女做饭、孙子女上学的接送等。

五是政策因素也是导致社会参与行为的不一致。在“老年社会参与的政策方面”,46%的老年人认为“没有”,37.6%的老年人认为“很少”,两者合计83.6%。这说明我们缺乏相关老年社会参与的政策,或者有相关政策,但在社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致大部分老年人不了解政策。

4.3 建议

(1)营造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激发了老年人的参与,拓展其社会参与的空间,家庭要为老人社会参与创造条件,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提升生活质量。

(2)社区要为老人提供参与的平台。社区要着力打造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服务平台,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

(3)推动老年人组织化建设。组织组建老年人的各种兴趣小组或协会,把老人组织开展活动才能更加持久。

(4)出台有助于老年参与的政策与法规,为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老龄化态度显著性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态度决定一切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