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2022-01-12陆赵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层颈动脉斑块

陆赵阳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常见,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此疾病起病较急,且病情发展快速,容易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实质损伤,如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极有可能使不能脑部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较显著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常被认为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对比稳定性斑块,易损斑块往往在基底部出现大量新生微血管,具有明显的细胞浸润,而且纤维帽薄,存在明显脆性,极易发生破裂[2]。伴随斑块不断破裂,极有可能导致局部脑组织无法保持正常血流供应,致使脑神经、中枢神经受到明显损害。若患者未出现脑梗死时,对其检测发现不稳定斑块,应对其实施合理预防治疗,有效预防脑梗死发生。因此,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患者,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6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生活难以自理、瘫痪;呼吸衰竭;脑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05±2.35)岁;BMI 18.25~26.25 kg/m2,平均(22.19±1.03)kg/m2;病程1~5年,平均(2.69±0.26)年。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定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01±2.36)岁;BMI 18.26~26.27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在检查时,受检者均保持仰卧体位,且于肩颈部垫一软枕,确保其颈部在后仰状态下得到充分显现,探头频率设置在2 MHz~10 MHz范围,且于受检者颈部涂抹耦合剂,对双侧颈动脉主干、分叉部位实施检查,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完成检测,且采用横切面、纵切面实施扫描检查。因颈动脉处于表浅层,在对其实施检查时,手法应轻柔,不可过度加压,预防人为损伤造成狭窄。若患者肥胖,或是颈部较粗,可通过探头低频率探头对患者实施检查。在完成检查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单独诊断,且给出最终诊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血流参数,左右两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1.0 mm时,可诊断为内膜增厚,在>1.5 mm时,可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类型主要包括:软斑块:超声下局部出现不同程度混合型回声、均匀弱回声,在管腔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出现象;硬斑块:超声下局部出现显著强回声,具有声影表现,管壁有显著增厚,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高低不平情况;混合斑:超声下局部存在软斑块、硬斑块,其表现常见粗糙状,内部无均匀回声。血流量参数包括: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斑块类型比较

观察组硬斑比例高于对照组,软斑、混合斑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类型比较[n(%)]

2.2 两组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观察组颈总动脉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内膜中层厚度比较(±s) 单位:mm

表2 两组内膜中层厚度比较(±s) 单位:mm

?

2.3 两组患者血流参数比较

观察组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参数比较(±s)

?

3 讨论

伴随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脑梗死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梗死患者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而且可于1~2 d上升至高峰,导致患者机体健康、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脑梗死疾病发生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之有着较显著相关性,若患者颈部形成动脉斑块,极易造成轻度动脉狭窄[5]。伴随斑块日益增多,往往导致动脉血管狭窄病变程度更佳严重,而且随着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逐渐脱落,致使管腔处有较显著闭塞、狭窄症状,造成局部血流出现障碍,致使脑部血液循环功能明显降低,患者脑部无法保持较高血液灌流量,致使患者脑部无法得到较充足的血氧供给,极易导致血栓形成,出现缺血性坏死情况,由此导致脑梗死发生。脑梗死往往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对其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了解脑梗死症状发生征兆,对其实施早期预防治疗,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经研究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硬斑检测出的比例更高,而且颈总动脉干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加,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均显著降低,由此可知,观察组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较,其颈动脉中形成的硬斑更多,而且内膜中层具有较高厚度,且血流状态发生较明显异常变化。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观察,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得到有效评估。伴随内膜中层厚度持续增加,容易导致血管无法保持良好的顺应性与弹性,对脑部正常血液循环造成一定阻滞,可使脑部血流量明显降低,导致脑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脑梗死患者动脉内硬斑比较较高,与脑梗死形成之间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当动脉内膜受到损伤时,极易导致脑梗死产生。当内膜下层因长期大量聚集胆固醇,极易使血管壁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现象,由此可形成斑块,导致颅内动脉血流无法保持顺畅性,伴随血管狭窄进一步发展,极易造成脑梗死发生。在患者未出现脑梗死时,如观察到其不稳定斑块,可实施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因脑梗死发生的部位较特殊,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早期准确诊断,因此,采用适宜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在近些年来较常用,此方法可对病变部位进行连贯检查,而且并无辐射,患者接受度较高。采用超声检查时,可对检查部位进行直视,而且能够在检查过程中移动操作,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尤其是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而且彩色超声检查费用较低,无创伤性,患者接受度较高,因此推广价值较高。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测,且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成部位得到准确评估,并根据斑块情况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脑梗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数据信息。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可及时了解内膜中层厚度、血流参数变化情况,对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尤其是在脑梗死发生前,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评估,可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可避免发生脑梗死,对患者生命健康教育重要意义。因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诊断,并对脑梗死的发病进行评估,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中层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