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旺苍羊肚菌病虫害防控技术※

2022-01-1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蛞蝓培养料羊肚

●杨 东 梁 津 曾 科

(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72)

四川省气象局在对口帮扶点旺苍县石锣村指导农民如何利用当地气象条件因地制宜栽培羊肚菌时发现,栽培技术不高、管理水平低以及病虫害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羊肚菌大棚种植效益,也影响了种植户的种植热情。病虫害的发生是导致羊肚菌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对病虫害类型、发病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对有效防控,提高栽培效益具有重要 意义。

1 生理性病害

1.1 原基、幼菇死亡

原基、幼菇死亡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由高温高湿、低温冻害等天气原因导致。防控方法:大棚内要注意调控温度,防止低温冻害,同时也要避免干热风吹袭出菇的畦面。另外,在原基形成期间,幼菇长至2~3 cm之前应避免直接向畦面喷水,防止温度过大导致原基死亡。当出现原基、幼菇死亡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干预温度和湿度,7 d左右又会出现新 原基。

1.2 倒状

子实体在生长期常常出现倾斜、倒状等现象(图1)。主要原因是土壤表层10 cm左右深度相对湿度大于30%,在喷水催菇过程中子实体吸水过多;菌体根部被虫蛀;子实体老化等原因。防控方法:可结合大棚内监测仪器中的相对湿度数据来进行科学喷水催菇作业。

图1 子实体倒状

1.3 干瘪

在出菇之前,子实体就干瘪了(图2)。主要原因是菇体生长后期水分不足、大棚内温度过高等。防控方法:应立即采取人工喷水、通风等措施。

图2 子实体干瘪

2 真菌性病害

2.1 镰刀菌

当前石锣村羊肚菌大棚栽培过程中,主要真菌性病害为镰刀菌病。在翌年3~4月催菇阶段,为满足羊肚菌子实体生长,一般进行人工喷水提高土壤湿度,此时棚内湿度较大,当气温升至25℃以上时,大棚内形成高温高湿环境,镰刀菌处于暴发阶段,3~5 d即可长满整个子囊果[1]。 菌柄、子囊果表面出现白色霉状菌丝(图3),白色菌丝生长迅猛,可以直接导致原基、幼菇死亡,子实体软腐、孔洞、畸形等症状,造成子实体失去商品价值,严重者减产50%~80%。防控方法:选用无污染健康的菌种,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实行2年以上轮作,一般羊肚菌连作不宜超过3年。抓好生育期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或病根,病穴用生石灰或药剂消毒。防止培养料忽干忽湿,要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

图3 镰刀菌

2.2 鬼伞菌

鬼伞菌又名狗屎苔、野蘑菇等,是一种常见的竞争性杂菌(图4)。鬼伞菌的菌丝生长阶段不易被察觉,但其生长速度快,会与羊肚菌争夺养料和水分,直接影响羊肚菌的正常生长。鬼伞菌暴发原因,一是灭菌不彻底,二是培养料偏酸或含水量偏大,所以前期菌种和培养料的制作尤为重要。防控方法:制作培养料时选用新鲜材料,在使用前曝晒2 d,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选择用石灰水浸泡原材料,达到杀菌目的。严格控制氮在培养料中的比例,发酵栽培时,米糠或麦麸的添加比例应严格控制在5%以下,禽畜粪以不超过3%为宜。在栽培羊肚菌时,不管采用哪种栽培材料,二次发酵都能大大降低鬼伞菌的污染率。培养料发酵时将含水量控制在70%以下,以确保高温发酵获得高质量的堆料。另外,培养料应调节为弱碱性,pH值调节到10左右。在日常管护过程中一旦发现鬼伞菌,应在开伞前及时拔除,以防开伞后孢子传播。

图4 鬼伞菌

3 虫害

羊肚菌的虫害主要有蛞蝓、蜗牛、菇蚊、白蚁、跳虫、老鼠等[2]会对羊肚菌菌种及子实体造成危害。当前石锣村大棚种植园区并未发现白蚁活动痕迹,因此以蛞蝓、蜗牛、菌蚊、菌蝇为重点介绍防控技术要点。

3.1 蛞蝓

蛞蝓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又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体表湿润有黏液(图5)[3]。目前,蛞蝓是石锣村大棚种植园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每年的3~4月,即潮湿的雨季大规模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蛞蝓主要为害土壤表面的菌丝体,在子实体发生阶段,嚼食菌柄基部和主干,受损的子囊果部位停止生长发育,成为一个大洞导致畸形,最终表现为子实体倒状。由于羊肚菌从出菇到采收只有14 d,因此不适宜在菇体上喷洒农药。防控方法:因蛞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居腐殖质较多的地方。在羊肚菌下种前应该清理和深翻田地,并使用生石灰杀死越冬成虫和卵。蛞蝓在环境温度高于20℃时生理活动受到明显影响,高于25℃会死亡。在羊肚菌种植过程中可采用地膜技术,即播种后,将黑色的地膜覆盖在厢面上,既能阻止蛞蝓爬出地面,又可以使环境温度升高而致其死亡;羊肚菌生长后期,可揭开大棚外表面的黑色膜,或增加光源,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同时达到防治蛞蝓的目的。此外,蛞蝓为夜行动物,日落后其活动量逐渐增加,22:00~23:00达活动高峰,可在夜晚借助手电筒、矿灯等光源进行人工捕捉。

图5 蛞蝓

3.2 蜗牛

蜗牛属于腹足纲软体动物(图6),主要为害羊肚菌幼嫩的子囊果。蜗牛生活在疏松多腐的环境中,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适宜的空气湿度为60%~90%。防治方法:与蛞蝓相同。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大棚外层增加小孔网,阻碍外界蜗牛、蛞蝓爬入大棚内。除了物理防护外,可用四聚乙醛颗粒剂400~ 500 g/m2,在日落前将其放在青菜叶上进行诱杀,雨后转晴的傍晚施药最佳。四聚乙醛不会被农作物吸收,所以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

图6 蜗牛

3.3 菌蚊、菌蝇

菌蚊、菌蝇的幼虫主要为害羊肚菌的菌丝和子实体。可在大棚内顶悬挂粘虫黄板,在大棚外悬挂太阳能诱虫灯进行诱杀(图7)。

图7 太阳能诱虫灯

4 总结

大棚栽培条件下,对羊肚菌的病虫害防治必须引起重视。羊肚菌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发育成熟整个周期很短,不宜使用化学试剂防控病虫害。预防很关键,首先,在菌种培育阶段,一定要做好灭菌工作;其次,净化栽培环境(通常在整地后每667 m2地撒施50~70 kg生石灰,以调节土壤pH值和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规范生产操作程序。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防治措施,达到安全、优质的生产目的。

猜你喜欢

蛞蝓培养料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海蛞蝓的多彩世界
乌鸫和蛞蝓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神奇的动物皮肤——水中篇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