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及对策

2022-01-13刘树云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

刘树云

摘要:初中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有别于往常的情况,即上课不举手。造成这种状况有着诸多原因,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在分析初中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解决该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激发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关键词:提问水平;举手发言;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生学业压力较大,且正处于身心发展极为快速的时期,但往往容易出现与小学生迥然不同的情况,即初中生不愿意举手发言,这种现象如不加重视,既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制约学生思考能力与学习成绩的提升。有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初中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基础上,进重点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诸多对策,其目的就在于能够帮助教师寻找合适的方法去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1 初中学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

1.1 学生的胆怯心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因而普遍都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更多希望通过举手发言这种行为来获取老师的肯定或表扬,因而在上课时会积极举手发言,不会太过在意回答的对错与否。而初中生则不然,很多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心智也较小学生更为成熟,自尊心也更强,他们害怕举手发言回答错误后招致同学的嘲笑,也担心教师批评,所以容易形成胆怯心理,在举手回答问题时瞻前顾后,或者干脆不举手,免得引起难堪。初中生的这种胆怯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在初中课堂上很少看到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发言[1]。

1.2 教师提问水平有限

初中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另一大原因与教师提问水平不高密切相关。有的教提问过于简单,学生感觉毫无难度,无法激起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有的问题难度又过大,学生无法理解,自然不敢举手发言;有的教师热衷于点所谓的优等生回答问题,这种做法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十分不公平,学生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心中认为教师偏心,所以不愿意举手发言;还有的老师甚至不鼓励举手发言的学生,还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加以批评或斥责,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伤害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可见,教师提问水平有限的确会影响到学生是否举手发言。

1.3 教师将提问环节视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不可否认的是,有少部分教师的提问动机存在问题,他们看到学生上课开小差后就利用提问的机会让学生立即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很难提供正确答案,于是教师对这种学生就进行严厉批评,让学生十分难堪的同时,也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还有的教师偏向点名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知道其难以回答提出的问题,还要令其难堪,其目的就在于变相地惩罚这类学生。这种不顾及学生感受的做法应当摒弃,因为时间一久,不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了举手发言的意愿,即便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没有了回答问题的兴趣。

1.4 教师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

教师教学手段是否采用得当将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效果,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学习更有主动性,课堂的参与感也更强;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法,则另学生感到无趣,从而丧失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在提问回答问题环节中尤为明显[2]。有的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想举手就举手,不想举手就不举手,课堂氛围出现冷场的局面屡见不鲜。这种课堂氛围不仅会影响教课的激情,同时也会消磨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教师不懂得利用奖励或竞争手段来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自然很少会有学生主动举手发言。

2 解决初中生上课不举手的对策

2.1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给予正面评价

初中生由于心智相对小学生而言更为成熟,自尊心非常强,很容易形成举手发言丢脸的错误心态,尤其回答错误时更是感觉难堪。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胆怯心理。例如,在面对发言回答错误的学生时,教师不应严厉批评,更不能用侮辱性语言去羞辱学生,绝对不能用“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笨的不行”等语言去羞辱学生。相反,教师在待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即便是回答错误,也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多运用诸如“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自己的想法”“你能举手回答问题证明你很勇敢”等话语去正面回应学生、肯定学生,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令学生信息倍增,亦或是运用“哪位同学能够自告奋勇地回答这个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令其感受到举手回答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2.2 提升提问水准,注意把握难度

教师的提问水准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感觉毫无挑战性;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提问水准,严格把控问题的难度。例如,教师不要随意提问题,注意把握宁缺毋滥的原则,按照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来把控提问数量,且尽可能确保难度适中,这样学生更愿意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要注意简明扼要,切入知识重点,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盲人摸象的窘境;同时,教师提问还要“看菜下饭”,对于学习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应相应简单,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适度拔高问题难度,使这类学生感受到挑战性。总的来说,就是要让更多初中生感受到举手发言是一件他们愿意主动参与的幸福事情。

2.3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传统的教学大多依赖“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教师只顾知识的单向传递,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在提问环节中凸显出来。因而,要想让学生更加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学会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例如,教师要争做民主型教师,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平等关系,这样会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更为放松。而在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时,教师要对自己授课是否精彩进行深刻反省,同时对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要加以训练。在提问时语气要相对温和,多多鼓励学生而不是去为难、羞辱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这样才能更为容易提升教学效果[3]。

2.4 创设奖励和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发言欲望

教师上课毫无激情,学生自然缺乏参与的动力,即便是教师提问,学生也没有兴趣举手回答问题,这时,创设奖励和竞争机制就十分必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可以调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举手发言的欲望。例如,在提问环节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公告栏中公式学生的奖励与竞争方案,对于踊跃发言的学生以盖章的方式比较盖章数量的多少,然后按照月评的方式选出回答问题次数最多的学生,并予以奖励。这种教学方案的制定,一定会吸引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举手发言,实际上教师只是稍加动动脑筋就可以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并且能够活跃上课的氛围,这样就能将较为紧张的气氛扭转过来,无疑非常适合教师授课[4]。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指出,初中生在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情况非常普遍。显然,造成这种状况会有很多原因,无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重点在分析初中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解决该问题的一些对策,其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华萍. 学生上课"走神"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开心, 2016, 5(12):27-27.

[2] 侯梦莹.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J]. 文学教育, 2019,13(14):48-49.

[3] 段荣刚. "给力"提问 提升学生发言能力[J]. 教师, 2017,21(33):19-20.

[4] 陳思宇. 浅议学生上课不举手的原因及对策[J]. 新课程, 2016,11(5):168-168.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关于《光学CAD》课程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