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策略
2022-01-13李勇
李勇
摘要: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各省份相继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这一项政策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方式,由于广东采用的是3+1+2的新高考模式,为了更好地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目标,教师必须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就以物理学科为例,浅谈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新高考政策明确提出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这也意味着现阶段教师不能拘泥于物理教学的过程,要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课堂教学的转型,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很多实质性的收获,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
1、新高考改革形势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求的新要求分析
1.1 调整物理课程内容
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比较晦涩难懂,知识点的理论难度较高,抽象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物理课程的学习特点,传统高考中考查物理知识时的考察更加倾向于较为深入的题型,比如:力与运动中的相遇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考察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广泛,侧重于考察学生综合物理问题。因此,随着新高考改革下考察的内容的变化,物理教师必须以物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为重点,通过外延知识范围拓宽高中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1.2 升级物理教学方法
为了应付以往的高考模式,物理教师会更倾向于讲解富有解题技巧的内容,也相对侧重讲解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高考题的解题技巧,老师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根据多道练习题进行练习,扩大学生的视野,但这种方法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学生在物理课上的热情。目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學生早已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考试内容。从目前形式来看,物理仍是重点理工科院校部分专业的必修科目,因此,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意识,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的兴趣上,同时自主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
2、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2.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无论身在何处,都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升级换代的智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充实自己。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以教师对知识的解读为指导,以独立思考为方法,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中,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以决定性优势占据课堂教学,对问题的讲解都是直接的、简化的,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如果他们之后看到相同类型的问题,他们仍然是不理解的。因此,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首先要以教材内容作为物理课的基础,熟悉教材内容及其习题。其次,在课堂中架构自身物理思维,对物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2.2 物理概念及时转变
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对物理课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物理概念有了粗浅的认识。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中学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对比,有更加细致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转变。在概念的范围中,分为两种概念。第一种是前概念,前概念指学生在接触全新概念时的第一印象与直觉上的认识,或通过生活中的体会对某种概念的认识。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的基础。另一种是迷思概念,是指学生对某些已知概念的基础上,对概念的不确定性。它形成是由于身边的环境所影响的。概念转变是指学生在了解某种概念后,要进行深度研究,与已知概念有矛盾,在矛盾中将其深化,从而获得全新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中,物理实验是学习的一个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分为力学实验与电学实验。物理实验不应局限于文本模式。它不仅是在课堂上的黑板上进行讲解,而且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和操作。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学生必须结合物理课程中的知识进行实验。测试时必须观察纸带上圆点的分布情况,并用刻度尺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计算
计算图1物体的加速度,最后通过验证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刺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对物理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进行有效学习。在以后遇到实验设计时,可以对实验目的进行自主设计。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新高考的形势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并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大量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趣,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保证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伟.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分析[J]. 高中生学习, 2018(10):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