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2022-01-15钱洵,孙锋
钱 洵,孙 锋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政治经济体制方面的重大变革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政府的职能开始从经济建设型逐渐转型为服务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提高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增强公共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就公共服务评价问题而言,如何有效评价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完成政府服务的绩效和质量评估,引起了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众多学术界研究人员的积极探索[1]。与此同时,如何科学、合理、全面地在社会体育中评价公共体育服务引发了体育界的注意和广泛讨论。为此,需要针对公共体育服务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理论模型,并进而搭建出评价的整体逻辑架构。评价理论模型的形成,将有助于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化和规范化,将指导体育界从众多可能的办法中选择最适合的评价方法,进而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在社会中的长足发展。
1 公共体育服务概述
1.1 公共体育服务
中国最早的一项与公众体育运动有关的法规——体育法于一九九五年出台,该法规开创了中国依法治体的崭新格局,也促使公共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迈上了新台阶。同时,由于对理论实践的研究历史尚不够长久,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有统一认识,对公共体育没有一个具体的解释概念[2]。
经过对公众体育研究文献的深入研究与仔细总结,发现了研究者们对于公众体育服务概念有着很多种不同的称谓[3],但一般上存在二种,分别是“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经过仔细比较后,其所表述的大意基本上都能够总结为对一个概念的不同称谓。众所周知,公共体育服务属于国家的五大基本公共服务之一,《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中就提出了公共体育运动这一概念,而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当前最具权威性与公信力的体育行政部门,也曾屡次在公开会议上提出过公共体育服务这一概念,所以,为了规范行文,在本文中统一使用“公共体育服务”这一用语。
公众体育运动服务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为保障全体公民这一群体在公众体育运动领域的基本权利,政府体育机关通过利用公共行政权力,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对大众的运动需要,直接或采用合同委托等间接的方法,进行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育运动服务[4]。它是由群众体育、竞技运动、文化体育产业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的统一配合将有效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健全发展与完善[5]。
从实践上来看,自南通政府体系化运作城市公共体育服务项目购买的政府工程迄今方十余年,由于当地民生环境与政府的政策习惯、喜好以及个人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南通政府部门从城市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诸多侧面中,选取了部分偏重发展实属项目必要[6]。就现在而言,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和公众体育场馆场地、公共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南通市内公众体育运动发展最快的两个基本引擎,而其他方面包括组建体育社会机构、培养社区运动指导员、市民健康知识讲座等公众体育运动服务,目前都还处在跟跑的位置。
1.2 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把公共管理学发展进程当作依据,把质量管理的全新着眼点作为指引,紧密地贴合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社会趋势,全面地遵循逻辑学“种差”+“临近属”的科学模式[7]。本课题把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含义定义成政府等公共体育方面的单位、机构提供相关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文件、政策的规定要求,同时还包含广大社会群众的需求程度[8]。从整个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里来看,上述含义的表述充足地拓展了从质量到服务质量再到公共服务质量最后到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推导过程和理论路线。蕴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呼应与价值导向。
1.2.1 厘清了结果导向的概念边界
第一,该定义的表述明确清晰的厘清了评价体系中质量和绩效的混淆和错位。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在公共体育领域服务成果的衡量是以相关绩效评估为起点的[9]。质量及绩效二者均依赖结果,都需要拟定一系列的衡量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二者相互依赖,但需要指明的是两者在考核的着重点、评价的思维路线等方面具备差异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社会主体是政府,政府肩负着对相关“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制订标准的社会责任。但以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投入—收益”的角度来进行的政府绩效评估,更加看重相关投入是否具备经济价值,起始点在于政府,更加看重成果的展示,属于各级政府单位间的监督工具[10]。质量评价不同于绩效评估,它是广大群众对公共体育参与过程中不同供给主体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落脚于社会群众,看重的是过程的优化,是多方面治理体系的全局效果。同时,上述概念也纠正了以往利用群众心理认可度取代公共服务质量的常规评估方式。以往,采用增加公共体育服务的涵盖范围,能够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但考虑到公共素质的不一致、信息分布的不均匀,上述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简单地把十分依赖主观评价的公众满意度作为公众体育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评价偏差。需要公众管理领域的专家协同相关政府组织制订具备针对性的法规和规范文件,进而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认证[11]。
1.2.2 顺应了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治理趋势
在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由地方政府部门全面包办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模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新的社会变化,从政府、市场、社会同时对新时代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从而推动了现如今公共体育服务供求双重性局面的产生,即传统的以政府为供应主体的局面将不会消失,而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和市场在供求中的角色也日益增加,从而构成了目前多元主体协同的供求态势[12]。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专业领域里,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方式深受众多学者的青睐和推崇,并逐步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可,并日益发展为许多地区政府职能变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在与多元文化主体合作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必须进行身份的转换,将更多的人从最初的“划桨者”变身为“掌舵者”,关注政策的制订、方向的引导、结果的监督。市场运动需要依靠企业所具备的灵敏反应能力,深入发现社会公众对新的多维度的运动供给要求,以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多元化深层次的运动健康要求。社会中的相关体育组织机构应当依赖自身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特点承接好政府的职能转变。公众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完成政府的角色转变、市场的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配合,逐步畅通多元主体协同的渠道,增加协同的方式。归根结底有赖于政府部门认真履行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选择作用,并确保了强制性、市场化、社会性和志愿性政策工具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通过鼓励将体育健身意识下沉到民众日常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做到公众体育的生活化和本地化,顺应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供给趋势和时代要求。
1.2.3 关注了公共利益的整体性与过程的公平性
公共利益可以理解为广大公众群体的整体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只有将社会发展的根本命题公共利益以及公共性时刻蕴含在公众体育健身事业的伟大命题和时代视野中才能有效彰显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的时代责任和现实定位[13]。公共性的主要内涵即以符合公众群体的整体社会需求为始点和落脚点。故而,由于各个地区所固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而产生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与社会历史特点[14]。通过基础与非基本的分类,使得公众体育运动服务内容的供给存在着可简可繁的筛选项,而作为公众体育运动服务内容的主要参照,需要广大公民参与表达和需求收集,也更富挑战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是整体公众,而不是少部分付费消费者。同样服务质量的评估应该由广大公众共同参与,不能局限在特定的消费者和服务体验者中间,服务覆盖和质量评价的机会均等性和参与过程的公平性在质量评价体系中格外重要[15]。在公共体育中服务质量不仅具备自身固有的内在属性,同时还具备许多外界所授予的外在属性。不难预见,对于公共体育事业而言,质量评估的引入并不是以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率作为目标,而是以整个社会的公共价值和整体发展为重点。因此,对于公共体育服务而言,应当着重关注服务所牵涉的公共利益的整体性和过程的公平性,全面体现公共性需求。
2 层次分析法
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第(T.L.Saaty)首次提出了水平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概念。它是一个把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相互融合的系统分析方法[16]。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本文将通过层级分析法,根据对公众体育服务评价的主要问题构建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并进一步明确了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效果进行数学上的量化分析,进而提取出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并为优化评价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图1 层次分析法流程图
2.1 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将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与领域专家学者的见解相结合,在保持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将整个系统进行拆分,并依据各个子系统各指标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对系统实施分层,最终构建出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评价指标模型。
2.2 构造判断矩阵
在重要性程度的维度上计算不同层级不同指标间的比值,并依据Saaty学者所提供的表1中的9个重要性等级,进而得出评价指标模型中指标相互之间的比值,进而计算出判断矩阵。
表1 1-9标度的含义
2.3 确定指标权重
(1)参照表格2中所给出的模型判断矩阵,通过和积法[17]分析得到目标层以及准则层的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详细的计算过程如下:
(2)针对矩阵的每一行的向量进行求和操作
(3)通过对矩阵Tij归一化,计算结果则为指标的层次单权重系数
2.4 一致性检验
考虑到,上面所得到的评价矩阵中的评价指标选择是基于有关文献和行业专家的实践经验而确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主观性[18];所以,为了避免对主观性的指数评价时引入误差,就需要在对得到的评价矩阵中利用平均随机统一性指数RI进行随机统一性方面的检测。检验过程是:通过运算CR=CI/RI得到随机一致性比率的计算结果,在结果等于零点一时,即表明所判断矩阵指数间的权重计算合理,具有统一性。
其符号“CI”代表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数。具体的运算过程包括:
(1)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
其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2)一次性指标CI的计算
(3)一致性判断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其中,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可通过查询表格得到:
表2 矩阵阶数为1-9的RI取值
3 层次分析法(AHP)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运用
3.1 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指标
3.1.1 初选指标
根据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根据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和南通市公众体育运动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南通市公众运动服务体系的各个指数,其中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公共体育物联系统、公共体育评价系统、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公共体育设施回收、公共体育设施维修6个指标。
3.1.2 指标筛选的定量依据
本文中初步预选了六个指标,将其做成了专家答卷,为检查预选的指标是否存在合理性问题,请各个专家通过从“重要性”即平均值得分≥4和“可操作性”即一般变异系数≤20两方面来选择。
“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用李克特的五点计分法进行打分评估。在指标的遴选过程中,当满足前两个参数即平均值分数≥4且一般变异系数得分≤20时,则表明专家的选择意见倾向统一,且协调程度较高,指标即存在合理性。
3.1.3 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将预选指标制成的专家问卷,向各位专家发放并回收,通过SPSS25.0对各指标分别进行关于“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相关参数的计算,并结合专家的建议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表3和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位专家的一级指标均保持较大的一致性,而通过评分,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公共体育物联系统、公共体育评价系统、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公共体育设施回收、公共体育设施维修6个指标同时满足平均值≥4,变异系数≤20%,说明专家对6个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评价趋于一致,其结果是,经过专家筛选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公共体育物联系统、公共体育评价系统、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公共体育设施回收、公共体育设施维修指标在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都比较合理。
表3 重要性分析
表4 可操作性分析
3.2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和权重赋值
针对已筛选得出的指标框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递阶层次结构,并运用以上的方式,先选取了该领域专家,分别就指标的关键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再进行了讨论与总结,得到两两判别矩阵如下:
表5 判别矩阵
判断矩阵的λmax为6.0496。为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一致性指标: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1.24。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亦即权系数的分配是相当合理的。算出指标的权重是:
由此可见,公众体育服务的品质在较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公共体育设施场所的合理选择,而政府部门在公众体育服务中应越来越偏向于选用更注重公共便捷的设备与场所,才能真正从社会公民的实际需要入手,适应社会民众对加强体育运动的服务需求,从而改善社会民众的生活品质。
4 公共体育服务改进的相关建议
从表6中的权重系数求解中不难看出,除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外,公共体育物联系统、公共体育活动组织和公共体育评价系统对公共体育服务评价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公共体育服务推行特点和问卷调查意见,结合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
表6 各指标的权重系数Table.6 Weight coefficient of each indicator
4.1 以利民便民为目的,大力促进公共体育物联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公共体育物联系统的智能化进程
以城市社区和乡镇街道为基础物联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力发展社区内公共体育设施的“万物互联”,记录广大群众运动数据的同时,根据全民运动大数据分析优化设施物联策略,使公共体育物联系统更契合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
4.2 以全民参与为抓手,大力提升公共体育活动组织的范围和力度
考虑到政策上的地域差异性,公共体育大中小各型活动组织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政府、各级机关和社区的全力配合,持续不断地提升活动组织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难以自发发起有规模性的公共体育活动问题,进而提升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3 以适用适合为宗旨,切实提高公共体育评价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对于专业的社会性公共体育服务评价工作要从全面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运动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为评价标准,通过严谨的科学推演和分析,不断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评价系统,切实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5 结论
从软硬件设施优化到策略实施落地,由效果反馈切入,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参与的公共体育评价体系,形成自适应进化的闭环,不断提升公众的体验感。通过本文提出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结合当下公共体育服务在各地推行的进展,可为推动全民健身,优化整体国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