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应激状态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1-12詹志男陈晓玲
詹志男 陈晓玲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46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常用分娩方式之一,多用于骨盆狭窄、胎位不正、脐带绕颈或产程延滞者。近年来受产妇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明显增多[1]。剖宫产能避免长时间宫缩所致疼痛,减轻生产痛苦,缩短产程时间,保证母婴安全[2]。但剖宫产手术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产后恢复。同时,剖宫产术是一种创伤性术式,术中存在麻醉意外、大出血、感染等风险,围术期易出现紧张、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加之受手术疼痛等因素影响,易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3-4]。因此,有必要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缓解产妇应激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本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9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其应激状态、疼痛程度、满意度和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剖宫产手术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且孕周≥37周;②无沟通障碍,认知功能正常;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剖宫产禁忌证;②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③伴有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恶性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年龄23~38(28.32±3.49)岁,孕周37~41(39.08±1.04)周,含初产妇28例,经产妇20例。对照组年龄22~39(29.04±3.32)岁,孕周38~41(39.12±1.02)周,含初产妇26例,经产妇22例。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①术前常规探视,检查术前各项准备无遗漏,告知产妇围手术过程注意事项;②和病房护士完成交接,顺利接入手术室;③建立静脉通道,检查导尿管等完好,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④协助术者摆好体位,准备并清点器械,配合术者手术,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保证手术顺利完成;⑤产妇麻醉苏醒,问答切题,生命体征平稳,车送病房,完成交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加人性化护理措施:①建立人性化护理小组,组长负总责,组员责任明确,各负其责;②术前组长带领组员尽早探视,征得产妇及家属需求,鼓励表达自身想法,宣泄负面情绪,制定详尽可行的手术室护理计划,将责任落实到人,超前消除产妇及家属紧张、恐惧情绪;③始终微笑服务,营造安静舒适手术室氛围,语言安慰,动作轻柔,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与麻醉和手术医生制定处置预案;④对于术中清醒状态的产妇时刻以安慰性言行帮助缓解紧张情绪;针对低体温反应,术中实施保暖护理,方法有输注加温液体,应用暖宝、加热毯等,始终使产妇生命体征稳定;⑤麻醉复苏期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出现异常及时识别并处理。完全清醒后告知注意事项,送回病房并详细交班。
1.3 观察指标 ①应激指标:于术前1h和术后12h采集产妇静脉血检测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浓度,监测心率、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②疼痛程度[5]:采用VAS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评分越高提示该患者疼痛越重。③满意度[6]:以我科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包含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项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级,以选项最多者为最终结果,记录满意度。④术后康复效果:记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予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心率、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上升(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皮质醇(mmol/L) 肾上腺素(mmol/L)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术前 604.58±120.31 0.14±0.03 80.79±5.44 122.07±13.58 85.43±8.62术后 612.83±124.70*# 0.21±0.04*# 83.62±5.68*# 130.90±13.89*# 81.48±5.44*#术前 607.24±123.40 0.13±0.04 80.92±5.35 121.35±13.80 85.37±8.71术后 689.04±144.38* 0.30±0.07* 88.56±5.81* 134.59±14.56* 90.30±6.79*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
2.2 两组围术期不同时点VAS评分比铰 术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时点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分,±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分,±s)
组别 n 术前1h 术后12h 术后24h观察组 48 4.51±0.72 5.02±1.40 2.43±0.22对照组 48 4.56±0.74 5.79±1.12 2.84±0.34 t 0.336 2.976 7.014 P 0.738 0.004 <0.001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2.4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泌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
组别 n 术后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泌乳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 48 24.18±2.30 30.41±3.42 47.60±2.15 5.82±1.20对照组 48 27.54±2.77 34.75±4.10 54.11±3.22 7.56±1.82 t 6.466 5.632 11.649 5.530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之外,人们也同样重视人文关怀和精神需求[7]。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护理细节,致力于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这对于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术后康复均有重要意义[8-9]。研究指出[10],人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状况。结合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和婴儿健康,剖宫产产妇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担忧等情绪,造成血压波动,心率增快,或引发寒战等反应,最终影响手术效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目的在于使剖宫产产妇在心理、生理和精神层面上均处于最佳状态,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手术配合度,改善母婴结局。
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各环节,不仅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还能促进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更具预见性,进而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满足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术后皮质醇、肾上腺素、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康复较快,这表明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产妇的应激状态,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满意度。其原因在于:该护理模式能切实提高医生、麻醉师和护理人员的配合度,为产妇提供更为细化、全面的优质护医服务,因而缓解应激反应,保持神经系统稳定,减轻产妇疼痛感受,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产后机体康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改善剖宫产产妇应激状态,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