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阿坝州高原藏族牧区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需求分析

2022-01-13郑燕邬颖华陈颖刘小章李雨璘肖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
关键词:生殖艾滋病渠道

郑燕,邬颖华,陈颖,刘小章,李雨璘,肖渝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断增强,从而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与挑战。据统计,我国有约2 亿的10-19 岁青少年,占了全国人口的13.11%[1]。

这个阶段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而性成熟和性行为提前,使得很多生殖健康问题变得突出,比如无保护性行为、艾滋病、非意愿妊娠等。每年我国大约有1300 万的女性进行人流手术,而25 岁以下的女性人数超过了50%[2]。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青少年,他们面临很高的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我国15-24 岁学生中艾滋病高燃报告数逐年增加,从2007 年的6.0%逐年上升到2015 年的28.7%[3]。2016 年我国公开报道了433 起儿童遭遇的性侵案,呈大幅上升趋势[4]。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青少年接受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相对较少。上海市高中生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对性传播疾病、无意愿妊娠的知识掌握严重不足,60%不能认识少女妊娠危害[5]。阿坝州藏族牧区位于我国西南边远地区,他们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的影响,使得当地藏族人群的性观念多元化倾向明显,表现为性行为的随意性和不安全性,婚前发生性行为占38.7%,而多个性伴侣的比例高达75.3%;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避孕套者占47.1%;首次发生性行为时的最小年龄仅为11 岁,研究对象的的生殖健康知识贫乏,缺乏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6]。因此,本研究能及时适应他们的需求,对促进生殖健康、降低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性病、预防艾滋病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社区干预试验,根据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红原县选取红原县中学和红原寄宿制藏文中学2 所中学作为研究现场。

1.2 方法

抽取红原寄宿制藏文中学和红原县中学1921 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对受试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详细调查统计所有入选对象的相关资料,用自制的关于性和生殖健康知识的调查问卷了解第一次接触性知识教育阶段、学校开设有青春期和艾滋病教育课程状况、学生现有青春期知识获取渠道、青春期及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必要性认知、希望的知识来源渠道和授课形式等内容的知晓情况。

1.3 统计分析

采用 EpiData 软件编制录入程序、双次录入调查数据,对数据范围、一致性和逻辑性进行检查后应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第一次接触性知识教育阶段

该项研究基线有效调查 1921 人,调查显示33.7%、49.5%和6.2%的学生分别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接受过性知识教育,而有10.6%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性知识教育(表1)。

表1 第一次接触性知识教育的阶段

2.2 学校开设有青春期和艾滋病教育课程状况

28.3% 的同学学校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程,28.8% 和42.9% 的学生分别回答“否”和“不知道”。38.2% 的学校开设了预防性病艾滋病讲座,32.4% 和29.4% 的同学回答“否”“不知道”,说明学校的相关教育还有待加强。23.2%的学生听说过2008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68.1%的学生回答“否”和“不知道”(8.7%)(见表2)。

表2 学校开展青春期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状况

2.3 学生现有青春期知识获取渠道

在调查学生获取青春期知识渠道时,妈妈和家人、课堂、同学朋友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选择次数占总选择次数的23.93%、22.5% 和20.2%( 表3)。男生在主要的三个来源中课堂占比最高(25.5%)、同学朋友次之(20.2%),妈妈和家人的来较少(13.0%);而女生的知识来源中妈妈和家人(30.3%)占比最高、课堂(20.5%)和同学朋友(20.2%)次之。(表3)从年级分布上看,初中生知识来源的三个主要渠道是妈妈和家人(28.1%)、课堂(23.1%)和同学朋友(19.8%),而高中生知识来源最高的分别是课堂(21.7%)、同学朋友(20.5%)、妈妈和家人(18.6%)。

表3 学生获得青春期知识渠道

2.4 青春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必要性认知

62.6%的调查者认为应该在小学5、6 年级阶段开展青春期知识教育,81.9%和77.2%认为应该在在初中阶段开展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及预防性侵害的教育。76.3%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有必要开展婚前行为的教育(表4),说明大多数学生们渴望接受相关知识的愿望较高。

表4 对中小学健康指导纲要的内容认知

2.5 希望的知识来源渠道和授课形式

希望获得知识来源主要的三个渠道是妈妈和家人(22.6%)、同学朋友(20.5%) 和课堂(19.4%),最低的是广播(4.2%)。女生希望知识来源最高的是妈妈和家人(31.1%),最低的是广播(3.4%) 和网络(5.3%),而男生希望获得知识的三个主要渠道是课堂(22.6%)、同学朋友(20%) 和网络(15.2%)。初中生最希望的获得知识来源是家庭,占24.5%,而高中生回答占比最高的是同学朋友(21.6%)、其次是妈妈和家人(20.2%)、网络(18.5%)和课堂(16.8%)(表5)。

表5 希望知识来源渠道

授课形式方面,回答占比最高的是上课(34.0%)、其次是讲座(28.5%)和影像(15.4%),人体模型和宣传资料占比较低,分别是7.9%和8.0%(表6)。学生反应出来的这些数据也为我们进一步的制定可持续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信息。

表6 希望的授课形式

3 讨论

本研究对象为高原牧区藏族未婚青少年,这一群体急需得到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国内先前的研究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甚少。采用针对性强的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详细统计所有入选对象的相关资料,了解第一次接触性知识教育阶段、学校开设有青春期和艾滋病教育课程状况、学生现有青春期知识获取渠道、青春期及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必要性认知、希望的知识来源渠道和授课形式等内容的知晓情况。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藏族牧区青少年第一次接触性教育的时间较晚:33.7%、49.5%和6.2%的学生分别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接受过性知识教育,而有10.6%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性知识教育。学校实际开设青春期和艾滋病教育课程状况并不理想,仅28.3%的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青春期教育,38.2%的学生知道学校开设预防性病艾滋病讲座,仅23.2%的学生知道2008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当问及学生们是否有必要结合《纲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时,6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小学5、6 年级阶段开展青春期知识教育,81.9%和77.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初中阶段开展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及预防性侵害的教育。76.3%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有必要开展婚前行为的教育,说明大多数学生们渴望接受相关知识的愿望较高。

青少年生殖健康是青少年健康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他们处于性发育敏感期,对性非常充满了好奇并且会进行试探,但是相关的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很缺乏。不懂得正确避孕、不知道性传播疾病、不会自我保护,从而导致危险性行为和不良健康结局。青少年缺少获取正规健康教育、咨询以及服务的渠道,从而使青少年处于极度的高危状态[8]。赵芮等[9]研究认为降低危险性行为发生风险、减少青春期妊娠、艾滋病等的发生可以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我国针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为传统的文化影响,在我国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敏感且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一些大学设置了性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在生物、生理卫生等课程中讲解青少年性生殖健康内容,但却并没有真正的开展。尤其针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他们接受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时间较晚、内容较少、知识来源较为单一与陈旧、科学性不强,主要是来自于妈妈与家人或是朋友,但从调查中发现他们对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是渴望的、是迫切的。这样既可以保护他们自己,也可以保护子代的生殖健康。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已实施的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多集中在生物医学层面,相对狭窄和零散;未与地域特色、宗教信仰及社会性别角色等相结合。该研究结合我国藏族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层剖析其影响因素与需求,探索适宜于当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背景下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并将此教育模式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生殖艾滋病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 世界艾滋病日》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让生殖健康服务惠及全社会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