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科研压力应对的调查研究
2022-01-11周丽娟王秀清刘春平
■周丽娟,陈 新,王秀清,刘春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93)
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并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责外,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任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教学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已有实证研究[1]表明,在高职教师压力的各因素中,科研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因素,成为压力最大的因子。高职教师科研压力对高职教育工作的影响已经开始被高职院校所重视,加强对高职教师科研压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尝试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源进行研究,探析高职教师在面对科研压力时的真实应对和期待,为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访谈对象为某高职院校教师,选择样本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对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且愿意接受访谈、有个人想法且愿意发表见解的对象。本研究抽样选择高职教师92名,经过初步问卷调查后研究团队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访谈对象30名(男性教师14名,女性16名),其中,讲师10名,副教授10名,教授10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访谈提纲是:作为高职教师,您选择科研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您是否感受到科研带给您压力?您通常采取什么方式缓解科研压力?希望学校采取哪些举措帮助您缓解科研压力?
(三)资料整理及分析
将每次问卷访谈收集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相关主题,并通过访谈与被访者进行核对,确保信息无误。研究团队选取有代表性的30名愿意参与访谈、健谈、有个人想法及见解者进行深度调查与研究。研究团队成员通过与被访者共同开展工作,观察被访者日常工作中的真实状态,结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自由交谈,包括了解教师科研压力的来源、观察其应对方式,以及询问其对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期望等。对所有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经研究团队讨论后确定最终主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教师科研压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高职教师进行科研压力问卷调查,83.7%的被访者感受到有压力,这与张菊霞[2]在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压力实证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25%的被访者感到高压力(自我评分8分及以上),这部分群体中,理工科类专业教师占52.2%,社科类专业教师占47.8%,这与我们抽取样本比例几乎一致,说明感到科研压力在理工科类和社科类上基本一致。认为对日常有影响的占73.9%,没有影响的占26.1%;且对这两个群体研究发现:在性别、专业、年龄、职称上没有显著差异。
调查中,当教师被问及科研工作中的最大压力是什么时,63.3%的教师谈到由于教学及行政事务占用了太多时间而无暇过多地专注于科研工作;46.7%的教师表示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难度越来越大,专利的申请时限也越来越长;35.6%的教师感觉学校的科研考核制度不够灵活,科研考核周期太短,从而限制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34.4%的教师提到科研经费的使用及报销问题;26.7%的教师提到课题项目申报难(见表1)。
表1 高职教师科研压力的影响因素
(二)高职教师科研压力源
本研究经前期对92名高职教师进行初访,最终队选取有代表性的30名教师进行深度调查与研究,进一步深入解析高职教师科研压力源。
1.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压力
(1)职称晋升方面。当被访者被问到“您选择科研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68%的被访者提到职称晋级需要。这与赵淑琪[3]在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研与提升策略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教师从事科研是为了晋升职称和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其中64%的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晋升职称,53%是为了完成年度绩效考核,26%的高职教师为了提升自身教科研素质水平,仅16%的高职教师表示培养学生能力。当前,由于缺乏科研激励政策,职称晋级是唯一能带给教师经济效益的途径,所以大多数高职教师出于职称晋升来做科研,对科研本身没有太多兴趣,更不会有很大的积极性[4]。教师提到目前高职院校科研与职称直接挂钩,晋升职称需要有很多的科研成果作为材料支撑,这方面带来的科研压力比较大。
(2)科研考核方面。教师提到目前学校对一线教师科研考核权重过高,科研考核分数直接和工资绩效挂钩,考核周期是一年,但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都是有周期的,一般在10个月左右,有些可能时间更长。已有研究显示,有些青年教师为了职称评定或者应付每年一评的科研考核,一年发十几篇论文,论文的含金量很低,申报的课题多但成果转化却很少,这正是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隐忧。
(3)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方面。有13位教师提到目前学校财务报销手续繁琐,经费的使用与报销问题已经影响到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提到很多高校在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方面都开始实行网上审批,走电子化签章审批流程,非常方便快捷。2位青年教师提到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还是存在政策掌握不到位的问题,在预算、报销等方面存在因为担心出错,宁可不去支出的心理。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教师的热情,还需要投入精力潜心钻研,如果教师被太多的事务性工作所羁绊,必然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2.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1)科研能力方面。随着职业院校的专业整合,教师面临转专业或者建设新专业,对新研究方向缺乏深入的专业理解和经验积累,对未来可以开展的研究主题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研究方向的确立。从事基础科研的教师认为受专业限制能够进行的科研课题较少。青年教师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不够,研究水平有限,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也缺少相关的培训,所以总处在不断学习和茫然摸索中,希望做科研但感到无从下手。
(2)科研时间不足。教师普遍提到日常教学工作量大,授课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备课任务繁重,加上其他工作事务,可用于做科研的时间有限。有些教师提到科研基本是利用晚上、周末、假期等休息时间来完成。有的教师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又要处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所以能够做科研的时间更少。
(3)科研项目申报。教师提到高水平课题申报成功率很低,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申报难度大,而晋升高级职称又要求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教师普遍认为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难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对外交流,研究思路较窄,同时缺乏团队协作,科研的持续性和创新性研究能力不足。另外,科研项目的选题、设计、申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压力。
(4)成果固化难。近年来,科研成果的形成周期普遍延长,平均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刊至少需要7—8个月,专利申报比以往更严、更难,一项专利申报到通过大概需要10个月,发明专利申报审核的时间更长。教师提到CSSCI、中文核心等高级别期刊论文的发表难度大,论文的发表渠道较少,核心期刊版面费过高,尤其是社科类的文章发表难度非常大。部分核心期刊往往要求作者身份为大学本科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稿件常被拒收。加之写作能力不够,导致在核心期刊上几年也发表不了一篇文章。科研项目结题后需梳理或整合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版专著或专利转化,由于缺乏后续支持,导致研究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
3.科研环境方面的压力
(1)硬件环境。科研硬件环境是教师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教师的科研进度。有3位教师提到学校目前的实验室空间有限,实验室安全管理较严格,使用时间安排上不太灵活,比如周末和假期实验室并不开放,所以希望学校能够合理调整实验室等科研设施的使用时间,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2)软环境。教师们普遍提到目前学校科研环境较弱,一方面缺乏科研项目的支持,科研项目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也很少,缺少对行业前沿发展的了解,青年教师更是缺少个性化的指导和引领;另一方面,在项目申报成功后基本没有团队合作,通常都是项目负责人单打独斗,有些老教师提出院级项目申报因为有年龄限制,自己也只能参与一下其他教师的项目研究。
(三)科研压力应对
访谈中发现,面对科研压力,教师通常会选择通过娱乐和运动的方式自行缓解,但选择回避、做减法亦或什么都不做的被访者提及率高达29.9%(见表2)。
表2 高职教师应对科研压力的方式
为更多了解高职教师面对科研压力是如何积极有效应对的,我们对感觉科研压力非常大,但并没有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他们在应对压力时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通过运动方式缓解压力。大部分访谈者谈到在感觉压力大时,首先通过运动方式缓解压力。有研究显示:运动可以产生多巴胺,愉悦身心,让人获得控制感和自信心。其次,当逐渐意识到自己具备控制压力的能力而不用依靠被动应对机制时,也就提高了引发应激反应的压力阈值。
2.寻求支持,团队协作。20.8%的被访者提到会通过不断学习、寻求伙伴支持和团队帮助的方式来缓解压力。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是团队合作,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个人的知识积累都是有限的,团体合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更能得到知识上的互补。
3.有效安排,劳逸结合。研究团队通过对有晋升职称需要,且需要很多科研成果作为职称晋升材料支撑的访谈者的研究发现,虽然他们的科研压力非常大,但是部分被访者的自我边界清晰,自我效能感强,对自己任务非常清晰,内心比较稳定,且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科研压力并没有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
(四)期望
访谈中,教师更多地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和优化科研环境的诉求,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有利于缓解高职教师的科研压力。
1.调查发现,科研压力受个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中青年教师感到自身科研能力不足,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和得到更多的团队支持。多数教师科研压力直接源于职称晋升,由于职称晋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而科研成果的形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师们往往受限于家庭、工作任务等客观原因,不能很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对这部分对科研工作有热情和主动性的教师,学校应多关注其诉求,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其科研热情。
2.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工作相对于科研工作更加重要,往往对于科研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只要把教学工作完成就可以了。已有研究显示:65%的职业院校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要,12%的职业院校教师认为科研重要,23%的职业院校教师认为教学和科研同样重要。由此可见,要解决当前高职教学与科研的矛盾,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正确认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
3.教师明确提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影响高职教师科研工作的因素之一,有15位教师提到希望学校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建议不要科研过度化;建议学校根据教师层次(职称、年龄等)和岗位设计合理制定科研任务和考核标准,对一线教师可适当放宽科研考核权重。
4.教师提到科研考核缺乏弹性,科研分数结转期限应适当拉长。多数教师认为科研经费报销手续繁琐,多数源于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程序不甚清楚,有很多教师提出希望学校组织相关财务方面的培训对政策进行解读;还有教师提出,校级项目一般仅支持45岁以里的教师申请,这给老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如果将科研相关规章制度解读得更清楚,有利于教师了解科研相关政策,另外,如果校级项目能在各年龄段教师中得到有效协调,也将有利于调动所有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5.部分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出国进修和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还有教师提到自己需要一些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有2位教师希望学校能经常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和行业专家进校讲座,进行科研经验传授和交流,让教师了解更多的研究前沿,希望能组织跨系部之间的科研合作和交流。青年教师希望学校帮助教师制定阶段性提升计划和实施方案。由此可见,学校给教师提供更多向优秀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机会,成立科研小组,加强团队建设,组织以老带新,带头人带领教师开展定期研讨和学习,这些都是缓解教师科研压力的有效手段。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心理辅导讲座、专题培训、文娱活动等心理减压活动等。
6.有11位老师提到希望学校能够为老师的科研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减轻专任教师除授课外的其他繁琐工作,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做科研工作。希望科研部门要联合多部门(财务、实训、国资等部门)为教师提供科研便利和优质服务。其中5位教师提出希望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平台,增加科研项目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改善科研环境,引导教师从事科研。有3位教师提到希望学校多提供一些科研支持、科研协助和科研资源,多设置一些相关项目供教师选择和参与,尽量让每一位教师在1—3年内都能有科研项目的支持;希望学校能够关注特殊教师群体,如年龄大的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从事非农业类研究方向的教师等。还有教师希望学校在科研用房、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为教师科研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三、高职教师应对科研压力的建议
(一)学院层面
高职院校要搭建科研平台,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科研保障和服务,建立特色科研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应对科研压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1.完善管理制度,创造科研环境。遵循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创新相关管理制度,如完善职称晋升制度,科研绩效考核要兼顾考核周期和弹性,学校可以结合岗位聘任考虑适当延长考核周期,不限于每年考核1次,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热情。职业院校要搭建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平台,多方开拓科研信息渠道,发挥利用学会、职教集团等方面的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企业实践活动,实现科研环境的内外联动。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组建和培养科研骨干团队,鼓励组建动态科研团队,可以跨院系、跨部门、跨学科组建各种专业团队,通过科研带头人或团队负责人,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鼓励团队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建立科研以老带新的运行机制,建设结构合理的阶梯团队。如组建首席专家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实现科研创新和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3.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组织科研培训,聘请专业科研团队进行指导,提供学科前沿的进修机会,关注教师成果发表方面的实际困难,提供科研硬件及软件条件支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定期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联合各部门共同倾听教师科研方面的困惑,分析教师的压力来源,研究教师缓解科研压力真实诉求,寻找缓解教师科研压力的有效途径。
4.利用教工心灵驿站,发挥工会作用,定期开展教工心理关爱活动,如开展正念减压,开设团体训练课程。很多实证研究显示正念减压可以减缓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有效缓解教工的科研压力。
(二)个人层面
职业院校教师要正确看待科研压力,培养良好的压力应对习惯,还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1.正确看待科研压力,培养良好的压力应对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科研压力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科研压力才是问题。教师应该把压力当动力,将压力视为能量,积极对待压力;即使科研压力不变,只要内心发生了变化,应对科研压力的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教师要积极正视科研压力,在压力过大时,要积极进行专业咨询和做好心理疏导,也可以适当通过运动、旅游、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方式进行自我解压。
2.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科研压力,教师要突破对传统职教科研工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认识,把从事科研活动变为有趣的事情。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专业领域内提升充实自己,在教学研究上下功夫,让教研带动科研,成为科研的动力源,不断激发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了解学术前沿理论知识和研究方向,通过参与专业团队的研究项目,向专业人士寻求指导和帮助,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