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1/PD-L1 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2022-01-13陈燕枝张文张可丽魏颖张建东方义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
关键词:组织学克隆阴性

陈燕枝,张文,张可丽,魏颖,张建东,方义湖

(1.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江西 上饶 3334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西 南昌 330000;3.上饶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上饶 333400)

0 引言

乳腺癌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过去20 多年中,该病发病率上升1.4 倍,世界上多数国家及其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上升30%~40%[1]。免疫疗法是指激发、调动机体免疫系统起到控制、消灭肿瘤细胞一种治疗措施,作为现阶段肿瘤领域研究重点问题。相关研究证实[2],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能增强机体T 细胞活性达到增强自身免疫力抗肿瘤目的。单克隆抗体PD-1/ PD-L1 抑制剂应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癌治疗中有相关报道,但对乳腺癌疾病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就探讨PD-1/PD-L1 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表达情况及预后关系,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上饶市人民医院和南昌市第二附属医院2016 年1月至2019 年12 月收入200 例三阴性乳腺癌(1.5 cm×1.0 cm×1.0 cm)存档石蜡标本,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②经过家属、患者同意后参与本次试验;③无精神异常、抑郁症疾病。排除标准:①影响到本次试验进程疾病;②一般资料不全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选取同期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的40 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1.5 cm×1.0 cm×1.0 cm)石蜡标本为对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病理切片均采用组织芯片仪制成,并制作成7×9 大小受体蜡块,每个微孔直径大小为0.9mm,间距为1mm,深度为3mm。本次试验开展过程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Leica BOND-MAX 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操作。本次试验所采用试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标准判断,并以PBS 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组,用内对照作为阳性对照。ER(克隆号EP1)、PR(克隆号EP2)、HER2( 克隆号UMAB36)、CH5/6( 克 隆号D5/16B4)、CD8( 克隆号SP16)、CD4( 克隆号SP35)、Ki-67( 克隆号MIB1)、PD-1(克隆号MRQ-22)和PD-L1(克隆号SP142)。

1.2.2 判定标准

由我院2 名高年资乳腺病理专科医师并对病理结构进行判断,并依据2010 年美国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判定标准:阳性:ER、PR 胞核阳性细胞≥1%。依据2014 年制订的中国乳腺癌HER2 检测指南判定:阴性:0~1+,阳性:3+,若结果为2+,为判定标准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HER2 基因无扩增表示为阴性,阳性:PD-1/PD-L1 细胞膜、细胞质棕黄或棕褐色。阳性:PD-L1 细胞数≥1%,阴性:<1%,对肿瘤细胞、间质TILS 中PD-L1 表达情况评价。PD-1 表达于间质TILS,阳性:阳性细胞数≥5%,阴性:<5%。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PD-1/PD-L1 表达情况

肿瘤细胞和间质TILS 中PD-L1 阳性率为17.5%(35/200)和24.0%(48/200),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 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间质TILS 中PD-1 阳性率为26.0%(52/200)。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的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表达情况

2.2 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D-L1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0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病理结果诊断为:68 例患者出现1~24 枚不等的淋巴结转移,12 例患者出现肿瘤侵犯神经,19 例患者出现脉管内癌栓,46 例患者出现组织学II 级,154 例患者出现组织学III 级。肿瘤细胞PD-L1 阳性与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间质TILS PD-L1 阳性与组织学级别有关,级别越高表达越强(P<0.05),间质TILS PD-1 阳性与临床各病例特征无相关性。见表1。

表1 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D-L1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PD-1/PD-L1 通路可能通过诱导T 细胞耐受、 抑制T 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分泌、阻碍抗原呈递过程等方式来协助肿瘤免疫逃逸[3]。近些年来相关研究证实[4],PD-L1 广泛存在于人体多数肿瘤组织中,如乳腺癌、肺癌、胃癌以及宫颈癌等诸多肿瘤组织微环境中,能有效提高机体肿瘤反应性T 淋巴细胞凋亡,起到一定调节免疫原性作用。PD-1 广泛存在于胸腺细胞、成熟T 细胞以及B 细胞中,临床相关研究证实[5],间质TILS 作为PD-1 等共同抑制信号,因此,当机体T 细胞耗竭时,PD-1 作为反映信号之一,肿瘤细胞中当PD-L1 表达会引起机体T 细胞功能障碍。因此,PD-1/PD-L1 为靶点肿瘤免疫治疗为后期肿瘤疾病控制起着重要临床意义,阻断PD-1/PD-L1 信号通路,相对增强T 细胞免疫效应的 方法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6]。

本文研究表明,间质TILS PD-L1 阳性与组织学级别有关,级别越高表达越强,而间质TILS PD-1 阳性与临床各病例特征无相关性。上述结果证实,PD-1/PD-L1 信号通路的PD-L1 与间质TLI 相关,并非为肿瘤细胞本身。Muenst 等[7]的研究发现 650 例乳腺癌(TNBC 127 例)中PD-L1 阳性表达率为 23.4%,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缺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高表达相关。另有研究[8]亦支持 PD-L1 表达与高 TIL 水平及其他预后不良因素,如年轻、高组织学分级、ER 阴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 阴性、HER-2 过表达、高增殖指数及侵袭性亚型(三阴性、基底细胞样)等相关。

范钰,钱震,苏勤军等[7]研究中表明,非小细胞癌中PD-L1 在癌细胞以及癌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阳性率高达48.93%、61.70%,结果证实,癌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中PD- L1 的表达与癌间质淋巴细胞中 PD-1 的表达呈正相关。在杨芳,陈晓品[8]研究中,PD-L1 在胃癌中的表达与PD-1 阳性间质TILS 的数量呈负相关。PD-L1 与其受体PD-1 阳性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肿瘤中表现形式不一致,但后期仍需临床大样本认证。

综上所述,PD-1/PD-L1 在TNBC 中具有较高的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以及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猜你喜欢

组织学克隆阴性
克隆狼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