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RI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治疗内侧半月板囊肿的效果

2022-01-12孟庆阳马勇史尉利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后角体部半月板

孟庆阳 马勇 史尉利 敖英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半月板囊肿是指半月板内部或周围的囊肿,通常局限于关节囊内[1]。内侧半月板囊肿临床不罕见,发病率为0.27%~5.7%[2,3],膝关节疼痛和局部肿物是最常见主诉,可伴有半月板损伤症状如关节弹响和绞锁[4]。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普遍应用和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侧半月板囊肿的检出率升高,手术量增加。鉴于内侧半月板囊肿体积较大、位置多样、解剖相对复杂,手术入路选择对于完全切除囊肿至关重要,笔者对52例内侧半月板囊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RI提出临床分型及相应手术入路选择,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供同行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手术治疗的52例症状性内侧半月板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8例、女性24 例,左膝22 例、右膝30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5.0±12.5岁,病史1月~8年,平均26.5±25.8月。16 例(30.8%)患者有膝关节扭伤史。所有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1年。

1.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和局部肿物,部分患者合并深蹲痛、关节弹响和绞锁。内侧半月板前角撕裂者前角挤压试验阳性,体部损伤者内侧关节间隙压痛和摇摆试验阳性,后角损伤者麦氏征阳性,囊肿较大者可使局部皮肤隆起或触及质软包块。

1.3 膝关节MRI平扫表现及分型

在MRI T2 加权像,可见高信号囊肿表现,边界清晰,内部可有分隔。绝大部分病例可见囊肿与内侧半月板撕裂相通。根据囊肿是否涉及半月板内部,将内侧半月板囊肿分为半月板外型和半月板内外型(见图1a 和c);根据囊肿与内侧半月板位置关系,分为前角型、体部型、后角型和混合型(见图2)。混合型为前角型和体部型,或体部型和后角型的复合情况。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者,可于矢状位或冠状位见半月板内线状高信号,达关节面。

图1 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a和b,细箭头)与内侧半月板后角内囊肿(c和d,粗箭头)的MRI和关节镜下表现

图2 内侧半月板囊肿的临床分型MRI表现(白色箭头所指为囊肿)

1.4 手术策略

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常规髌骨前内、前外入路关节腔探查后,如合并半月板撕裂,先予以成型,去除不稳定部分,囊肿切除后根据半月板稳定情况决定是否缝合固定。处理内侧半月板囊肿时,对于半月板内外型,先从游离缘探查囊肿位置,由游离缘向滑膜缘清理囊肿,直至半月板内部囊肿完整切除,再处理半月板外型囊肿。需要注意,一般在半月板成型、内部囊肿切除后可发现与半月板外型囊肿的连接通道。对于半月板外型囊肿,采取如下策略:①前角型,前内入路置镜,调整镜头视野,直视下用刨刀完整清除囊肿。②体部型,术前MRI评估囊肿与内侧副韧带关系,有助于术中精确定位。对于囊肿范围较大者,可于膝关节内侧间隙上下附加入路,先在于缝匠肌或股薄肌腱外表面进行皮下探查,注意囊肿外观呈暗红色,与黄色脂肪及白色肌腱区别明显;刨开囊壁,吸净囊液,将囊壁仔细刨削干净。刨削完全后探查肌腱完整性及肌腱间是否残留囊壁。由于关节镜的放大作用,镜下可清晰区分囊肿与周围组织,并可将囊壁完整清除,较切开囊肿切除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无需附加开放切口操作。③后角型,经前内、前外入路处理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腔内囊肿,如囊肿深达后方关节囊,附加后内入路完整刨除囊肿。④混合型,按前述方法分部位进行处理。术毕,冲洗关节腔,缝合伤口后棉花腿加压固定患膝于伸直位。入路选择及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囊肿处理见图3。内侧半月板囊肿处理示例见图4。

图3 入路选择及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囊肿处理

图4 内侧半月板囊肿处理示例

1.5 术后康复

术后第1天伤口换药,去除棉花腿,弹力绷带自踝关节缠至大腿中上1/3 加压,并患膝完全负重下地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并进行踝泵、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术后10日伤口拆线,去除弹力绷带,进行屈膝活动度练习,术后4周内角度恢复正常,6周恢复日常生活,一般术后3月即可在无症状前提下恢复体育活动。

1.6 观察指标

术前和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1年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及术后各项评分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侧半月板囊肿临床分型及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情况

52 例内侧半月板囊肿患者,依据囊肿是否涉及半月板内部,共有48例(92.3%)半月板外型和4例(7.7%)半月板内外型;依据囊肿位置,共有前角型10 例(19.2%),体部型8 例(15.4%),后角型16 例(30.8%),混合型18例(34.6%);体部型囊肿多位于体后部,混合型囊肿中2 例为前角型+体部型,其余均为体部型+后角型。除8 例前角型和2 例混合型(前角型+体部型)外,其余42 例(80.8%)均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在撕裂类型上,水平裂24 例,复合裂16 例,斜裂2 例;16 例复合裂,均为水平裂合并斜裂、横裂或瓣状裂。

2.2 术后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改善和囊肿是否复发

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疼痛VAS评分术前为5.9±0.8分,术后1年为1.1±1.2 分,评分显著下降(P<0.05)。Lysholm 膝关节评分术前为56.7±9.6 分,术后1年为83.8±10.3 分,评分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年完善MRI检查,未见囊肿复发(图5)。

3 讨论

对于内侧半月板内外型囊肿,应注意半月板内部囊肿的处理,避免遗漏。常规前内、前外入路下探查,经半月板游离缘,一般容易识别出暗红色的含囊肿半月板组织,予以切除并沿间隙向滑膜缘探查,直至囊肿完全切除。部分病例经游离缘观察显示半月板完好,但MRI 显示半月板内部囊肿,此时切除部分游离缘半月板即可显露内部囊肿。

内侧半月板前角型囊肿切除采用常规髌骨前内、前外入路即可完成,囊肿根部通常位于前角止点处的韧带样结构,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前方、膝横韧带为解剖标记向胫骨平台前下方探查,游离囊肿并完整切除后,建议射频处理囊肿基底部。体部型囊肿通常体积较大,范围广,内部有分隔,术前根据MRI 评估囊肿范围,尤其是与内侧副韧带的解剖关系,对于完整清理囊肿、避免囊壁残留、防止复发至关重要。操作时先沿半月板裂隙向滑膜缘探查并刨除半月板内部囊肿,再通过附加皮下入路逐渐游离囊壁和周围的脂肪、肌腱、神经等组织,避免对隐神经(图3g)、股薄肌腱(图3f)等结构的损伤。隐神经是股神经最长的皮支,在膝关节内侧走行于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后与大隐静脉伴行。因此,清理囊肿至缝匠肌和股薄肌间隙时,应镜下仔细辨别白色束状的隐神经。因囊液为胶冻样粘稠液体,很容易堵塞刨刀头,可先行囊肿开窗逐步将囊液吸净再处理囊壁。处理后角型囊肿时,经前、后交叉韧带间隙进镜观察,由后内入路进刨刀切除囊肿,应注意避免损伤腘血管、神经等结构。混合型囊肿的处理原则同前述,根据涉及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和处理顺序。

内侧半月板囊肿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创伤、半月板退变或手术有关[5]。不同于外侧半月板囊肿,在本研究中,高达80.8%病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且以水平裂为主,提示半月板撕裂与囊肿形成关系密切。由于大多数内侧半月板囊肿患者合并半月板水平裂,因此在手术操作时,先进行半月板成型,再顺半月板和胫骨平台间隙清除囊肿,最后根据半月板稳定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缝合固定[6-8]。我们发现,仅2 例前角型囊肿合并半月板撕裂,而体部型、后角型和二者的混合型囊肿均合并撕裂,提示半月板囊肿是否合并半月板撕裂与囊肿位置相关。术中探查前角型囊肿来源,亦显示囊肿蒂位于胫骨平台下方的深部滑膜(图3d),与半月板撕裂无相关。

尽管内侧半月板囊肿与半月板撕裂关系密切,究竟是囊肿导致半月板质量下降、强度降低,容易在一定负荷下造成半月板撕裂;还是因机械因素造成半月板内部微小撕裂,出现黏液样变性,囊肿逐渐增大,尚无定论。既往一项半月板囊肿的MRI 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表现为单纯半月板内型囊肿[9]。在本研究中,未发现单纯内侧半月板内型囊肿,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中的病例均因症状明显接受手术治疗,而在疾病早期,即存在内部囊肿但未出现半月板撕裂时,临床症状不明显。

既往有研究基于MRI将内侧半月板囊肿分为半月板内型、半月板旁型、滑膜型和混合型[9,10],或根据超声检查分为楔入型和无楔入型[1]。笔者认为,根据解剖位置将内侧半月板囊肿分型,结合相应手术入路选择,有利于内侧半月板囊肿治疗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规范性。本研究的随访结果表明,基于MRI 的临床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可在关节镜下完整切除内侧半月板囊肿,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囊肿复发,效果可靠。笔者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避免开放手术[11,12],尽可能全关节镜下手术切除内侧半月板囊肿,镜下清晰区分囊壁和周围血管、肌腱、神经等组织,避免组织误伤和囊肿遗漏[13,14]。

猜你喜欢

后角体部半月板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经胫骨隧道止点重建治疗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肺部小肿瘤γ刀、静态IMRT及VMAT放疗剂量学比较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