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聚居区高校体育文化传承教育体系构建
——以纳西族打跳为个案
2022-01-14葛锦润和永杰和丽娟和文华
葛锦润,和永杰,和丽娟,和文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滇西北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中心,云南 丽江 674199
新时代,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提出通过实施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从而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1]。各科研院所、各级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作出学术回应,特别是各地方高校纷纷凸显高校应有的责任,通过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利用等方式方法,从而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
丽江是以纳西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纳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纳西族打跳,纳西语称之为“姿蹉”“咚劳丽蹉”“毕立蹉”,是在音乐伴奏下参与者以连臂一体圆形移动为基本运动方式,以模仿动物及生产劳动动作为主要动作特征。目的在于健身、娱乐和交际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是纳西族古老丧葬舞蹈通过宗教民俗化后遗留下来的原始身体运动文化遗存[2]。纳西族打跳曲调繁多,每一个曲调与一个固定的舞蹈组合即种类相对应。在打跳进程中,乐曲伴奏者会根据现场的气氛和参与者的体力,变换各种曲调并不断循环往复直致参与者尽欢而散。纳西族打跳老少皆宜,场地要求不高,健身价值凸显,人文价值浓厚,便于在高校开展,是高校传承创新民族体育文化项目的典型代表。本研究以纳西族打跳为代表的民族体育文化在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A 学校)的传承创新为研究个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 纳西族打跳高校传承创新现状
2009 年以来,A 学校通过挖掘整理纳西族传统打跳种类、课程资源开发、校园文化特色打造、科学研究等系列举措,推行纳西族打跳课间操、打跳传承队,在迎接各级领导、检查/考察组进校和各类庆典活动中进行演示,均受到一致好评,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亮点[3]。纳西族打跳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从而有效推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扩大了学校影响力,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效果显著。校园“民族打跳”分别于2010 年12 月、2019 年2 月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和第八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 年云南大学体育学院申报了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融创的行动研究”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借助项目开展,云南大学将纳西族打跳引入校园,并在学校运动会、迎新篮球赛、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中进行表演[4]。
据调查,开展纳西族打跳进校园、进课堂的高校,除了A 学校和云南大学外,还有玉溪师范学院等院校。可见,高校只要重视以纳西族打跳为代表的校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将会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从而确立师生喜闻乐见又极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民族文化品牌,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功能。
2 纳西族打跳高校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各高校虽然通过引入纳西族打跳进入校园,主动承担传承创新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重任,但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纳西族打跳高校传承教育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统筹安排部署不够。学校内部虽然成立有统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领导小组,但在纳西族打跳传承发展过程中统筹安排还是不够,存在传承发展尺度不一,执行力度不同;二是传承发展后续无力。现今流传于民间的纳西族打跳至少有36 种以上,目前传承发展了部分纳西族打跳曲目,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在保持传统文化记忆的基础上,创编出适宜各校需求的纳西族打跳传承发展项目,还是显得有些单薄,传承发展后续元力。三是机构设置调整频繁。各高校内设部门调整、归并等,纳西族打跳传承发展的主要牵头实施部门被分解、归并,这使得纳西族打跳传承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四是人才梯队建设弱化。纳西族打跳传承创新团队成员退休、工作调动、职责岗位调整等原因,导致团队人才流失,出现梯队建设后继乏力的情况。
根据高校传承创新纳西族打跳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改进思路:一是立足学校政策保障,加强校级层面统筹部署。在现有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领导组基础上,调整、充实、完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保障措施,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全面统筹部署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二是立足纳西族打跳挖掘整理,持续充实传承发展项目。不间断地挖掘整理流传于民间的纳西族打跳曲调,将挖掘整理出的纳西族打跳,按照动作、节奏、运动量等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传承发展项目库,开发编排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需求的学校传承发展项目;三是以专管机构为主体,稳定传承发展机制。明确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主体单位和实施团队,将实施单位和团队归属调整为校级层面的民族文化研究部门统管,落实专管机构的主体责任;四是以团队建设为中心,打造人才梯队发展。设立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奖励机制,调整充实现有团队成员,引进招聘相关研究领域人才,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打造人才梯队的发展长效机制。这样才能让纳西族打跳在高校传承创新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和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3 构建纳西族打跳高校传承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A 学校始终坚持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载体,着力打造活态传承民族文化品牌,以纳西族打跳为代表的民族体育文化项目为依托,立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应用、理论生成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3.1 项目挖掘整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族群凝聚等功能。但是,由于受西方为主导的流行文化的冲击,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过去的主流文化地位退居到了边缘地带,甚至面临严重的异化及消失危险。为此,只有将最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充分展示,才能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进而有效传承发展民族体育文化。
目前,A 学校挖掘整理的纳西族打跳,主要从散落于民间还尚未失传的动作形态进行挖掘整理。学校体育人类学科研团队自2009 年6 月始,对散布于三江并流地区纳西族村寨的打跳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经过近2 年的田野调查,完成了36 种现存的纳西族打跳的挖掘整理工作,形成了近30 万字的《纳西族传统打跳研究》专著,是迄今为止记载打跳曲目最多、最全的学术资料。(如图1 所示)。
图1 纳西族打跳挖掘整理内容图示
3.2 课程资源开发
将纳西族打跳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的形式加以应用,不但能丰富学校课程内容资源,还能有效活态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造校本特色课程,进而营造校园特色文化。A 学校自2009 年开始,建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分管,教学管理部门监管,教学院系负责组织实施,教师、学生、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借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机,以滇西北独具特色的纳西族打跳为突破口,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西打跳与东巴刀舞》《大学体育》等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等教学资料文件,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等。课程开设安排具体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总48 学时;体育教育、体育保健与康复、休闲体育等体育类专业开设16 学时的纳西族打跳项目内容;《纳西打跳与东巴刀舞》总40 学时;《大学体育》总48 学时,面对全校非体育类44 个专业,开设6 学时的纳西族打跳项目内容(如图2 所示)。
图2 A 学校纳西族打跳课程资源开发情况图示
3.3 传承人才培养
传承人才的梯队建设,决定着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A 学校通过课程教学、传承人骨干培训班、技能竞赛等形式,共计培养打跳体育专业人才1 709 人,非体育专业人才20 235 人,一共21 944人。2009 年、2010 年、2011 年,为实验性阶段,只培养骨干传承人才,自2012 年后进入全校全面实施培养阶段,培养的人数是根据招生报到人数进行(如图3 所示)。这些人才,将学到的技能带到各自所在地州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得民族体育文化传承获得真正的生命力,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体系化和规模化。
图3 A 学校历年培养纳西族打跳传承人才数量图示
3.4 校园文化特色打造
A 学校历来重视校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打造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确立了极具丽江地方特色的纳西族打跳为校园民族文化品牌。发挥其文化传承功能,推行的打跳课间操、打跳传承队,在迎接各级领导、检查/考察组进校和各类庆典活动中进行演示,均受到一致好评,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亮点[3]。纳西族打跳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从而有效推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扩大了学校影响力,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效果显著。
3.5 科学研究应用
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5],科研和教学并举,始终是A 学校坚持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互融互通的新路径,加强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A 学校依托体育人类学科研团队、滇西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团队和滇西北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中心,申报立项了16 项纳西族打跳研究相关的项目,涵盖校级至国家级的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如图4 所示);发表了12 篇相关学术论文,出版2 本相关专著。纳西族打跳研究涉及体育资源开发、体育旅游、原始宗教、生态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等具体方向和交叉学科。形成了以传承纳西族打跳和教学实践为主线,凸显理论与实践并重,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为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活态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纳西族打跳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外来教师及本地教师民族文化研究兴趣,逐步形成了民族文化研究的教学及科研团队,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提升了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图4 A 高校纳西族打跳相关研究项目立项情况图示
4 结论
通过分析和总结纳西族打跳在高校的传承创新开展现状,总结出存在统筹安排部署不够、传承发展后续无力、机构设置调整频繁、人才梯队建设弱化四方面的问题。提出立足学校政策保障,加强校级层面统筹部署;立足纳西族打跳挖掘整理,持续充实传承发展项目;以专管机构为主体,稳定传承发展机制;以团队建设为中心,打造人才梯队发展四方面的建议。通过系统分析与总结传承发展纳西族打跳的实施情况,完成一次实践生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全过程,构建了“项目挖掘整理、课程资源开发、传承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特色打造、科学研究应用”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纳西族打跳学校传承教育体系。从而使以纳西族打跳为代表的民族体育文化项目在新时代学校传承创新中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发展,并真正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