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影响下智能化远程认证研究★

2022-01-13刘婷李尧杜娟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远程机构

刘婷,李尧,杜娟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70)

0 引言

认证认可是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强国的重要基础[1]。新冠肺炎疫情给认证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仅传统的认证业务遭受挑战,难以顺利地开展,还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复工复产,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及越来越普及的远程办公模式,均为远程审核提供了可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认证行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认证行业最紧迫的任务。

针对认证行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溯源不便和信用危机等问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认证服务模式,研发面向认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交互认证服务系统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认证方法体系,形成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交互式认证关键技术和智能化在线认证服务解决方案,建设远程审核工作体系及标准体系。可以破解疫情和后疫情期间的认证难题,助力产业链恢复,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推动认证行业智慧化转型,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认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应用,提升认证服务效率和技术水平,夯实我国质量基础设施。

1 政策及形势分析

1.1 相关政策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共性、个性化需求,在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主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2]。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2016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认证认可模式”“探索建立‘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模式,形成需求差异化、服务一体化、流程溯源化、制度体系化的新型认证认可工作格局,为新消费、新供给释放新动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努力完善试验验证、认证、信息服务、计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等基础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水平。

作为高新技术服务领域的认证行业,在远程智能认证技术开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信息化认证平台建设等方面仍然薄弱。推动认证行业智慧化转型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认证体系的协调衔接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认证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升级和模式升级,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认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应用,提升认证服务效率和技术水平,可以夯实我国质量基础设施,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是践行网络强国、质量强国的重要举措。

1.2 现状与形势分析

近年来,认证行业高速发展,据“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全国认证机构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240.30万张,较上年增长22.98%。认证行业面对的客户来自于所有的行业,必须要跟上各个行业科技进步的脚步,借助科学手段创新审核方式,开展智能远程认证技术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无论是立足行业还是面对客户,远程审核都已然成为必要的认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此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及后疫情时代,远程审核都呈爆发性增长。根据认可委的统计,在疫情期间大约有2/3的认证机构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远程审核的方式。

其实,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机构——英国标准学会(BSI)在2015年就开启了远程审核管理流程的编制工作,并于2018年根据国际认可准则IAF MD4/CNAS-CC14《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审核中应用》进行了文件更新。2020年3月初,为了促进认证机构在疫情期间的有序复工复产,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联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和相关认证机构,通过快速程序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团体标准T/CCAA 35—2020《认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指南》,提供了疫情期间认证机构工作的通用原则、运行管理、认证审核的策划与实施,以及疫情结束后续工作的指南[3]。在CCAA的支持下,由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各个认证机构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T/CCAA 36—2020《认证机构远程审核指南》于2020年12月24日正式发布实施。

行业内各个认证机构围绕自身业务范围,积极地推动各项远程办公、远程认证相关工作,有的利用视频会议代替现场审核方式维持企业证书有效性,组织线上研讨,剖析市场形势、部署业务工作;有的利用在线培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有的利用线上直播,拓宽销售渠道,深挖认证业务市场机遇。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办公、远程认证的应用同时也加速了相关技术标准的落地。面对像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证机构在积极地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作部署的同时,通过模式创新,确保各项认证业务的连续性,为各种行业的企业提供复工复产支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加快认证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

2 智能化远程认证的研究

深入地分析认证行业所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全面地了解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审核认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开展认证关键技术、全流程管理、标准体系和电商平台化等领域的创新,有利于提升认证效率和技术水平,提高市场应变的开发能力。

2.1 打造基于认证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体系

基于认证活动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受理-合同评审-审核策划-现场审核-技术委员会评审-发证-证后监督),以审核认证活动的目标和风险预防思想为指引,探索并充分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认证模式,创新发展智能交互认证关键技术,以提升认证审核活动的价值和风险预防水平,实现认证审核及类似第三方服务工作的全流程信息化升级,打造基于认证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认证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体系

以认证审核活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关键活动为主线,以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为落脚点,实现认证审核活动的模式创新和价值优化。针对认证活动的申请受理环节,研究大数据舆情分析、在线受理等研判技术;针对合同评审环节,研究在线修改、在线审批和在线评审意见反馈等评审技术;针对审核策划环节,研究实时抽样、数据互联和云上审核策划等辅助策划技术;针对现场审核和技委会评审环节,研究数据互联互通、远程审核、可视化认证、线上会议、在线评审及反馈等交互技术;针对发证及证后监督环节,研究动态化监督、电子化证书、二维码追溯及在线证后监督反馈等监督技术。

2.2 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智能化交互认证模式

随着云计算平台、区块链、认证大数据和音视频流媒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证信息采集和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便捷,为传统认证模式转型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运用系统思维和结构化思维,探索认证活动全流程与认证标准体系、认证技术手段创新突破的结合,应用技术标准集成,创新开发智能化交互认证新模式,积极地推动认证服务向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交互式认证服务运行机制方面,要开发标准化认证服务流程,建立标准驱动的可信认证服务模式;在智能化在线认证实践载体方面,要基于认证业务全流程,开发智能交互式认证业务流程和认证业务服务平台;在认证服务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要建立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在线认证信用管理体系和风险分析防控体系。

其中,远程认证服务平台的用户对象主要有两类[4]:1)认证机构的审核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接收受审企业的申请,组织并实施各个环节的审核活动,动态地监控审核过程,并实时地分析各项审核数据;2)受审企业的内部审核人员,负责利用企业内部信息环境和支撑系统的支持来配合各个环节的审核活动。考虑到服务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为了达到远程审核的目的,服务平台至少应满足以下几种功能需求。

a)支持认证机构的审核流程管理。机构通过平台受理企业的认证申请,进行合同评审,通过平台委派审核任务,调用远程审核工具;并通过平台出具审核报告和电子证书。

b)支持对审核辅助过程的管理。比如:申请受理前的企业资质合规性验证,申请受理后的审核合同管理、审核范围的沟通确认,以及审核会议管理等。

c)与企业数据接口的设计。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审核支持系统的对接,实现对企业运行状态的动态跟踪、企业文件和运行过程质量记录、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情况的查询等。

d)支持与受审企业的交互。利用音视频流媒体、视频直播等技术支持和开展远程审核首末次会议、收集审核证据等。

e)支持对受审企业审核状况的综合管理。其中,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舆情信息和电子证书相关信息等。

2.3 远程审核标准体系研究

目前,针对远程认证的指导性和技术规范性文件很少,各个机构基本都是依照IAF MD4:2018来制定远程认证工作方案,而MD4缺少一些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各个机构制定的方案各有不同,对远程认证持续地保持其技术的可靠性、执行操作的规范性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制定远程认证标准规范可以将远程认证的实施工作统一到同一个框架和轨道上,为各个认证机构开展常态化远程认证提供指导和明确相关要求,能够促进认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基于认证活动全生命周期观点,以认证审核活动的目标和风险预防思想为指引,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手段,划定远程认证的目的、范围和原则,明确远程审核相关设备设施、人员与环境的支持条件、审核取证方法、记录保持要求、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和各个环节应用的相关控制措施,形成针对认证机构的实用、明确、充分和完整的远程审核方法应用指南。面对未来远程认证常态化的趋势,研究并出台相关标准体系可以为认证机构开展远程认证活动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地降低远程认证活动的风险,保障审核质量,结合各个认证机构远程认证实践经验提炼优化,不断地提升我国认证行业远程认证服务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2.4 推动认证与电商的结合

在国家推动“有序开放认证检测市场”、提出“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认证检测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集各类认证检测资源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例如:由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搭建的希测网(www.cctek.com),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信息、家电、玩具、软件和元器件等领域的认证检测B2B电商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和精准营销技术,构建检测认证创新应用服务模式,通过对线上线下认证检测用户和机构数据的采集和挖掘,优化认证检测资源系统配置,创新商城、一站式、竞标和拼单四大业务模式,优化认证检测机构运行机制,为认证检测供需双方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电商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线上模式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开展业务[5]。认证机构作为高技术服务践行者,应积极地尝试构建或入驻专业的第三方认证电商平台,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挖掘潜在的客户,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认证业务营销模式,精准地匹配用户需求,推广认证服务。除此之外,认证机构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电子商务相关方提供包括良好电子商务认证、跨境电子商务认证、供应链质量管理、产品检测认证、产品质量分析、质量风险防控、质量投诉处理、认证和检测培训等在内的更全面的质量服务。

3 结束语

远程认证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得以快速进一步发展的认证审核新模式,认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疫情对认证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渐地消退,但远程认证不论在市场接受度上还是在监管有效性上,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相关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开发设计不够完善深入,有待市场的检验和反馈优化。对某些特定项目,灵活运用远程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将更好地在有效性和效率方面实现综合平衡。未来借助一些智能认证服务平台实施远程认证审核活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研究,进一步地丰富完善、修正改进平台功能,以更好地适应远程认证的各方需求。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远程机构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诈骗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