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长有效陪伴孩子的路径探析
2022-01-13王瑞玲
王瑞玲
摘要: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提出以及逐渐落实,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家长作为学生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迫切需求的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双减政策的施行,除了表现在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减少,对于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减负并非“放养”,而是需要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在充分保障学生生活学习愉快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 家长; 陪伴孩子;路径探析
一、引言
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已经提出了双减政策,而在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下,也逐渐暴露出了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由于过重的学业压力,在课后的大多数时间里,都以做作业和上培训课程等方面为主,而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压力和培训课程的逐渐减少,使得学生在课后有了更多空余的时间,而这空余的时间大多都被用于休闲娱乐、复习功课、学习新技能等方面,却缺乏了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家庭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举措,家长对于学生的有效陪伴能够直接的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发展,为此,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如何有效陪伴学生已经成为了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二、小学家长有效陪伴孩子的现状分析
受应试教育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有效陪伴仍旧较为缺乏,部分家长单纯地认为陪伴在孩子身边、提供给孩子充足的物质保障进行有效陪伴,这就严重降低了家长在孩子陪伴中的有效性,进而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长时间内保持着大量的作业写作和校外的培训班学习,这就导致家长忽视了对于孩子的陪伴,并且孩子也没有时间能够让自己陪伴,一味地追求于考试成绩的提升以及新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这就使得学生严重缺乏有效的家庭陪伴和家庭教育[1];
其次,家庭环境因素,部分家庭受经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负担的影响,家长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与空间,并且部分小学生甚至是寄养在爷爷奶奶等亲戚家,而老一辈的家长又缺乏家庭教育和陪伴意识,这就导致家长无法有效陪伴孩子;
最后,受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忽视了对于孩子的有效陪伴,甚至部分家长是以“虎爸熊妈”的教育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没有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以严厉、严肃等方式来教育孩子,这就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距离,甚至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和反抗心理,且部分家长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与学校的交流沟通也较少,这就使得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较为缺乏,也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以引导,进而降低了家庭教育与陪伴的有效性[2]。
三、双减背景下家长有效陪伴孩子的途径探究
(一)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陪伴空间
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能够有利于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这就需要注重改善家庭环境,为家长对于学生的有效陪伴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空间。在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客观性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家长缺乏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来陪伴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应提高对于孩子陪伴的重要程度的认知,意识到家庭陪伴与教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进而才能促进家长尽可能地留出空余时间和空间来陪伴孩子,并且,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家长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除了传统意义中的面对面交流沟通陪伴外,还可以将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应用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有效陪伴中[3]。
如:电话、视频通讯、互联网媒体交流软件等途径,来拓展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陪伴途径,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情况,通过定期或是结合双方的时间安排,利用媒体软件中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视频、通讯连线以及表情包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一点一滴开始,如:利用手机视频来陪伴孩子做作業、讲睡前故事等,从而既能有效地丰富家长陪伴孩子的形式与内容,又能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调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不善言辞的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通过一张有趣的表情包就能有效地表达双方的内心情感,以诙谐幽默的形式来加强家长对于孩子的有效陪伴。
(二)开展家庭活动,从生活细节开始做起
家庭活动作为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举措,对于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这就需要注重多元化开展家庭活动,从生活细节处来有效陪伴孩子。阅读作为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教学举措,除了学校层面的阅读外,家庭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和知识面的拓展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为此,家长就应提高对于家庭阅读的重视程度,小学阶段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阅读意识,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树立正确的家庭阅读观念,既要注重孩子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又要重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家庭阅读的有效性,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创设出家庭阅读角,结合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孩子且孩子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可以通过家长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等形式,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亲自阅读习惯,弥补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不足的问题,又能更好地提高陪伴孩子的有效性[4]。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带孩子外出等家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来进行家庭教育,如:见到长辈应问好、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别人帮助时应说谢谢等,在家庭活动实践中来培养孩子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在保障家长陪伴孩子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强化家长意识,树立正确的陪伴观念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时,容易出现开小差和发呆等问题,进而不仅严重降低了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又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此,需要注重强化家长意识,树立正确的陪伴观念。
一方面,家长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棍棒底下出成绩和孝子”的教育思想,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少些成绩上的攀比,多些亲情关爱,并且,应加强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缓解和减轻自身的教育焦虑,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既要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理和自信心,又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谈心,及时缓解孩子心中存在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来科学的教育和陪伴孩子,才能保障家长对于孩子陪伴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有效陪伴,除了相应的家庭活动外,更加体现在作业的辅导中,双减政策的施行并非全面减免作业,而是在合理的范畴内将作业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为此,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学生的教学作业和教学任务,并结合相关的作业设计和教学任务,在合理的作業学习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消除学生对于学习的疑虑,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和学习质量[5]。并且,家长对于学生学习和作业的态度,往往会间接的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和作业的态度,为此,家长就应做好榜样作用,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抛下手机、电脑等外物,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家庭作业,为学生营造出安静的学习空间,才能更好地提高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的教育教学除了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外,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协调配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结合当前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陪伴空间、强化家长意识,树立正确的陪伴观念、开展家庭活动,从生活细节开始做起等方面的优化措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的空余时间来有效陪伴学生,才能更好地符合双减政策下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素云,张华芬,尹志海,张新勇,王艳平,赵洪涛.互联网背景下引领农村家长陪伴孩子读书的策略与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3):229-230.
[2]李茹,张丽.小学低年级家庭课外阅读陪伴的必要性——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1):111-114.
[3]羊子轶.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学习特点研究——基于五省部分学校14206名小学生的调研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11):45-51.
[4]姜羽娜,戚田莉,王丽君.家长陪伴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干预探究——以沈阳市某小学英语口语测评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99-100.
[5]李明.浅谈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陪伴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9(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