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特征表现及应用价值

2022-01-12郭晋熙杨凯华周晴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多发病脑炎病毒性

郭晋熙,杨凯华,杨 昕,周 萌,周晴晴

(河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被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脑实质或脑膜炎症的疾病,主要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1]。此种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则会引起神经根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等,导致神经组织的局部病变以及神经元损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疼,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但疾病由于缺乏相应的特征性,在诊断中的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2]。在诊断方式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脑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3]。其中,MRI技术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疾病诊断敏感度,因此成为常用的诊断方法。本次研究将对MRI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检查中的特征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经过常规脑脊液检查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40例,年龄3~12岁,平均(5.21±1.36)岁。在临床上,均表现出头晕、头痛、呕吐、嗜睡、颈项强直、巴氏征阳性等表现。纳入标准:①在临床的综合诊断中,符合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在脑电图中有相关异常改变,并在发病的48 h内接受检查;②纳入研究的患儿及家属均对本次的研究内容有了解并愿意配合进行;③本次研究的方案在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后,经过审核,允以实行(伦理编号:201803003)。排除标准:①合并颅脑肿瘤的患儿;②存在先天性重大疾病的患儿或是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③存在智力障碍,无法正常配合检查的患儿。

1.2 方法

CT检查:选择飞利浦16排CT机,将仪器扫描矩阵参数设置为512×512,扫描时间为2 s,层厚、层距为5~10 mm。在患儿进行常规的脑部扫描后,可对患儿进行60%泛影葡萄胺造影剂的注射,以1.5 mg/kg体重进行静脉注射,在注射后在静脉期、动脉期再次扫描。

MRI检查:选择siemens Aer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诊断,采用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选择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将参数分别设置为:TR 220 ms,TE 9.0 ms,矩阵320×228,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TR 3 500 ms,TE 117 ms,矩阵320×256,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TR 5 200 ms,TE 96 ms,矩阵178×172,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TR 8 500 ms,TE 94 ms,矩阵192×192,FOV 18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在完成检查后,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并将数据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在检查后,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阳性率和未异常情况进行比较。②对两种检查下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单发病灶和多发病灶的检出情况。③在MRI检查中,将检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通过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结合DWI图像对病灶区域和正常脑组织感兴趣区测定正常组织的ADC值,通过扩散的变化情况对ADC值进行计算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方式检查结果比较

MRI检查的检出阳性率为97.73%(86/88),高于CT检查的87.5%(7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方式检查结果比较[n(%)]

2.2 两组检查方式的病灶检查结果比较

在对病灶检查结果的比较中,MRI检查的病灶结果要高于CT检查,同时在对多发病灶的检查中,MRI检查共检出63例患儿(71.59%),高于CT检查的49例(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方式的病灶检查结果比较[n(%)]

2.3 患儿病灶区与健侧脑组织的ADC数值比较

在病灶区的检查中,顶叶、基底节、额叶、枕叶等不同区域的病灶区ADC值低于健侧的检查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儿病灶区与健侧脑组织的ADC数值比较(±s)

表3 患儿病灶区与健侧脑组织的ADC数值比较(±s)

?

3 讨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发展过程中,感染部位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并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4]。相比CT检查,MRI检查有着更高的组织分辨率,能够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受到外界的干扰更少,并且能够通过多方位扫描,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重建为三维图像,更直观地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从而提高病情的诊断率[5]。在MRI技术中,加用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可对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进行测定,从而反映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信息,对细胞早期变化进行反映。在ADC值的比较中,ADC值越大,证明组织中水的扩散能力越强,不同细胞结构组织扩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诊断中通过ADC值的测量,可对其作出有效的诊断[6]。同时MRI检查的所需时间较CT检查更短,可更加快捷地对病情进行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本次的研究中,MRI检查的检出阳性率为97.73%,CT检查的检查阳性率为87.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检出阳性率更高;在对病灶检查结果的比较中,MRI检查的病灶结果要更高于CT检查,同时在对多发病灶的检查中,MRI检查共检出63例患儿,高于CT检查49例的检出率,证明了MRI检查能够发现CT检查中未能发现的病灶。同时在病灶区的检查中,顶叶、基底节、额叶、枕叶等不同区域的病灶区ADC值与健侧的检查数值相比,均呈现出更低的显示。由此可表明MRI技术在对病毒性脑炎上诊断的作用,可更早、更敏感地发现病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诊断中,MRI检查有着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对病灶内的相关信号进行显示,有效地检出多发病灶,有利于患儿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多发病脑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伴多发基础疾病老年急性胆囊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建立应用
母猪秋季多发病的诊疗与管理
思辨明理,诊疗“多发病”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