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子痫发作风险的研究

2022-01-13黎玉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
关键词:子痫小剂量尿蛋白

黎玉香

(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子痫前期-子痫发作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HDP),严重时会损伤孕妇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甚至会产生抽搐,会对母婴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该病也是造成围产儿与孕妇病死率提升的重要原因[1]。我国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约为10%,其中20%左右具备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会发展为子痫[2]。近些年,随着对子痫前期-子痫发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发作方面发挥显著作用[3]。本次研究主要对子痫前期-子痫高危因素孕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发作的效果作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子痫前期-子痫高危因素的孕妇118例(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通过抽签方式将孕妇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年龄范围25-36(30.29±1.74)岁,孕周最短12 周,孕周最长21 周,平均(16.29±0.85)周,初产妇32 例、经产妇27 例。观察组年龄范围24-37(30.36±1.82) 岁,孕周最短12 周,孕周最长22 周,平均(16.64±0.93) 周,初产妇34 例、经产妇25 例。高危因素:①抗磷脂抗体阳性;②孕妇年龄〉40 岁;③存在子痫前期病史;④存在高血压史;⑤存在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⑥多胎妊娠;⑦慢性肾炎;⑧初次产检BMI>35kg/m2。纳入标准:①治疗依从性高;②不存在用药禁忌证;③无胎儿畸形;④未开展抗凝治疗或服用降压药者。⑤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定期产检,产生子痫前期-子痫时进行处理。

1.2.2 观察组

排除使用阿司匹林禁忌证与不良反应后,定期产检,从孕12-14 周开始,孕妇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晚睡前),直至36周结束。

1.3 观察指标

(1)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AP、24h 尿蛋白水平。

(2) 观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包含PE( 子痫前期)、FGB(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大出血(使用称重法测量孕妇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后24h 内出血量,对于剖宫产孕妇,24h 内出血量>1000mL 为产后出血,对于阴道分娩孕妇,24h 内出血量>500mL 为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剖宫产率。

(3)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胎盘生长因子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利用SPSS 24.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平均数±标准差(±s)、数(n)和率(%),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AP、24h 尿蛋白水平

治疗前,两组MAP、24h 尿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P、24h 尿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但两组MAP、24h 尿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AP、24h 尿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AP、24h 尿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n=59) MAP(mmHg) 24h 尿蛋白(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34.95±9.67 99.41±6.83 3.80±0.36 1.28±0.16对照组 135.27±9.58 101.18±6.67 3.82±0.43 1.36±0.43 t 0.181 1.424 0.274 1.339 P 0.857 0.157 0.785 0.183

2.2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

观察组、对照组PE 发生率分别为15.25%、30.51%,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FGB、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44.07%、62.71%,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2.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胎盘生长因子浓度

治疗前,观察组胎盘生长因子浓度(47.75±5.39)pg/mL,对照组胎盘生长因子浓度(47.26±5.43))p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盘生长因子浓度(89.83±12.61)pg/mL,对照组胎盘生长因子浓度(73.69±8.25)pg/mL,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多脏器复杂性综合征的一种,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出血、脑组织缺氧缺血、肝脏水肿坏死、昏迷、心肾衰竭等,该病会对母婴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尤其是HELLP 综合征,该症是子痫前期主要临床表现,其典型症状为肝酶增高、血小板降低为主要症状[5]。子痫前期患者存在罹患胰岛素抵抗、慢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血脂异常等疾病的风险[6]。前列腺素于血栓烷合成酶与前列腺素合成酶分别作用下会形成前列环素(PGI2)与成血栓素TXA2(TXA2),TXA2 具备促进周围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以及诱发血栓形成的效用,PGI2具备舒张血管与抗血小板聚集的效用,子痫前期或子痫孕妇体内TXA2 释放量会有所提升,内皮舒张因子与PGI2释放量会降低,因此会造成孕妇产生全身小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增高、损害内皮细胞等不良事件[7]。除此之外,其会打破内外源性凝血机制平衡机制,血栓形成倾向及血小板聚集均是子痫高危因素。因此,增强子痫前期的预防极为重要。当前,子痫前期的常用预防方式为适当锻炼与科学饮食,定期接受产检,但预防效果有限,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的一种,此药可对血栓素A2 的生成与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发挥抗血小板凝聚及抗血栓的效用,进而达到预防子痫发生的目的[8]。除此之外,阿司匹林可削弱血浆抗凝血酶III 作用,可有效抑制纤维结合蛋白的生成,并且可以改善患者血流状况,从而降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子痫前期的预防工作关键在于医生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所以医生要加强子痫前期疾病的了解(发病原因、影响因素、临床症状等),加强自身预警能力,进而可及时发现此病,缩短病程[9]。

申沛等[10]研究指出对存在 PE 高危因素的孕妇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子痛前期、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对于子痈前期高危人群而言,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自然流产、子痛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具备预防作用,并且该药并不会增加剖宫产、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郭新萍等[11]选取80 例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风险的孕妇临床资料展开研究,随机均分患者,对照组(40例,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40 例,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结果显示,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风险的孕妇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事件的发生。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相符。徐丽杰[12]选取设260 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分组,对照组(130 例,空白对照),观察组(130例,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存在预防作用,并且不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具备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MAP、24h 尿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表明对子痫前期-子痫高危因素的孕妇无论何种时间段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均可降低孕妇MAP、24h 尿蛋白水平。观察组、对照组PE 发生率分别为15.25%、30.51%,观察组更低(P<0.05),表明对子痫前期-子痫高危因素的孕妇于孕12-14 周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观察组、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44.07%、62.71%,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表明对子痫前期-子痫高危因素的孕妇于孕12-14 周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孕妇剖宫产率。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胎盘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89.83±12.61)pg/mL、(73.69±8.25)pg/mL,观察组更高(P<0.05),表明对子痫前期-子痫高危因素的孕妇于孕12-14 周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孕妇胎盘的正常生长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子痫前期-子痫发作预防期间,于孕12-14周开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发挥理想效果,可减少子痫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子痫小剂量尿蛋白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如何防范子痫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