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促就”实现农业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研究

2022-01-13王振龙朴素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素质教育育人

王振龙,朴素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1],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表明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已由单纯促进数量型就业向促进质量型就业转变。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力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也是“普及化教育”阶段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举措,同时还是对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诉求的积极回应。在国家鼓励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以下简称“以创促就”)的政策支持下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但不到4%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和5%左右的创业成功率,对大学生整体就业的贡献度亟待提升。本文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高质量就业的策略,以期为同类院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

一、高质量就业和“以创带就”的时代内涵

(一)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就业质量”是个多维度的概念。高质量就业包括宏观层面的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合理就业、和谐就业,还包括个体层面的提升职业素养、实现职业理想、获得长远发展等[2]。高质量就业是有品质的就业,可以用充分就业、高薪就业、适配就业和满意就业这四个标准来衡量[3]。对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受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的大环境影响,高质量就业涉及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性和稳定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薪资报酬与受尊重程度等。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就业去向率、专业相关度、薪酬水平、就业稳定性、工作满意度、期待吻合度、用人单位满意度、服务社会的贡献度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些评价指标也应成为农业高职院校提升就业工作质量的重要参考。

(二)“以创促就”的内涵

本文提出的“以创促就”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创业促进就业。通过大学生创业,扩增就业市场小微企业的数量,增加就业岗位供给,产生创业的倍增效应,客观上促进了就业环境的改善。二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此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多数学生就业和部分学生创业。三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教育,间接促进就业。以生涯教育为统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实施,提升传统就业教育的活力、张力和时代价值,进而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以创促就”同时作用于就业环境和大学生就业主体,与侧重大学生创业对就业产生拉动效应的“以创带就”相比,其内涵、外延更加丰富和拓展。通过分层次、多维度实施“以创促就”的各项举措,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这也是新发展阶段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国内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总体不高。以第三方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 届至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结果为例,该校5届毕业生在农林牧渔行业的平均就业比例为34.1%、增幅2.77%,创业率增幅0.22%,毕业当年未就业学生比例增幅1.95%;2017 届到2020 届的4 届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工作总体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工作薪酬满意度的降幅分别为4.42%、6.14%、4.59%、7.26%、8.53%。其中,工作薪酬满意度降幅最大,虽然客观上毕业生的月均收入逐年提高,却远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水平(如2019届毕业生二者相差1 294元)。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在农林牧渔行业的就业意愿不强;自主创业率偏低,创业拉动效应不明显;“缓就业、慢就业”的现象有抬头趋势,就业质量总体不高、下降趋势明显。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行业就业环境处于比较劣势。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农事企业大多位于城郊或农村,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行业整体薪资待遇水平普遍较低,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导致农业行业的就业吸引力不强,与学生所期待的体面和有尊严的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人才需求与毕业生的职业期待过高、自身素质能力较弱形成反差。一方面学生自我认知不清、职业认知与定位不准、就业环境分析不客观,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职业目标定位与职业期待过高,择业诉求脱离实际和理想化,职业决策盲目和随意。另一方面毕业生因偏重于单一传统专业学习,知识与能力结构单一,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缺乏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借力借势发展自我的奋斗精神,加上家长的溺爱甚至误导,与新农村形成的新经济、新业态和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强调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毕业生缺乏敢闯的意识和素质。学生受传统教育和择业观念的影响,习惯于服从和“被领导”,为人处事惯性思维、从众心理重、求变求异意识不强,工作思安求稳,缺少敢于试错的“血性”“狼性”,导致创业激情不高、创业信心不足。四是服务国家需要的意识不强。学生择业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以兴趣、爱好为导向,追求个人内心体验。有研究表明现代大学生对就业质量中劳动报酬、工作时间、职业发展、职业尊重等因素最为看重[4],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质量的满意程度。五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以年轻辅导员为主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缺乏行业认知和企业实践经验、以偏功利性的学生就业签约为工作目标、忽视学生就业心理和择业诉求的非专业说教等因素,容易造成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能入脑入心、实效性不强,甚至师生间的沟通出现思想、立场、频道和价值观“四错位”,学生“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三、“以创促就”实现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

针对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实际,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面对就业结构性矛盾和“00 后”学生个性、多元就业诉求的多重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创业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素质教育,建立就创业指导服务融合体系,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就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是“以创促就”实现农业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选择,更是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之需。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创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将“创新”“协调”两大理念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向“创新”要动力、向“协调”要成效,推动“创新”“协调”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一种工作状态和行动自觉。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互为因果,促进农业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不但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时要树立“大创业观”。所谓“大创业观”,是指立足时代要求、自身需要和未来发展,个人或组织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敢于创业的勇气和提高创业的能力,以创业心态干事创业,以服务国家需要、社会进步和他人需要寻求自身更好发展。农业高职院校应引入市场经营理念,树立质量意识、服务“客户”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创业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建设创业型大学;统筹校内外的双创教育资源与要素,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跨界协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不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并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树立“大创业观”,不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教育对象的应然之举、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育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形成良性循环的政治要求。

(二)推进“四转变四协同十融合”,创新办学育人机制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等于掌握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谋求未来良好职业发展的“金钥匙”,也就奠定了高质量就业的能力基础与竞争优势。为此,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推进“四转变四协同十融合”,进一步健全双创教育体系和创新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积极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在目前农业行业就业环境优势不强的情况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农业高职院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明智选择。

1.实现”四转变”,健全创业型大学的体制机制

树立经营理念,推行综合改革,建设创业型大学,实现学校职能由教学职能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转变,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学校资产由无偿配置向有偿使用转变,师资队伍由生存就业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变[5]。积极营造氛围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试行“业绩为上,能力为本,价值观为魂”的市场化绩效考核机制。

2.推进“四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论为指导,以育人合作、项目合作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四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基于“三全育人”推进学校内部教务、科技、团学和创新创业学院(或素质教育中心)为主体的“四协同”育人,切实打破纵向管理的条块分割、横向合作的边界壁垒,有效建构市场化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供需对接、互惠共赢的育人合力和资源集聚效应。

3.实现“十融合”,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

在厘清双创教育兼具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三重教育属性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内在关系逻辑的前提下,以素质教育为统领,以协同融合为手段,淡化一、二、三课堂的边界,积极推进“十融合”(即专创融合、思创融合、实创融合、科创融合、劳创融合、艺创融合、文创融合、商创融合、就创融合、产教融合),彻底打破专业教育至上的传统知识教育体系,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专业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采取融合和重组的方式重构课程体系,缩减第一课堂学时,推行第二课堂项目活动学时化,以课程、项目活动和实践平台为载体、模块化设计,健全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协同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多种教育形式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理论实践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融合,打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绿色通道。推行“专业+”“课程+”“互联网+”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战训练,加大非标准化考核,试行“五个一”(即学生在学期间参加一次双创竞赛、策划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社会实践、主持或参与一项科技创新类项目、完成一件创新作品)的素质教育成绩单制度,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向四类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四种思维(即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并重培养转变,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推进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向学生为本的教育、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向能力为本的教育,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度融合,重构就业引领的素质教育体系

2016 年9 月20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学校部谈到素质教育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由此可见,任何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都属于素质教育。在我国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时代背景下,以就业为引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度融合,重构就业引领的素质教育体系,多育融合、协同推进素质教育,对全面提升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一是要统筹一、二、三课堂,拓展校内外,完善以就业为引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构建分层级、进阶式、协同融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时代性、系统性、高阶性、职业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在素质教育大框架下依托课程、项目(活动)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强化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和创新创业的育人导向,多育融合并施,多平台共享共用,多元协同育人。三是建立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与诊改机制。教学督导部门牵头,专业系和团学部门协同,制定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分学年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测评(突出成长性和发展性的职场通用的素质、能力测评),并以测评结果为诊断依据,监督、指导二级教学单位持续整改和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成绩单制度,并以专业和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素质档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荐学生实习就业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形成就业引领的育人链动反应机制和融合共促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教育生态。

(四)整合资源,建立就创业指导服务的融合体系

就业与创业同属于职业规划范畴,两大指导服务体系的存在价值和任务目标具有一致性。建立集职业规划咨询、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融合体系,统筹推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促进资源共享、就创业师资交流和就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的协同发力,有利于扭转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不高以及就业工作活力不强、成效不突出的现状,整体提升就创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操作层面以职业测评结果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引和切入,组建专兼结合、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化导师队伍,并通过专业化和针对性的指导服务,促使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增强积极就业创业的内驱力与行动自觉,从而提高就创业指导服务的实效性。在与“缓就业、慢就业”学生沟通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的工作协同,并注重运用生涯发展理论、工作适应理论和共情技巧,增强话题认同感,产生思想共鸣,指导学生自行探索心理症结和认识决策层面的困惑点,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主动赋能自我和理性就业创业。实践证明,建立就创业指导服务的融合体系,专业教师、就创业导师、辅导员协同发力,传统“家长式”“高压式”和“大棒加糖果式”的就业指导服务的作风得到明显改观,以生涯发展为引领的就创业指导服务的育人效应得到充分显现。

四、结束语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是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农业高职院校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和学生择业诉求的服务视角,发挥行业办学与职业教育的双重优势,以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为抓手,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实施“以创促就”策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面,促进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彰显公平正义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助力添彩。

猜你喜欢

高质量素质教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