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Hcy、hs-CRP、APN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2-01-13程丽霞李四华张本宏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硬化

程丽霞 李四华 张本宏

我国国民高血压的发生与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饮酒、精神紧张等因素密切相关[1]。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弹性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以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至少有50%与高血压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2]。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3-4]。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窗口,可作为一项预测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hs-CRP、APN水平变化与IMT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9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5];②年龄≥60岁;③原发性高血压;④住院患者;⑤近1个月内未服用过激素类、调节免疫类、非甾体抗炎类药物;⑥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脂血症;②采集血样前接受过高血压治疗者;③合并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造血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者;⑤体质指数(BMI)<18.5 kg/m2或>30 kg/m2。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IMT正常组(52例)、IMT增厚组(45例)、斑块形成组(42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BMI、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等。(2)血液检测:使用酶比色法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Hcy;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N水平。(3)IM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使用PHILIPS IE33彩超机及探头(频率7.5 MHz)从双侧颈动脉进行纵向扫描,观察颈总动脉起始部1 cm处、分叉前1 cm处、颈内动脉,测量管腔内膜至中膜与外膜交界处的值(即IMT值),每次均在心室舒张末期取值,每个部位取值3次,计算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TC、TG、LDL-C、HDL-C水平。(2)血清Hcy、hs-CRP、APN水平。(3)IMT值:IMT正常,<0.9 mm;IMT增厚,IMT值≥0.9 mm且<1.3 mm;斑块形成:IMT值≥1.3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F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三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BMI、SBP、DBP以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三组的血清Hcy、hs-CRP、APN水平比较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清Hcy、hs-CRP水平逐渐升高,APN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三组的血清Hcy、hs-CRP、APN水平较(±s)

表2 三组的血清Hcy、hs-CRP、APN水平较(±s)

指标 IMT正常组(n=52)IMT增厚组(n=45)斑块形成组(n=42) F值 P值Hcy(μmol/L) 10.29±2.10 19.26±3.93 26.53±5.25 207.791 <0.001 hs-CRP(mg/L) 2.96±0.09 3.91±0.12 5.46±0.37 1491.410 <0.001 APN(ng/L) 21.08±2.09 13.62±1.28 9.96±0.95 627.390 <0.001

2.3 血清Hcy、hs-CRP、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Hcy、hs-CRP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血清APN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Hcy、hs-CRP、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4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清Hcy水平越高、hs-CRP水平越高、APN水平越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较大。见表4。

表4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脂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发生,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内膜的病变。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的风险显著增加。IMT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在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的死亡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IMT值高于0.9~1.0 mm时,通常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6]。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复杂,不只是脂质沉积的过程,更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参与斑块的形成、破裂、磨损以及血栓的形成等过程[7]。Hcy是一种致血管损伤性氨基酸,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来源于食物中的蛋氨酸。Hcy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损害血管基质,造成动脉壁内皮损伤,导致动脉壁弹性下降;产生羟基、超氧化物等多种活性氧中间产物,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影响血管运动调节;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引起血管收缩[8];进而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hs-CRP是一种炎症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因子,加剧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9]。AP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的具有蛋白质结构的激素,能够通过抗内皮功能障碍、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0]。APN缺乏是各种血管并发症发展的重要病因[11-12]。

一项线性回归模型检测CIMT与脂联素、C反应蛋白关系的结果显示,血压(直接)和脂联素(相反)与高CIMT相关,其中脂联素浓度可能是低至中度心血管风险个体早期结构损伤的独立标志[13]。另有研究认为Hcy、hs-CRP升高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4-15]。OJIMA等[16]研究显示,晚期动脉粥样硬化(PS≥5.1 mm)与高hs-CRP显著相关。本研究中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以及斑块形成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hs-CRP水平逐渐升高、APN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血清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与上述报道的结果类似,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IMT与其血清Hcy、hs-CRP、APN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较强。随着IMT增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下降,血清Hcy水平越高(OR=1.731)、hs-CRP水平越高(OR=1.422)、APN水平越低(OR=1.297)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较大,提示血清Hcy、hs-CRP、APN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