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恩难忘

2022-01-12徐可

名作欣赏 2022年1期
关键词:吾爱名师师傅

《吾爱吾师》

俞宁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2月

与俞宁教授相识,是因为启功先生。我们都在启功研究会群里,起初并无交流,但我慢慢发现他对启功先生特别了解,而他也知道我写了一些有关先生的文章。由此我们加了微信,私下交流,我才知道,原来他跟先生渊源很深。俞宁教授的父亲俞敏先生与启功先生同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二位老先生都是我上大学期间就景仰的前辈大师;两家关系密切,在俞敏先生落难的时候,俞宁受启先生夫妇照拂多年,一直称呼老二位为“启大爷”“启大妈”。他家学渊博,天资聪颖,外有名师点拨,内加刻苦用功,终于学有所成,成为美国西华盛顿大学的终身教授。后来读了他写先生的一些文章,既有深情,亦有学识,还有一丝幽默,真乃得先生真传也!他把这些文章与其他忆人散文收集成书,就是现在我案头的这本《吾爱吾师》(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2月版)。

俞宁教授少年时代、青年时代曾经遭遇挫折,身为著名学者的父亲被打倒,自己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到房管所做了一名学徒工。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比他的很多同龄人还是幸运的。他幸运的是遇到了很多名师大家,在工作中他遇到了正直善良的师傅,这些老师、师傅成为他人生中的精神之师,对于他日后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他年少时可读之书很少,但与无书可读如我辈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最忆师恩》一文中,作者不无得意地写道:“我大半生的运气有好有坏,在得到名师指点这一方面,运气好得出奇,使我不得不暗自感叹: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在《启大爷》一文中他又忍不住感慨:“我生又大幸,因为正式的教育系统被打乱,反而获得类似于私塾的学习经历,况且是在国宝级大师家里和朋友圈中亲承謦欬!”真的是凡尔赛得令人羡慕嫉妒恨:一个人一生中遇上一位名师就不错了,而他居然遇到了那么多名师!

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老师,当然是他的父亲俞敏教授——俞宁称他为“俞师傅”——和启功先生。俞敏教授是著名的训诂学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迫劳动改造。俞宁担心父亲会自杀,没想到父亲正得意于自己把厕所地面擦得锃亮。他真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什么行,以至于后勤的师傅们送给他一个光荣称号:“三级教授,四级瓦工。”瓦工是数字越大级别越高。他利用一切机会教给儿子知识,也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多数不是讲出来的,而是他用行动做了示范。俞宁说:“怹临终时洗了个澡。干干净净地……往生净土了。没有‘褰裳’,没有挥手。却是用生命的终结再一次诠释了‘师傅’二字的意义。”“我很幸运。我的父亲就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师傅。”这段文字写得很平淡,但我能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情。我相信作者写到此处,一定是潸然泪下的。

启功先生是俞宁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位老师。在这本书中启功先生占的分量最重,有好几篇文章专写或写到启先生,我篇篇都喜欢,其中有的读了不止一遍,比如《启大爷》《元白先生背后的章佳氏家族》。前者忆述往事,读来甚是温馨。作者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文革’期间父亲经常被关在学校里交代问题而不能回家,断断续续地很多年,回家时间短,离家时间长,而我却没有这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原因何在?”他自己回答:“后来想通了。父亲的角色是可以由其他的慈祥男性暂时代替的。回想自己少年时的情况,有好几位先生无意间扮演了父辈的角色……一直有意呵护我,而且时间最长、最细致入微的,就是启功先生。”“虽然社会环境迫使我和父亲长期分开,但父辈的角色却由启大爷和那些人格高尚的前辈们扮演得有声有色。”可以说,在俞宁成长的最关键的阶段,启功先生起到了“精神之父”的作用。他对俞宁的影响,有生活上的、学术上的、见识上的、为人上的,是全方位的综合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启功先生对他的人格成长的影响并不亚于他的父亲俞敏先生。

《元白先生背后的章佳氏家族》是很有史料价值也很有针对性的一篇文章。在启功先生生前身后,各种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的,甚至无中生有的、胡编乱造的文章层出不绝。其中编得最离谱的就是关于先生的婚姻,比如有两篇网络奇文《启功:这个女人不漂亮,终生未育,我却为她独守空房三十年》《为了这个中国农村妇女,他断了皇族血脉,他们的爱情足以惊艳百年!》,肆意歪曲事实,耸人听闻,自先生去世之后,就在网上流传。每每有好友看到,转发给我,我都嗤之以鼻。这些奇文貌似在赞美先生对感情的专一和坚贞,却以诋毁和伤害他人为代价,真实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俞宁教授自十几岁至二十几岁跟随“启大爷”“启大妈”,有幸长时期、近距离地接触、介入先生一家的生活,目睹了章佳氏一家人对启功先生的照顾。为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他根据亲身经历写下此文。希望这样的文章能够广泛传播,消除那些不实之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然,不止是俞敏先生,不止是启功先生,俞宁教授在成长过程中还受到更多老师的指导点拨。有的是直接教导,有的是间接影响。这些在《吾爱吾师》一书中都有详细记述,我就不一一赘述。在俞宁教授笔下,还有两位特别的老师,应该受到我们特别的致敬。他们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的老师,而是两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普通工人,却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导师角色。这两位工人师傅虽然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为人善良质朴,说话风趣幽默,从他们身上俞宁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连启功先生、俞敏先生都对这二位的语言能力啧啧称赞。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和家乡父老。他们都没文化,但说起话来妙趣横生,特别生动,既好懂又好记。而我,真的是读书读成了“书呆子”,语言中就少了民间语言那一分野趣和鲜活。所以,我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真的不能小瞧劳动者,他们的智慧往往并不在我们之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教导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他把这二位归于“吾师”之列,让我想起了司马迁,他在写《史记》的时候,把没有帝王身份的项羽归入专为帝王而设的“本纪”序列,庶几是一样的意思吧?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尽管老师所起的作用或大或小、或隐或显,但是不管如何,都不能忘了老师的教导之恩。启功先生终其一生,都感激恩师陈垣教授的“再造之恩”,自述“信有师生同父子”。他对所有教导过他的老师都心怀感恩之情。俞宁教授以文字向他的老师们致敬,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醒。是他们带领我们走出蒙昧,走向光明。他感慨道:“在中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化被改造成一片废墟。而我有幸在那片废墟里遇到了许多神一般的学者,他们的榜样引导我走出废墟,使我的精神逐渐与他们的血肉相连。”

《吾爱吾师》文字典雅精致,而又明白晓畅。忆人述事,往往在不动声色中蕴含深情。书中所写人物,无论是俞敏先生、启功先生这样的大家名家,还是“曹师傅”“董师傅”这样的普通工人,举止言行,栩栩如生,有《世说新语》之风。

最后我还想特别说说书中的称谓问题。如何使用称谓,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在俞宁教授的书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在提到启功先生、俞敏先生等前辈时,一律用“怹”而不是“他”。这个词在我的知识结构里比较陌生,似乎是北京方言。这是第三人称中的敬语,相当于第二人称的“您”。第二,在他的书中,对尊敬的前辈言必称“先生”。一般是“表字”加“先生”,比如称呼启功为“元白先生”,他对国内报刊直呼其名的做法很不理解。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修养,同时也体现了师道精神的传承。说来惭愧,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做得不够好。虽然我平常都是敬称“启功先生”或“启先生”,但落笔为文的时候,为了图省事有时也省略“先生”二字。无他,这似乎已成了惯常做法。现在很多人不会用敬语和委婉语,说出的话硬橛橛得能噎死人。时代在发展,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无论如何这不能算是一种进步。

作者:徐可,作家,编审,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有散文集《三更有梦书当枕》《三读启功》,报告文学《为了我们的明天》,译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六个恐怖的故事》。

猜你喜欢

吾爱名师师傅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浅尝蝶恋花?翠薇(外两首)
浅议"名师"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走过春天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