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文学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2-01-09余江丽
余江丽
摘要:学生是否热爱语文学习,关系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专注力,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有着决定性意义。中华文化历久不衰,表达着各个时代人民的追求与理想,而语文课程学习也需要价值理念为其提供支撑,形成相应的语文学习态度,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基于文学素养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当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逐渐改良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一、满足学生探究精神开展更丰富的课堂内容
(一)编制教材的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对语文书本中一些年代久远的文章或者是时代精神代表方面提不起兴趣,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时代飞速发展,提升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质方面,人们的精神层次也要有着很大提高,小学生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思想比较前卫,所以,对于以后的孩子,教师教学内容及方法也要有所改善,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强化知识内容
就目前的教学而言,在阅读方面,教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探索发掘能力,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进行被动式的学习,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上来说,应该摒弃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书本上的内容带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师及家长帮助引导学习正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使理性思维和感性知识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标。
(三)阅读课外教材提高学生知识
教学工作是不断创新的,不断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以这个为基础来说,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想法,比如对教材的选择使用,对教学设计方面的思路,对教学模式的尝试。随后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慢慢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教师应该知道,教材并不是没有变化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更深层次的挖掘机教材的内在意义。最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各种灵活的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創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水平。
二、制造合适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投入状态
(一)环境制造
结合语文的情感因素,科学的利用教材教具及周围环境,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学习时可以播放多媒体,制作课件,朗读时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放松思维,感受书面知识转换成空间思想知识,更快更深入的学习。
(二)互帮互助
竞争和合作脱离不了关系,在学习中有竞争力会更好的促进学习,营造一种紧张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积极向上。比如说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学习是竞争和合作共存的关系,小组与小组之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每一小组之间成员与成员又是合作的关系,通过这两种关系,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更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完善教师自我认知和提高教学水平能力
(一)教育教学的体现及学生情感的变化
教师在评估学生文学素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要不断注意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以及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的程度。不但如此,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学还包括教师教学的观念,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等等。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测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和学生课堂表现。
(二)在提高文学素养前提下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如果想让学生感觉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文学素质的关键,那么就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感受作者的写作灵感,使学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导致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更高的境界,是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应当着重关注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渗透文学素养价值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仲娣.基于培养文学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19.
[2]张晓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培养解析[J].学周刊,2020(2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