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骨肿瘤诊断中CT等影像学检查分析

2022-01-1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肋骨线片灵敏度

向 淼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肋骨肿瘤多指肋骨部位的原发性肿瘤,包括肋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及通过多种传播途径转移肋骨部位的肿瘤,由于原发性肋骨肿瘤在临床罕见且发现多为晚期,准确诊断对于后期治疗以及病情控制十分关键[1]。目前,临床常采取的诊断手段以影像学检查为主,鉴于其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灶情况,为诊断提供客观、准确以及全面的信息,因此,影像学信息成为肋骨肿瘤诊断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不同诊断方法优劣势明显,也常见误诊与漏诊情况,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生命长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2]。为此,本研究展开肋骨肿瘤诊断中CT等影像学检查的具体分析,判断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具体适用情况与诊断质量,以期临床科学选择与合理运用诊断手段,提高诊断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7例肋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2.67±5.56)岁;病程3~18个月,平均病程(0.32±0.19)年。病理诊断结果:35例良性、22例恶性;良性病变:18例纤维异常增值症、15例软骨瘤、2例软骨肉瘤;恶性病变:13例骨髓瘤、9例转移瘤。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均为肋骨肿瘤患者;②年龄>18岁;③性别不限;④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禁忌证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④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⑤合并传染病与重大感染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先后经X线片与CT检查。

X线片检查:采用东芝CGW500mA X光机取正位与斜位片。

CT检查:采用GE Hispeed CT/i螺旋CT机,辅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位,经胸部行常规扫描,将层厚与层距(Pitch 1.0)调整为5 mm后行病变区扫描,期间参数为220 mA、120 kV、矩阵512×512、时间1 s。观察软组织、骨骼、肺部情况。

1.3 观察指标

肿瘤性质检出情况。以X线片与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比较。其中准确率表示真阳性和真阴性在整个样本中所占比例,为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乘以患病率、非患病率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灵敏度表示正确判断患者率,反馈诊断中发现患者的能力;特异性表示正确判断非患者率,反馈排除患者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片检查结果

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75.44%、灵敏度为68.18%、特异性为20.00%。见表1。

表1 X线片检查结果 单位:例

2.2 CT检查结果

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2.46%、灵敏度为77.27%、特异性为14.29%。见表2。

表2 CT检查结果 单位:例

3 讨论

肋骨肿瘤临床少见,前期诊断中肿瘤性质、侵犯范围等情况的判断对于后续治疗有着重大临床意义。而目前肋骨肿瘤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已成为常规手段,对确定肿瘤情况帮助极大,但由于肋骨肿瘤病种繁多,误诊、漏诊现象多见[3]。

本研究中选择X线片与CT检查两种影像学手段进行分析。由于肋骨属于扁平骨,极少出现原发性肿瘤,且肿瘤多位于胸廓骨中,临床常见肋骨肿瘤多为肋骨骨肿瘤,现有临床报告中称胸廓骨性肿瘤在肋骨肿瘤中发病率高达60%,其中良性多以软骨类肿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为主,本研究对象中两种类型分别占比29.82%(17例)、31.58%(18例);而恶性肿瘤多以骨髓瘤、转移瘤为主,本研究对象中两种类型分别占比22.81%(13例)、15.79%(9例)。从位置上来看,软骨类肿瘤多出现在软骨与肋骨交界位置、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出现在肋骨骨干位置、骨髓瘤与转移瘤的出现有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或合并软组织肿块出现,此类提示信息与临床现有研究报道相符。而从影像学特征上来看,X线片与CT检查结果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肿瘤性质检查上影像学特征差异:X线片是一种操作简单、性价比高、适用性强的肋骨肿瘤与肿瘤样变检查手段,其中良性肿瘤以膨胀性特征生长,成像显示肋骨肿瘤有股破坏病变,影像可提供清晰的边界,且明显看出骨皮质变薄,但无法观察肿瘤的完整结构;而恶性肿瘤通常显示有侵蚀性病变、虫样性改变,无法清晰界定边界[4]。CT检查也通过X线束进行扫描,但可穿透人体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因此,呈现影像更加清晰与完整,其中良性肿瘤成像显示病变位置周围硬化表现明显,骨皮质完整、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未见;恶性肿瘤成像显示病变位置有骨皮质中断或破坏表现,骨膜反应存在、软组织肿块清晰可见[5]。由此可见,X线片与CT检查均能够通过肿瘤性质的特异性表现对肿瘤性质做出诊断。

肿瘤细微情况检查上影像学特征差异:X线片检查无法观察肿瘤的完整结构、对于边界的界定存在困难;而CT检查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肿瘤具体的侵袭范围情况,而最为关键的则是其能够清楚地反应出肿瘤与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情况,这对于后期手术治疗意义重大,且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空间分辨率严重影响诊断结果,CT检查可配合先进技术做出处理,创造出薄层检查条件,对于肿瘤早期改变的具体情况、微小病灶的具体情况、肿瘤钙化机制情况、骨化情况以及骨皮质情况做出更精准的检查,这是X线片所不具备的优势[6]。例如,在恶性肋骨肿瘤骨髓瘤的诊断中,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溶骨型髓腔有明显的不规则溶骨性破坏、但边界不清晰、病变区域增生硬化呈现出象牙状,而CT检查则显示肿瘤组织已代替髓腔,明显可见软组织肿块,差异明显;在良性肿瘤软骨肉瘤的诊断中,CT检查成像可清楚判断轻度低密度周围硬化情况、且轻度膨胀处为囊状,骨皮质破坏产生软组织肿块,骨膜增生问题明显,而X线片则无法显示此类详细情况[1]。因此,CT检查可利用肿瘤清晰的特异性表现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

总结来看,两种检查手段的特点如下:CT检查在肿瘤骨质破坏情况与性质、肿瘤范围、肿瘤大小、肿瘤边界、有无软组织肿块、肿瘤临近区域组织情况的检查上能够提供清晰且完整影像学信息,且可从细微层面反馈骨膜反应情况,显示出隐蔽位置的病变,加之肺窗、骨窗之间的区分,病变信息更加全面;X线片检查能够显示出肋骨肿瘤的基础特异性特征,微小病变、骨膜反应、边界判断等难以提供完整信息[7]。两种检查诊断手段质量如下: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75.44%、灵敏度为68.18%、特异性为20.00%。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2.46%、灵敏度为77.27%、特异性为14.29%。CT检查结果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略优于X线片检查。

综上所述,X线片与CT检查均为临床诊断肋骨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X线片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在诊断肿瘤性质方面优越性明显;而CT检查误诊率与漏诊率低,与X线片相比,对于肿瘤对骨质破坏情况、软组织肿块情况以及肿瘤与邻近组织关系情况的诊断更具优越性。建议临床在肋骨肿瘤诊断中可根据诊断需要选择影像学检查诊断,以便对患者病情做出更全面、更详细的汇总,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

猜你喜欢

肋骨线片灵敏度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一根肋骨
迷人肋骨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