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中的秋天养生之道

2022-01-12陈会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颈腰损伤科主治医师

自我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气调秋收

文·陈会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颈腰损伤科主治医师)

秋三月,指的是立秋以后的三个月,正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过渡季节。在这三个月当中,《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调摄身心要:“此谓容平”。“容”指的是万物的形态,“平”有安定之意,“容平”是形容万物形态平定,不再繁茂生长。秋三月是收获的季节,秋收不仅是指收获果实,还含有收敛情志之意。容平体现了秋收之后所呈现出的平和之态。因此,我们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要逐渐收敛。

《黄帝内经》中关于秋三月的养生方法,原文记录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是这样写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春夏之季是向外生发生长的时节,秋冬之季则是向内收敛贮藏的阶段。秋天的收敛也体现在 “休养生息”方面上,不仅要把自己春夏发散在外的阳气收敛回来,还要把自己的心神稳定下来,让情绪从春夏的踌躇满志中逐渐归于平和,神清气爽,心神安逸。

中医理论认为,秋天五行属金,与肺相对应,在志为悲,悲易伤肺。肺主一身之表,肺气虚,清肃失调,则机体对外界刺激耐受性下降,易受外邪侵袭染病。所以在秋季,要做到收敛神气,使自己的志向不过于外驰,心态保持平和,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才不会被秋天的悲忧心态所伤,以避秋季肃杀之气,从而“以缓秋刑”。人体与秋天的气候特点相应,才是秋天的养生之道。

因为“燥”为秋季主气,燥邪当令,易伤津液,祸及肺脏,所以饮食上宜增酸少辛,滋阴润肺。应少食葱、姜、蒜等辛辣之品,以免助燥生热。多吃滋阴清润的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等多汁酸甘的水果,因为中医理论有“酸甘化阴”之说。且“色白入肺”,梨、百合、莲藕、山药等时令果蔬也均为秋季食疗上品。

秋季调养身心,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已经做了很好的论述,其指导我们顺四时,适阴阳,慎起居,和情志,调饮食,以便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气调秋收
秋收节
秋收好时光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survey of current best practice awareness in physicians and nurses in China
『秋收』
家乡秋收记
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中医理论在异位妊娠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应用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