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国有企业的会计注意事项

2022-01-09杨永红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杨永红

摘要:事业单位改制一直都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事业单位的数量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因此事业单位改制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其实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已基本确定了事业单位改制的思路,而且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在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之后,受到最明显冲击的是会计工作。基于此文章分别从事业单位转制前后分析了会计面临的难题,然后整改企业会计科目、建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提前做好项目部署、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五个方面针对事业单位转制国企会计工作的改进措施展开了详细阐述,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制;国有企业;会计注意事项

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不断深化与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暴露出了亟需解决的部分问题。例如,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之后,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事業单位,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所区别,关注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关注重点。

一、事业单位改制中,过渡阶段会计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事业单位改制中,行政单位对外投资科目的结转处理

我国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有明确和完善的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都针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投资以及实体举办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行政单位不能使用国家财政拨款展开投资、股票、债券等项目。但这仅仅是针对国家的财政拨款使用方法,事业单位中还会存在着非国家财政拨款展开的项目实业。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统一清算事业单位中原本的股票以及债权。例如事业单位在上市公司中购买的股票以及基金,改制后可以由原公司回购,回购资金作为国家对行政单位的拨款入账。事业单位转制前未完成的投资清理,可以先纳入“其他应收款”选项中,与“对外投资”有关的内容要全部归入“待处置资产损溢”。

(二)事业单位改制中,行政单位对净资产类科目的结转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为“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设立专业科目,“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却存在着单独科目。“盈余公积”包含了事业单位亏损的弥补以及资本的变更,“法定公益金”则包括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职工福利。事业单位在转制核算过程中,“事业基金”要纳入“盈余公积”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应纳入“实收资本”中;“专用基金”则纳入“法定公益金”中。《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非财政补助结转”以及“财政补助结转”这两个科目的去向。由于这两个科目中的资金余额会继续用到事业单位项目的开展,所以只要将这两个科目转入到“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即可。

二、事业单位改制后,会计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一)转制前后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制度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本就是以企业的形式展开会计处理,因此事业单位转制前日常财务的核算方式与内容和企业有着一致性。但由于事业单位和国企从本质上存在着不同,虽然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与转制保持着一致步伐,但却让企业的会计报表核算出现了缺陷和不足。在进行企业会计报表核算时,不仅仅要按企业的相关准则开展工作,还要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开展会计核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转制前后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转制完成后仍要提交两份报告。对于会计报表的核算工作,会计人员不用在转制过程中做太多的衔接工作,但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二)转制前要按照原有的会计制度准则展开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制度与准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事业单位在转制后会计工作人员在过渡工作中需展开体制性的改革。会计工作人员,有时需要提供两套账的内容,虽然极大程度的增加了人员的任务量,但也提高了过渡阶段的会计工作要求和标准。例如,转制后,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准则、核算与事业单位存在原则上的差异,会计人员很难具体区分科目,甚至会出现一个项目多个科目的情况,极大程度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为了降低任务量,提高工作效率,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对企业的会计制度展开整改,针对企业情况建立规范性的会计准则,而企业也要时刻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

三、事业单位转制国企会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整改企业会计科目

为了让原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像企业的会计科目靠拢,也为了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必要时可以对企业的会计科目展开全面整改。但会计科目的整改一定要以原事业单位转制前的现状为基础,绝不能随意,也不能盲目整改。会计科目整改要符合合理、统一、完整的原则和要求。

(二)建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转制完成后,要根据企业现状建立合理的会计资产核算制度。企业资产核算制度的选择要根据转制过程中原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挑选。例如,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会计人员可以适当增加折旧核算科目,更好的确认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以及具体去向。会计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转制时间,设定明确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年限与标准,有效降低了未来会计工作人员固定资产核查工作任务量。

(三)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最开始的成本核算项目是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所造成的资金,企业的成本核算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转制完成后的核算工作质量以及内容,与此同时也会关乎到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决策。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成本核算决定着转制后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程度。企业可以提前分析成本核算的具体流程,检查转制前事业单位经营中存在的缺陷,以此为经验和借鉴,改变企业经营管理不当的问题,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可以使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对成本的调控,也能适当增加企业的管理效率。

(四)提前做好项目部署

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会计会遇到核算方式、科目、对应的项目等不同的情况。会计人员要提前了解事业单位的项目内容,并预防会计工作产生的差异,例如转制前后固定资产、长期借款等项目的核算应该按照哪个标准开展。提前做好工作部署,能够减少事业单位转制为会计工作带来的难题。

(五)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事业单位改制前,单位财务实行分散化管理,弱化全面管理的力度。改制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管理模式,业务素质需要进行全面提升。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将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意识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心里;其二,对在岗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基本的业务考核,增强工作紧迫感;其三,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进行线上继续教育,鼓励大家参加国家相关的资格考试,对通过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对新型财务制度的执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作用是直接性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对于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转制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在事业单位转制的过渡期,会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属正常,但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转制成功与否。因此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把握各环节的工作处理方式,平稳的完成事业单位转制。转制能有效推动我国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同时也能更好的让国有企业实现企业化管理,让国有企业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让市场经济实现更好、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波.转企改制中经营类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李茹顺.浅析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20,No.778(24):88-89.

[3]聂荣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改革创新分析[J].消费导刊,2020,000(011):180.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分析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