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短节段、长节段固定的效果对比

2022-01-12宋琳娜冯世波

关键词:腰段外伤性节段

常 乐,宋琳娜,冯世波

(武汉市汉口医院,1.骨科,2.手术室,武汉 430012)

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由骨质疏松引起骨结构变脆并在外力作用下所致,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椎体固定成形术,可有效修复骨折[1-2]。但据相关报道显示,术中短节段、长节段固定对患者的预后状况会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患者易出现固定效果不佳,从而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3-4]。对此,本研究将针对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短节段、长节段固定的效果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在本院接受接受椎体固定术患者200 例。纳入标准:①骨折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等检查为骨质疏松、存在脊柱骨折并接受椎体固定术者;②无精神病病史,年龄>18 岁者;③就诊前3 个月无免疫、放化疗、抗感染等治疗史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检查前3 个月有维生素 D、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治疗史者;②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者;③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者;④有糖尿病、甲亢、脊柱肿瘤、骨结核、骨关节炎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者。所有人员资料均收集完整且来源真实可靠。由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的资本资料进行采集,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有无胸膜损伤及有无硬膜损伤等。本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对象的分组与比较 200 例患者按照接受术式的不同分为短节段固定术组和长节段固定术组2 组。短节段固定术组仅对发生外伤的节段进行固定,长节段固定术组在短节段固定术组的基础上分别向两侧延伸1~2 个固定节段。比较指标包括手术时间(min)、脊柱侧凸矫正率(%)、手术前后侧凸Cobb 角(°)。同时,利用术中透视次数评价术中X 射线暴露时间,利用脊柱侧凸矫正率(%)评价矫形效果,利用胸膜、硬膜、神经根、脊髓损伤情况评价术中并发症。

1.3 随访 依据患者纳入本研究的时间,分别进行3个月的电话随访,记录其卧床时间。3 个月后,患者进行门诊复查。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含促凝剂采血管抽取患者外周血10mL,血液标本在1 小时内于4℃条件下以12000g 离心力离心15min,收集上层血清进行β-CTX 与P1NP 检测。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德国西门子),检测试剂盒为仪器配套试剂盒。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此外,所有患者通过双能X 线骨密度仪行侧位、正位检测椎体骨密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ean±SD 表示,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和多组间比较时,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本次统计分析选择的检验水准为α=0.05,P 小于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如表所示,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组成、年龄、有无胸膜损伤及有无硬膜损伤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不同节段固定术组的基本临床资料

2.2 不同节段固定术组治疗情况对比 如表2 所示,相比于长节段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脊柱侧凸矫正率、术中胸膜损伤、硬膜损伤与神经根、脊髓损伤等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节段固定术组治疗情况对比

2.3 随访结果 相比于长节段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术组患者在3 个月内的卧床时间与3 个月后的血清β–CTX、P1NP 水平均明显降低,而椎体骨密度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卧床时间、β -CTX、P1NP、椎体骨密度比较

3 讨论

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骨折之一,经伤椎固定成为近年来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长节段固定术与短节段固定术等[5]。但就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长节段固定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但也使得手术时间延长,并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量,进一步增加患者术中或术后感染的几率。此外,长节段固定术更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生理应激反应,同时也可能带来过度治疗[6-7]。前期马远[8]等的研究发现,分别采用长节段固定术与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短节段固定术组手术时间较长节段固定术组缩短,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减少,这与前期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短节段固定术在缩短手术时间与降低X 线暴露等方面更占优势。

P1NP 是骨组织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可有效反映成骨细胞活动、骨形成及Ⅰ型胶原合成速率情况,其可作为评估骨形成的重要指标[9];β-CTX 则是一种胶原降解标志物,只来源于破坏的成熟骨质,可有效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I 型胶原降解情况,其可作为评估骨吸收的重要指标[10]。P1NP 与β-CTX 在骨质疏松与骨密度降低的患者体内均有增高趋势,可准确反映人体的骨密度情况[11-12]。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相比于长节段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术组患者的血清P1NP 与β-CTX 均显著降低。随访结果表明,短节段固定术组患者在3 个月内的卧床时间明显降低,而骨密度显著增高,这与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相一致,提示短节段固定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骨密度的恢复,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更有益。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数量有限,未来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验证;2)本研究未对不同节段固定术影响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回复的潜在机制进行探究,未来可设计相应的动物及细胞实验进行深入挖掘。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就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短节段、长节段固定的效果对比,并证实短节段固定术更具有治疗优势,有望为外伤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腰段外伤性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