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中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2022-01-15闵向梅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垃圾思政教学内容

闵向梅

(武昌理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创新思政教育的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日语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日语课堂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

语言具有承载、传播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功能,在信息泛滥和学生媒体素养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严峻的形势下,日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中国逐渐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从思想理念、文化产品到文化符号,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逆差”现象,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实施中国文化战略,增强国家的话语权,提升国家的国际现象,成了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要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加大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力度,它的实施需要众多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外语人才,提供语言服务和帮助解决其他棘手问题。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单纯依赖思政课来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若在日语专业课教学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可以潜移默化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帮助他们克服在价值认知判断方面存在的困惑,培养出全面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文化特性,有民族认同感,对中国的政治理论、制度、文化等充满自信的日语人才,做到文明互鉴,人心互通,从而肩负起让“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日本概况课程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即某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4],不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5]。根据《纲要》,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日本概况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日本所有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生活娱乐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导入中国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中日两国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发现日本在很多领域同中国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6]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外国文化,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具有善良、平等、和睦、友爱、宽容等优秀品质,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语人才,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由此可见,日本概况课程有丰富的以文育人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应梳理各章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导入中国元素的同时,将爱国、励志、勤学、求真、践行等思政元素有机地同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牢记历史教训,热爱和平,树立民族自豪感,为报效祖国奋发图强,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三、日本概况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和自觉,要认真研究思政教育同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教师根据《纲要》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在明确单元教学思政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创新。见表1。

表1 各单元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1.设置导入环节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或由学生播报相关新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思政教育做好铺垫。如从日本ACG中呈现的日本衣食住的特点切入,引出“日本生活”这一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明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在讲授“日本政治”“日本经济”等内容时,安排学生播报疫情防控相关的新闻,由教师解读我国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强大的治理能力等。

2.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将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专题,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派任务,教授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就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如当讲到“日本垃圾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查阅日本垃圾处理知识,并提出“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日本垃圾分类严苛的历史原因”“日本垃圾分类方法”“中国的垃圾问题和对策”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确定主题、观点,制作PPT,并在班内进行发表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确立只要全民共同努力就能解决垃圾问题的信念,实现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

3.及时总结点评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以“学”为中心的探究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还要对他们的表现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普遍性问题和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三)改革考核方式,创设第二课堂,促进思政教育落地生根

日本概况课程采用了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知识内化的情况。在过程评价方面,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如严格设定出勤、课堂讨论、小组发表(包括查阅资料过程、小组分工和合作、PPT制作、组内讨论记录等)、课后作业等各分项所占过程表现的比例和次数要求,让过程评价落实到每个环节;还融入定性的内容,每一环节的评价都给出明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督促学生在保量的同时能保质地完成学习任务。期末考核以撰写小论文、汇报学习心得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思想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这种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及时、深入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思政教育的效果,促进教师更好地将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

思政教育必须回归实践,只有在生活、学习中实践,才能更好地领悟思政教育的内在,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7]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调研、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如在学习“日本生活”之“垃圾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督促学生践行“垃圾减排,从我做起”;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双语文化周”等活动,用诗词吟唱、角色扮演、舞蹈情景剧、主题演讲等形式,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学形式、延伸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扩充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真正有可能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除了思政课外,专业课也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在推进显性的思政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促进思政教育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8]以日语专业的日本概况课程为例,紧紧围绕“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和价值引领结合”这一目标,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打造第二课堂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求悟的精神态度,树立迎难而上的坚韧品质,通过导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国情、世情、党情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切实做到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日本概况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为日语专业其他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垃圾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倒垃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