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2022-01-13焦雪蕾张小健周艳朋刘宏伟刘晶晶王迎昌周媛李长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
关键词:肾精血管性认知障碍

焦雪蕾,张小健,周艳朋,刘宏伟,刘晶晶,王迎昌,周媛,李长聪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北京 101300)

0 引言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一种认知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及病机复杂。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快速到来,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促使了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和发展。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提示血管性认知障碍已经成为我国老年群体高发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现已成为我国公共健康问题[1-2]。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十分困难,危险因素有脑血管疾病、高龄和遗传。目前关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4]。中医关于血管性认知障碍认知较早,但缺乏关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数据挖掘是一种方法,主要是指从海量数据中利用算法寻找隐藏的信息规律的过程。数据挖掘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为此本文拟将数据挖掘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脑病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86 例。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关于呆病(痴呆)、血管认知障碍的中医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3)40 至80岁患者;(4)西医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2)恶性肿瘤患者;(3)代谢性疾病;(4)抑郁症患者;(5)酒精或药物依赖患者。男性100 例,女性86例。认知正常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无近期认知下降情况,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未发现患者近期认知下见;至少有1 项神经心理学检测受损。

1.2 数据挖掘方法

神经心理学检查:在患者安静时使用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加拿大卒中网血管性认知障碍统-标准推荐的方案。

中医证候采集:由两名专业人员使用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对186 例患者进行评分。辨证内容有: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气血亏虚证。阳性标准:7 分及以上。

1.3 规律研究流程

基础流程:中医详细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等,血管性认知障碍严格参考《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和中医痴呆诊断标准。所得结果再次复审,确诊后再进行后续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s)形式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元统计,以P<0.05 表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阳性率情况分析

阳性情况分别是肾精亏虚证50%、痰浊阻窍证7%、瘀血阻络证6%、肝阳上亢证10%、热毒内盛证6%、腑滞浊留证10%、气血亏虚证11%,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阳性率情况分析[n(%)]

2.2 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以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的评分[8]结果作为因变量,以患者各项中医证型作为自变,控制年龄和性别等其他不均衡的因素,结果显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热毒内盛证、气血亏虚证对评分结果有直接的相关性(P<0.05),评分越高,证型越明显。而腑滞浊留不是其回归因子(P>0.05)。见表2。

表2 病机探讨

3 讨论

目前中西医关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均处于探索中[5-7]。西医发现,血管性认知障碍是60 岁以上群体第二大慢性疾病。血管性认知障碍病程较长,进展较快,一般处理较难控制[8-10]。血管性认知障碍病因包括可干预的血管性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运动减少、心血管病史、高血糖、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等),心理因素和不可干预的人口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及受教育程度)和遗传学因素等。以往中医古籍中暂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表述,但根据其症状可将其归于“痴呆”和“多忘”等范畴[11]。中医证候能帮助临床治疗疾病。中医证候经数千年来通过经验总结而来的某一阶段病理本质反应,通常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12-13]。最近几年诸多学者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进行研究,以期能揭示疾病发展规律,指导临床治疗[14-15]。数据挖掘法是一种临床较常、多见和实效的的数据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多种疾病数据研究、挖掘,但具体研究方法因疾病不同而不同。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中肾精亏虚证37.63%最多,其次是气血亏虚证16.12%。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热毒内盛证、气血亏虚证对评分结果有直接的相关性。肾精亏虚,使得机体髓海不足[16-17]。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肾乃先天之本,腎精为脑中重要物质基础,其空虚会导致失充养,灵机受损而呆病始生。气血亏虚证,使得心脾不足[18-20]。气血为五脏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人之精神正常活动有赖于气血调和物质保证。气血升降失常也可导致健忘。《灵枢》记载“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中风》“中风后善忘””,提示了中风与痴呆之间的关系。痴呆病位在脑,而脑主神明、诸窍、百骸。既往阐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证实了头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而脑具有主特殊感觉的功能,而感觉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言行的依托。精足则髓足,髓组则脑充[21-23]。而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使得机体藏精功能下降,是脑行使“元神之府”功能受到影响[24-26],使得记忆力下降,出现痴呆。肾虚伴随着髓海空,而髓空则使得智不足。一般情况下髓海不足会使得病患出现脑转耳鸣,表现为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甚至会发展为懈怠安卧的脑功能失常症状。中医历代医家针对肾虚髓海空虚所致中医证候研究极多,如繁星似海。诸多论述认为年龄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呈正相关,这主要由此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肾气渐衰有关,本次研究也得到证实。对于痰浊阻窍证认识,瘀痰浊阻闭清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的关键。而肾气不足瘀血内生,使得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中医证候中气血亏虚证气虚则血滞脉中,血脉凝泣。而中医证候中肝阳上亢证一般变现为肝火炎而血沸于上,烁血灼络,血烁化为瘀,络灼或血行不畅;或者表现为血溢于外。肝司主要负责疏泄,主藏血。肝脏失调,气行乖戾,血无以葳,故而会出现血行障碍。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随着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研究的深入,本文发现肾精亏虚证、其次是气血亏虚证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常见的中医证候,明确其证候规律有利于临床诊治。

猜你喜欢

肾精血管性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