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棕扇舞的社会变迁与体育价值的人类学阐释
2022-01-12何剑康
何剑康
哈尼族棕扇舞的社会变迁与体育价值的人类学阐释
何剑康
(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运用田野调查法,在结合大量田野调查获取资料的基础上,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分析哈尼族棕扇舞的社会变迁历程、体育价值及其突显的社会文化意义,旨在传承与发扬哈尼族传统文化,为助力乡村振兴而彰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动力。基于此,首先对哈尼族的棕扇舞历史沿革进行阐述,其次对哈尼族棕扇舞的发展与变迁从打破封闭走出大山、“申遗”及传播、打造文化品牌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哈尼族棕扇舞的体育价值从休闲娱乐表演价值;融合学校体育,打造特色“课间操”;实现体育产业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全民体育健身参与,维系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阐释。
哈尼族;棕扇舞;身体运动;文化变迁;社会价值
棕扇舞是哈尼族中历史悠久并且神奇的舞蹈。主要发源于哈尼族崇拜的图腾及祭祀的舞蹈,是哈尼族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凝聚。棕扇舞拥有古老的历史,并且内容丰富充满着民族文化特点。是哈尼族文化的载体并且是其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哈尼棕扇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在新时代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下,棕扇舞作为哈尼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不仅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要面对现代体育的冲击。棕扇舞是哈尼族各种活动的重要一环,能够对哈尼族的民族风情及民族精神等进行展现。保护非遗,凝聚民族精神,是时代之义[2]。文章主要对哈尼族棕扇舞的社会变迁及体育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力求对哈尼族棕扇舞的丰富内涵进行展现。
1 哈尼族棕扇舞的历史发展脉络
有关哈尼族的棕扇舞纪录的历史资料较为少见,在仅有的几部文献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姜定忠编写的《哈尼族史志辑要》,他将哈尼族的棕扇舞的历史发展分为了四个时期:
(1)元明时期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天启《滇志》均记载了棕扇舞的信息,在天启《滇志》也有相应的记录,对于这个方面记叙为“……死,以雌雄鸡各一殉葬。”
(2)清朝时期的康熙《云南府志》也有哈尼族跳丧舞的记载。其中,康熙《元江府志》对此也有相应的记录,对于男人和妇女的形态有着相应的记录,并且用“男环耳跣足”来呈现男性,用“妇衣花布衫”来呈现女性,所以表现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从原文当中可以明显感受出来。
(3)民国时期对这方面的记录有很多,比如《元江志稿》等文献中出现哈尼族丧葬祭祀舞蹈。其记载的情况展现得非常明显,男性和女性在这个时候所表现的形态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上述所说到的“男环耳跣足,妇衣花布衫”,另外,还需要一边歌唱,一边哭泣,一边饮用,也就是“忽歌忽泣忽饮”,最后的步骤为“采松为架焚之”。
(4)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哈尼族的棕扇舞岌岌可危。但随着公路打通,将哈尼族的封闭状态打破,促使棕扇舞得到传播。改革开放之后对文化的重视,民间艺人对棕扇舞文化抢救,哈尼族棕扇舞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哈尼族的棕扇舞发展到关键时期。1991年倪伟顺带着村民组成的舞蹈文艺队走进北京,并在1994年于天津、广州等地进行棕扇舞的传播。2001年玉溪师范学院邀请倪伟顺等人在学校进行舞蹈教学。2011年,哈尼族的棕扇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哈尼族棕扇舞逐步向现代化推进
2.1 打破封闭走出大山
在国家重视下,乡镇公路的打通,哈尼族地区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将哈尼族的封闭状态打破,促使棕扇舞舞蹈得到传播。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越来越多的人从山寨走了出来,见识到了外面的大城市。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文化,比如在一些沿海城市的餐厅当中,有一些老板会聘请一些少数民族人员,让他们表演云南的舞蹈,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幕。而其中棕扇舞节目也是相当受欢迎的,当时在北京演出,作为风情艺术表演类目,获得了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因此,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舞者对本民族的舞蹈开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热爱的程度不断增加。倪伟顺带领的棕扇舞团队不仅去了北京,还去了天津、广州和福州等很多的地区,给当地人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展示了云南的民族特色舞蹈。由于棕扇舞不能一成不变发展,所以,在吸收众多民族舞蹈的技法之后,开始推陈出新,使棕扇舞更加符合时代的美感。棕扇舞的舞蹈魅力确实很大,舞团除了在国内演出之外,还被邀请到国外演出,同样获得了高度的赞许。
1995年,云南民族学院引进了哈尼族的棕扇舞,认为这种舞蹈非常值得传承,而且经过了时代发展洗礼后,民族的内涵更是很好地展现了出来,表达了浓浓的民族风情。而对云南民族学院来说,需要在舞蹈专业方面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扩充一些舞蹈类型,这样才能够让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更好的传承。
2001年,玉溪师范学院邀请倪伟顺及张开波在学院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哈尼族历史文化,并且能够亲自参与到哈尼族的棕扇舞排练。
2.2 申遗之后迅速传播
国家大力支持下,各级政府通过申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棕扇舞快速发展[3]。申遗成功后成为其发展的良好开端[4]。哈尼族的棕扇舞申遗成功后,元江县政府将哈尼族的十月年时间统一,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哈尼族人统一使用棕扇跳舞,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棕扇舞也在其他的民族各种节日中呈现,如在元江县的芒果节及泼水节中,各个村落的妇女组织棕扇舞活动。元江县第一中学及羊街中学等会固定在每周的一三五练习哈尼族的棕扇舞体操。清晨,众多学生整齐划一的做棕扇舞蹈,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 打造文化品牌
将民族传统体育打造为文化品牌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民族传统体育如果不能随着现代社会进行合理改造,那么毫无疑问,将会被社会所抛弃。棕扇舞通过改造后更加地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成为哈尼族特有的文化品牌。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为文化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代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技术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有力手段,这也为棕扇舞文化品牌的建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 哈尼族棕扇舞的体育价值
3.1 休闲娱乐表演价值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本身大多与传统舞蹈有关[5]。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全球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更多的是脑力上的劳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人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少。棕扇舞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并且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能够带给人们乐趣,能够将人们的业余时间变得更加的健康和文明。棕扇舞气势恢宏,众人一起学习,不但能够将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产生的身体疲劳感消除,并且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同时,当前的哈尼族棕扇舞对年轻人的熏陶较少,年轻人对于祭祀等并不感兴趣。因此,更多的是将棕扇舞存在的娱乐表演价值进行体现。
3.2 打造特色校园课间操
国家要呈现多元文化的发展,让多元文化能够在同一个国度共存起来,那么,教育理念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对于文化艺术教育方面应该有着大胆的革新,随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逐步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6]。比如羊街小学、元江县第一中学及羊街中学开创了新型的课间操形式,学生跳的是哈尼族的棕扇舞,不仅让课间操等活动内涵丰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舞蹈和音乐等基本的知识进行学习,其中,元江县第一中学及羊街中学将棕扇舞进行改编,成为学生能够在课间进行锻炼的“课间操”舞蹈,每周学校都会在固定时间让学生练习哈尼族的棕扇舞体操。清晨,炊烟袅袅升起的山间中学,数百名学生整齐划一的做棕扇舞体操,可谓是非常好看。校长说将哈尼族的棕扇舞改编成健身体操舞蹈能够让学生们强身健体,也能够让学生们从小就重视学习哈尼文化,那么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会更加深入,热爱家乡文化是学生应该呈现出来的艺术情感内涵。将原来只有大人会跳的棕扇舞传承给下一代,在促进学生体质增强的过程中对民族文化重视起来,研究民族文化不仅是让老年人来做,年轻人更是要加入到其中,这样传承才会更加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学校教育为契机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更多地进行关注,那么民族文化传承会变得更加简单。
3.3 结合梯田景观发展文旅产业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集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为一体[7]。产业化发展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着积极作用[8]。自此哈尼族棕扇舞的体育价值被充分的发挥,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棕扇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到目前为止羊街乡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客栈十多个,为了能够促进有经营能力的村民进行创业,国家对返乡创业非常支持,并且吸引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在棕扇舞体育作用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3.4 综合文体形态维系民族团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系和凝聚我国各民族有着重要的作用。棕扇舞的舞蹈动作很是简单,自由度非常大,没有非常固定的方式,灵活性比较高。按照舞蹈的情况来看,有单人的形式,有双人的形式,也有多人的形式,都是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想要跳好棕扇舞,关键点是要理解踏、点、踮和踢等动作,把这些动作练熟了,那么连贯性就会大大增强。后面可自由地进行表达,毕竟对于棕扇舞来说,所有和生活相关的姿势都能够编写成舞蹈动作,随意性较强。因为舞蹈动作简单,方便易学,并且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幼等,都可以跳得好,通过这样的运动还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并且能够有力的改善心血管系统发展,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和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理念相符,能够促进区域全面体育健身的参与。
棕扇舞作为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民间艺术舞蹈,由于历史内涵丰富,并且表现形式多样,获得了很多民众的青睐。民族风情都能够在这样的舞蹈当中呈现出来,所以在很多民族节庆的时候都会跳该舞蹈,以此来让民众之间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民族凝聚力大大提升,民族精神在这里更好地呈现出来,民族关系会更加好,同时也能够促进区域民族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4 结语
棕扇舞是哈尼族特有的文化活动,对于哈尼族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通过以上多方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棕扇舞是哈尼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
(2)哈尼族棕扇舞逐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其过程主要是溯源民间白鹇鸟与棕扇舞的传说—打破封闭走出大山—申遗之后迅速传播—打造文化品牌。并且随着现代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元江县村民,村民的思想发生相应的变化,棕扇舞的传承呈现出新的机遇与挑战。
(3)元江县的哈尼族棕扇舞蕴含的体育价值主要是休闲娱乐表演价值、打造特色校园课间操、结合梯田景观发展文旅产业、综合文体形态维系民族团结。了解其对人们产生的体育价值影响,从而对棕扇舞有着更深入的认识,让更加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承中来。
[1]杨光旭,封志荣.团结奋斗奔小康 砥砺奋进新征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回顾与展望[J].今日民族,2020(12):2-6.
[2]束秀芳,梁梦琴.消陨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与价值传承研究:以“芜湖铁画”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54-57.
[3]闫树人,郝美丽.黄河流域河南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21(4):44-50.
[4]张鑫,宋文龙,李汶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棕扇舞的内涵和保护研究[J].武术研究,2019,4(5):114-117.
[5]王瑛莉.湘西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J].武术研究,2022,7(6):112-114.
[6]姜辉军.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9):192-195.
[7]胡宏东,邹愿,张宇琪,等.价值共创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融合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22(6):84-89.
[8]吕贤清.中国梦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世界,2018(4):72-73.
An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ial Changes and Sports Value of the Hani Ethnic Group Brown Fan Dance
HE Jianka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653100, Yunnan, China)
何剑康(1978—),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