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汉字藏乾坤
2022-01-13苏峥金斌斌
苏峥 金斌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她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在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德育内涵。而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之基,自然也成为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契机。“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低年级识字教材能遵循汉字特点和学龄儿童的接受心理,相机渗透德育教育,往往会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底色。
笔者将从汉字本身的文化和道德意义出发,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殊地位与意义,尝试着带领学生解密汉字中隱藏的道德呼唤,将教书与育人融于随堂教学中,试图探索一条以汉字文化为基点的德育新路径。
一、凸显汉字的“象”,开笔启“智”
汉字以形为本,字中有“象”。汉字的创造与滋生在于眼观世界的“象”。汉字正是以视觉的“象”作为媒介,融合思维,成为符号的。最典型的就是“人”字,这是一个手臂垂于胸前站立的侧身人象的描摹。在这个字的构字思维中,体现了我们祖先关于“人”的思考。简简单单一个“人”字,透着一股精气神,传递着祖先造字时的生命体验,透露着象形文字背后的人生智慧与生命关怀。因此,关注汉字教学的“象”,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文化, 领会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与浸润,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识字4》一课,作为没有学拼音之前的识字内容,教材安排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八个象形字,每个生字都配有实物图画和古文字,在教学这类汉字时,要凸显汉字的图画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字形和直观的图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看见汉字悠久的历史,感受古人造字的聪明智慧。以教学象形字“月”为例,可利用下图进行识字启蒙:由简笔画一轮明月到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最后到楷体的月字,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再讲讲古人造字的故事,让学生在开笔启“智”之初就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接受文化的浸濡,激发他们去探索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
二、探寻汉字的“理”,识字立“美”
汉字是汉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书写符号,她作为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是由它构成规律的,先有象形、指事的独体字,然后出现会意和形声的合体字。汉字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的部件构成的,其构字方式渗透着华夏祖先的生活风貌,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字形里潜藏着远古先贤诸多的道德呼吁。如:“采”字是由“爫”和“木”两部分构成的,原意是用勤劳的手在树上摘取以获取食物,在教学这个字时,首先向学生讲清楚组成这个字的两个零件各自的含义,其次向学生讲清楚这两个零件放在一起的特定含义。学生听后,不但记住了采的字形,而且理解了字意,从而培养了他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使他们懂得,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又如“国”字的教学:“国”字外面的“口”像一个大方城,口里面是一个玉字。为什么在方城中放一块玉呢?因为玉是珍宝,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要像爱护宝物一样爱护我们的国家,为建设一个如玉一般美好的国家而努力。
字有形而意无穷,汉字的构形有其独特的理据,间架结构里满是立身做人之号召。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看见这样的美景和诗意。可在我们的课堂中,依然可以看到违背汉字科学、曲解汉字、丑化汉字的教学行为。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美”字,就编了一首儿歌:“王大妈,手一叉,头上戴着两朵花。”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有趣,却违反了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破坏了汉字的美感。古人认为羊大为美,或者是在身上插上美丽的羽毛装扮自己为美。“美”字的构形体现了我们祖先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精神。而这样不了解字的理据和渊源、违背汉字构字特点的教学,让“美”的诗意与情感荡然无存。为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单单要教给学生汉字本身的音、形、义,更需要挖掘每个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义,传达中国汉字的哲学和智慧,通过识字教学的立“美”让学生领悟到每个汉字所蕴含的奥秘,以此达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三、复现汉字的“音”,读字润“德”
汉字形如物象,瑰丽纷呈;声如钟磬,音韵铿锵;意蕴丰富,内涵深远。汉字的字音不仅仅传达着字义,往往也传递着字义的深层意象和丰富的联想,抑扬顿挫之间传递着某种无以言表的音响之美。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识字教学时要不断地复现汉字的“音”,引导学生一次次大声认读,强化学生的认识,在口耳目的互动中读字润“德”:感受汉字的声象,识记汉字的字形,了解汉字的字义,感受汉字的美善,品位汉字的雅趣,让汉字滋润内心。
如诵读“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明白团结力量大;反复吟咏“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等一些识字韵文里,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学生在口读、眼观、耳听、心想多感官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品味汉字的“性”,写字养“心”
按照规范写好汉字是识字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教学生写字,实际上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生一笔一画书写时, 除了巩固字形和正确书写,还要引导学生睁大眼睛去发现、感受汉字间架结构的意趣之美、品性之美。因为在汉字的构形中,除了有人们对世界丰富的感性认知,也借字言心,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气质。
如汉字构形中对人的思考,“大”字是人的正面像,书写时要关注字中撇和捺的齐平,感受大写的“人”脚踏实地、正大光明的人性之美;书写“从”时,第一个“人”字缩回捺脚,改为短撇,引导学生感受与人相处要懂得自律,多为别人着想,学会谦让,体会和谐相处的品性之美;书写“川”字时感受水流的灵动之美;书写“水”字时感受汉字的对称之美等。正如美学大师蒋勋所说:“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通过学生识字写字之初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构建学生的审美理想,在静心书写中修养身心,陶冶心灵,启迪自我。
小小汉字藏乾坤,横撇竖捺皆有道。汉字传达着祖先的生活万象,也继承了历代先贤关于立身处世的道德呼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重视文道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聆听字里的道德呼唤,才能让学生的识字与思维相伴,与美丽为友,让每个学生从认读第一个汉字开始就爱上汉字、爱上语文、爱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