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022-01-09王振国
王振国
摘要:“洋为中用”一直是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对外国教育事实、思想和经验的借鉴中我国的比较教育学家们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比较教育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新一代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已经具有了使用马克思哲学作为指导,从历史唯物辩证主义的角度思考教育,把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导向,利用矛盾的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自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其对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与人主观能动性等关系的认识是新时期比较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型教育现代化的国家[1],在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导。经过一代比较教育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比较教育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随之进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科学地各个门类。其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有价值的视角[3]。比较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当代教育发展变革的学科,尤其重视各国教育实践,通过对他国教育实践的分析、比较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诞生后给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其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有以下的要求:
1、坚持客观的观点是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立场[4]。这里的客观有两个含义:一是把教育现象看作是客观的,依托于客观社会存在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将教育现象看作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建立在社会物质存在基础上的一个社会子系统。比较教育研究的教育现象首先是客观的,不是任人摆布的主观意识现象[6];其次教育现象是存在于别国的客观社会生活现象之中的,只有把握其客观性才能发现教育同其他社会系统的联系。二是研究者应该秉持客观的观点去观察、研究教育现象。辩证唯物主义要求研究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真实的世界,一切的研究应该基于世界各国客观的教育事实,通过客观的描述、分析获得固有的规律性认识。研究者可以从事实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结论的论证三个方面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5]。辩证唯物主义流派认为主观和客观统一是获得真实教育规律的首要条件,而坚持客观的观点则是进行研究的基础。
2、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坚持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肯定世界的联系性,他们认为物质之间存在客观的实质的联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它们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该从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分析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間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7]。整体的观点要求研究者在考察、分析教育现象时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整体社会作为理解教育现象的基础。同时把教育现象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应从整体的角度去评价教育改革的举措,以达到整体最优化目的。从联系的观点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应该在理解一国教育同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去分析、比较各国教育发展的规律。
3、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坚持发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是永恒不变的,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而且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变化,而是在量变与质变交替中,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比较教育研究中不仅应注重对现状的横向比较,纵向的比较也应当放到显要位置;要通过对教育现象质性和量化的考察基础上发展其理论和实践。
4、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坚持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要坚持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他们提倡通过亲身实践来考察教育,重视一手资料的收集,所得结论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以验证其正确性。比较教育研究不是简单地将外国经验不加改造地用于本国的教育改革,而是在吸收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在实践中对理论或经验加以改造,形成本土化的实践。
5、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辩证唯物者认为形成一国教育现状的原因深植于一国的历史文化之中,教育除了受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制约外也尤其自身的传承性。想要深入理解教育现状,首先也是必要的就是走入其历史,在历史的逻辑中去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科学方法的应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广已在比较教育学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形成了一些较为明显得特质。
1、哲学上的自觉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学派的学者们在进行研究之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体系,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他们相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最有力的工具,是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采用和坚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例如,在王承绪先生的《比较教育》一书中坚持客观的原则,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各国教育的现状与历史;顾明远先生的《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中自觉运用系统、联系的观点去分析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问题。
哲学或者世界观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然成为新一代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坚持和信奉的世界观[8],而这一世界观也提供给学者们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他们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去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也利用唯物辩证法去论证自己的结论,从教育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联系中寻找规律,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2、基于矛盾观的分析方法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的核心观点,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的发展也是在解决、克服矛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唯物辩证主义比较教育学者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在认识教育同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矛盾运行规律基础上,分析教育同政治、经济等社会子系统的联系。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中,唯物辩证者们借助矛盾分析法对教育发展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去验证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联系;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的矛盾分析把握教育系统内部住诸因素间的联系;通过对矛盾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把握去指导本国教育对各国教育实践的借鉴、改革之间的冲突。
3、从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角度看教育
事物的发展是在量变与质变交替中进行的,对各国教育的把握,辩证唯物者认为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要考察教育的量变。美国xMOOC的发展就首先经历过一个量变的过程,通过对量变过程的考察对美国xMOOC产生本质的认识。[8]其次,考察教育现象的质变去把握事实发展的原因,对本国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科技创新型、文理融合型人才,韩国公布了2022年大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9],凌磊通过考察改革的原因、措施对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辩证唯物主义比较教育学者通过对教育发展的把握,考察教育活动中的规律,对本国教育发展提出合规律的建议,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初衷之一。
4、把实践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人类认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辩证唯物主义者从别国教育实践中认识、把握、分析教育现象,把握教育活动中的内在规律,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将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运用到本国的教育实践中。他们把为中国教育实践服务作为比较教育的学科任务[10],认为实践是检验教育规律的唯一途径,也是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归宿。王东方和赵晓军从我国本科教育“导生制”的实践出发,以美国优秀实践案例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访谈,对美国导生制进行分析指导我国本科教育导生制的发展。[11]
21世纪已经过去了20年,中国的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已展示出重回巔峰的态势。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双一流建设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比较教育学搭建了展示的舞台。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是储存并酝酿在教育中向高一发展阶段攀升的跃进潜力,是数以万计高质量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冯增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2]生兆欣. 比较教育方法论——中国学者倡导的观点[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 64-68.
[3]王承绪. 从国外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看我国比较教育学中的若干问题[J].杭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75.
[4]王承绪,顾明远. 比较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1-25.
[5]杨汉清. 比较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3-18.
[6]成有信. 比较教育教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5-16.
[7]王承绪,顾明远. 比较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3.
[8]许涛. 试析联通主义慕课的理论与实践[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10): 71-78.
[9]凌磊. 韩国2022年大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评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5): 36-41.
[10]王东芳,赵哓军. 一流本科教育的导师制——基于美国文理学院案例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 41(9): 67-73.
[11]侯怀银,李旭. 20世纪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1(2): 53-60.
该文为河北省教育厅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以法律推动安全和支持性中小学建设:美国的经验启示”(HBU2021ss0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