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读”的魅力

2022-01-13谭香怡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谭香怡

摘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部分,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渐深入,朗读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及发展,有效而丰富的朗读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還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视野,朗读能力差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其语数英学习水平的下降。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及技巧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实现小学阶段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提高小学阶段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读;魅力;展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朗读的质量在于学生对于阅读能力的不同理解,加强对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及教育,有助于凸显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小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是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朗读教学工作的意义。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朗读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朗读教学模式普遍比较僵化及琐碎,缺少对于学生整体感悟的训练,导致了教师对于朗读教学工作目标定位的不清晰,缺少正规的训练方法及评价机制,学生的直觉思维及形象思维得不到应用的训练,极大地制约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的效果,导致了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工作质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小学各个班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1]。通过教学观察可以发现: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语感,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及影响,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语数英整体学习水平落后于同年级其他朗读能力强的学生。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尊重小学生进行有个性地朗读

有个性地朗读,指的是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及理解,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观察、倾听、评价及指导,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助推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激励小学生朗读工作兴趣的养成。例如:在朗读《桂花雨》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文中“我”摇桂花一段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文章进行朗读,刚开始,学生仅能从文章读出快乐的感受,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解时间,使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主旨后再进行朗读,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将快乐心情洋溢在课堂内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问题对于学生的朗读进行个性指导,尊重学生朗读的个性[2]。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朗读前进行问题的设计,比如“看到老天鹅破冰,其他天鹅是什么反应?”“如何通过天鹅群的叫声表达天鹅齐心、欢快的感受?”等等问题,使学生根据问题尝试朗读出符合自己风格的阅读效果,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内容比较开放的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感进行朗读,以彰显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颠倒歌》时,教师可以完全将主动权交由学生,使学生通过各种有个性的阅读方式进行朗读,教师可以根据朗读效果获得不同的感受,在指导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将稳重的高尚情操、崇高思想进行体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读出不同的个性及情感体验。

(二)指导学生具体的朗读方式

首先,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及内在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感激中心思想,将文章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独特情感。例如:在指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其中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一句,学生在朗读时,必须通过联系上下文,深刻感受到作者的迫切心情,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语境,在朗读时间时,在时间朗读结束后将时间朗读语气拉长,进而更好地将焦急心情进行再现,从而深刻再现文章的内涵及含义;其次,适时进行情境再现,通过情景再现再现作品实景,提升文章朗读的代入感及情景意识[3]。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文章的内涵及角色的心情,具体、生动地表达文章的语义;最后,巧妙地运用联想想象,是学生体验文中角色,理解文本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朗读。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观潮》一课的第3、4自然段时,可以先使学生想象潮来的情境及画面,然后通过朗读文本内容凸显潮来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领悟学习文章的真情实意。

(三)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首先,把握朗读的语气,准确地领会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掌握语文的语气,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基调。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一课朗读时,在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一段时,学生应深入感受文本之中蕴含的对于母亲的真情实感,从而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气突出母亲的辛劳及“我”对于母亲的敬爱之情,提升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欣赏能力;其次,掌握文本节奏,热烈、欢快、紧张、兴奋等不同语境,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快速的阅读语速进行表达,对于悲伤、沉重等内容进行缓慢朗读,一般的叙述及议论使用中速阅读[4]。例如:在朗读《草船借箭》时,在议论三顾茅庐时,学生可以减慢语速朗读,深刻理解诸葛亮及刘备的君臣典范形象,在读到雾夜进军时,需要适当加快语速突出其紧张的情境,突出文本的紧张气息……分清文本前因后果,厘清作者思路,更好地表达文本内容;再者,适当停顿,其一,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时间;其二,避免句子出现歧义;其三,表达情感,给予他人思考及理解的空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例如:在进行文言文朗读时,停顿是必须的,方式遇到成句、疑句以及难句时,均需要通过停顿取得更加良好的阅读效果,提升朗读质量及教学水平;最后,是体会文本中的重音,对于某些词汇及文字进行重音阅读,与作者产生内心交流,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朗读效果[5]。例如:在指导《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在读到“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以及“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共享,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等具有哲理的句子时,需要加重语气,以突出文章的主旨,即:必须通过努力获得幸福,更好地帮助其他人把握文章主旨,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不懈努力,积极探索,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促进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探索一条高效的阅读教学之路,促进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高校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提高小学阶段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玉红.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2,1(01):146-147.

[2]王兰清.浅析小学高年级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J].新课程,2021,(07):63.

[3]陈斯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中外交流,2021,28(05):693-694.

[4]沈艳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读”教学分析[J].读与写,2021,18(13):79.

[5]杨梦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散文百家,2021,(24):144.

本文系广东省台山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批准号TSE211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