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PET/CT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2-01-12李凤娟范玉玺梁长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叶毛刺征象

李凤娟,范玉玺,梁长华

(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河南 卫辉 453100)

(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河南 卫辉 453100)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精准的肿瘤分期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原发肺癌及肺转移癌临床上更是多见,对于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原发肺癌及肺转移癌治疗方法不同,对其鉴别诊断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18F-FDG PET/CT全身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与分期。本文旨在探讨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肿块)时的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20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肺结节(肿块)的患者32例,女18例,男14例;年龄39岁~80岁,平均(65.2±11.5)岁。

1.2 方法

显像设备为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TM PET/CT 690 Elite,平静状态下注射18F-FDG 3.7~4.5 MBq/kg计算。行颅顶至股骨中上段PET/CT扫描,由计算机生成SUVmax。

1.3 观察指标

由2名具有较多诊疗经验的从事PET/CT诊断的阅片医师在相同计算机上阅片,最终结论以阅片医生的相同结论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32例肺外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23例为肺外原发肿瘤同时合并原发肺癌,其中1例为肺小细胞肺癌,4例为肺鳞癌,18例为肺腺癌;9例为肺外原发肿瘤合并肺转移癌,其中4例来源于直肠,2例来源于乳腺,1例来源于食管,1例来源于胃,1例来源于子宫。

2.2 肺结节(肿块)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比较

32例患者的SUVmax1.53~17.53,平均(7.95±4.97),其中原发肺癌组SUVmax1.66~17.53,平均(8.55±5.40),肺转移癌组SUVmax1.53~13.63,平均(7.74±3.75),两组间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结节(肿块)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比较

2.3 肺结节(肿块)CT征象特征分布

32例患者中两组间统计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及分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征及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CT征象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肺因有丰富的血管与淋巴管分布,导致肺为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约20%~3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肺转移癌[1],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出现后3年内转移,少数病例亦可查出原发癌之前,对于典型的肺转移癌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的肺转移癌CT特点有空洞、钙化、单发转移、毛刺或分叶[2-5]、结节伴晕征(肺炎样)、粟粒样结节[6-7]等征象,需要与原发肺癌进行鉴别。

本研究中,SUVmax在肺转移癌与原发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与相关研究[8]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发现分叶及血管集束征更常见于原发肺癌,而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含气支气管及显像剂的高摄取等均可见于原发肺癌及肺转移癌;赵立威等[9]的研究及郭佑民等[10]研究中指出有5%~10%的单发结节为单发性转移癌,最常见于结肠癌、肾癌、睾丸癌、肉瘤和黑色素瘤,而本研究中4例肺转移癌为直肠癌,结肠癌患者的肺占位均为原发性肺腺癌,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及选择偏倚有关,且疾病的发生因地域性不同而不同。

对于肺外原发恶性肿瘤合并孤立性肺结节(肿块)怀疑为恶性时,本文认为除了考虑原发肺癌外,还应考虑肺转移癌的可能性,对于肺转移癌患者而言,既往认为其属于远处转移,是外科治疗的禁忌证,Thomas[11]、于振涛等[12]一系列回顾性研究中指出外科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肺转移癌的有效手段,18F-FDG PET/CT显像为全身扫描,可以了解肺外原发恶性肿瘤治疗后的情况及其它脏器有无发生转移,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除了肺孤立性肿块外,全身无其它转移征象,且根据18F-FDG PET/CT影像表现考虑为恶性,均应考虑外科手术切除,这样就避免了放化疗等带来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及治疗本身的不良反应。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临床恶性肿瘤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Choi等[11,13-14]对癌症患者分别用PET/CT扫描及常规检查手段进行随访,发现PET/CT对于发现第二原发肿瘤,以及肿瘤远处转移灶均显著优于常规随访手段。由于葡萄糖并非为肿瘤的特异性显像剂,部分良性肿瘤、急性炎症、结节病、真菌感染及结核等均可以表现为较高的显像剂摄取,而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和体表面积、注射时药物漏于皮下、系统空间分辨率等均可影响SUV测定的准确性,而且上述病变影像学表现有一定交叉,因此在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史及其它相关检查。

猜你喜欢

分叶毛刺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肢体复杂创面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修复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