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生成

2022-01-12程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程燕

【摘要】语文课堂具有预设性、开放性、动态性、目标性、复杂性和生成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媒介不断优化,课堂的生成也越发具有创造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要借助信息技术,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引导课堂,促进和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本文意在探讨信息技术对低段(1-2年级)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低段小学语文;语文课堂生成

好的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课堂,是学生的学、思、活动相结合的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中抓住学生生成的思维火花和闪光点进行引导,努力创设生成性课程。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课堂本身具有预设性,但生成是点睛之笔,是对教师的考验,是课堂蓬勃的重要点。信息技术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一、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学生主体

新学生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双边性。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和中心”。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带着已有经验在课堂上生成新的经验。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产生新的思考和收获。

每一堂课都是有预设的。可是,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元性。这要求教师在目标模式的课程中,将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进行相互调适,优化课堂教学。坚持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是实现生成性课堂的重要前提。

二、融合课程资源,打好生成基础

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合作突破重难点。教师给予的先行材料越多,课堂讨论就越丰富,思维的流畅性就越好。低段学生处于具体思维阶段,主要通过视听和活动融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积累相关的图片、音视频、游戏等资源,站在学生角度预设可能的反应,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思维触发点。

在低段“听,说,读,写”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关注课堂生成,围绕教学目标调和预设与生成。以前的课堂也有“听”,听教师读、同学读、音频读,但都是视听相分离,不能很好地引起情感共鸣。如今,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声画同步。在《日月潭》中,优美词句的学习就离不开视频的辅助。教师通过Flash软件展示日月潭的美景,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特别是文中“早上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蒙蒙细雨、轻纱、朦胧”这些抽象的词语靠想象是难以接近的,而视频却将词语、句子与景色相连,揭开日月潭的神秘面纱。这里生成了新的景象,提升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欣赏了美景,朗读了课文。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是披着轻纱,不是穿着轻纱呢?”面对意料之外的疑问,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展示《小蝌蚪找妈妈》中青蛙妈妈披着绿衣裳的句子和图片,请学生们观察。这样一个生成性问题将已知与未知相联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低段教学中,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思考,产生有意义的课堂生成。

三、紧扣教学过程,重视多元生成

(一)在情境中生成

语文学习需要通过文字感受美、体会美,感悟文本思想和意义。低段学生处于具体思维阶段,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过程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文本的学习需要教师辅助创设主动学习的条件。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信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便捷。比如,在《明天要远足》中,朗读是容易实现的目标,但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却是有难度的。教师通过播放“为什么明天要远足”的视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积极表达其它“为什么明天要远足”的原因,比如,明天是出游日,明天是活动日等。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情感进入课堂学习,为课堂生成新的活力。

(二)在问题中生成

探究式學习,以问题情境为主,通过设疑实现激趣,基于趣味走向自主思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所引导之疑除了有趣外,还需具备挑战性,同时,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

如,《寒号鸟》中,教师预创设以下教学情境:通过视频介绍寒号鸟非鸟,吸引学生兴趣,并且以“寒号鸟为何而死?”作为课堂重难点,在教学中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朗读,然后同桌互论走进文本。在讨论中,有学生表示,寒号鸟之死是寒号鸟自己的事情,教师顺势引导总结寓意。但也有学生认为,寒号鸟听了喜鹊的话,可能没有死。教师将这样生成的思考引入课堂,展开讨论。课堂有了新的生成,拓展思维宽度,转变思维方向。学生在课堂中已经生成了新的经验。

(三)在趣味中生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当代教学的重点。低段学生在课堂的注意持久性和规则遵守性还不能完全做好。对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重难点的掌握更应从学情出发,借助信息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在《曹冲称象》中,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小组分享自己的称象方法。但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如果以树替石头,但砍树时间久,而且非常破坏环境。”对于这样的思考,教师请大家一起探讨还有哪些又方便又环保的方法。最后得出,可以用沙袋、人或人和石头一起来称等。

这样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生长,在合作与交流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发力。

(四)在对话中生成

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学生与教材也是平等关系。学生在回答问题,与教师对话时,都在积极调动自己的所有经验。只有在平等和美的氛围中才会产生积极的课堂生成。如,在学习声母“b-d-p”时,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b-d连在一起就是眼睛,比起小鼓,d更像眼镜,而P更像升起的国旗。”这样的对话生成就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产生的。除了师生的平等,学生和教材之间也是平等的,学生积极与编者对话,与文中故事和图画对话。这样的关系,更能促进学生思考,而不是形成“唯师唯书”的片面性观念。

四、课后延展学习,探究活动生成

生活教育观认为,知识更多的蕴藏在生活之中,知识的学习不限于课堂。课堂之外还有无数的知识等着学生们去发现。应将课内外相联系,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如,学习完部编版二下第一单元后,学生对春天有了整体的认识。那么,学生在课后可以带着课堂的知识去观察生活,积累更多有关春天的经验。比如,画一幅春天的图画,给春天写一张明信片,和春天交朋友。这样的生成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有意义的。

五、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