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绿色养护新答卷
2022-01-09山西省公路局马德文
文/图 山西省公路局 马德文
2020年,为改善国省干线路况,山西省公路局采用PPP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国省干线次差路段路面改造工程,在路况提升、旧料利用、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为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根据山西省经济发展、产业特色和行业实际情况,自“十一五”时期以来,山西省公路局在探索公路养护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的水泥路面“白改黑”工程中采用了“碎石化”循环利用;在沥青路面改造中采用了沥青面层再生、基层和底基层再生;将粉煤灰用于基层和底基层及附属构件;将钢渣、矿渣、炉渣用于低等级路面基层等循环利用措施。
2020年,山西省首次一次性实施了上千公里的路面再生工程,在路况提升、旧料利用、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绿色养护 大势所趋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部制定出台的《“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了“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4个发展目标。“养护转型”发展目标从养护科学决策、绿色养护生产、科学养护工程、推进养护规范化,保持桥、隧、路况良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七化”指导意见中的“倡导养护生产绿色化”提出了推进绿色养护,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的要求。
采用再生技术改造路面,宜选用具备科研能力,拥有专业人才、专业设备和同类工程经验的团队。
近期,交通运输部又延续性地出台了《“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其中也提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践行全生命周期养护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健全绿色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把节约集约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落实到规划、建设、养护和运营等公路发展全环节,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均明确要求,国省干线养护路面旧料回收率达到98%,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
链接:
特别释义
“七化”: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管理制度化、养护作业标准化、养护工程精准化、养护生产绿色化、桥隧养护规范化、人才队伍专业化。
全新挑战 创新方案
山西省国省干线总里程12570公里,在重载交通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双重影响下,保持路况水平的压力越来越大。2020年,为改善国省干线路况,山西省公路局决定采用PPP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一次大规模国省干线次差路段路面改造工程,设计批复总里程2178公里,总投资59.7亿元,划分为67个路面改造工程项目,分布于11个地市、75个县(区)和231个乡镇。此次路面改造工程设计采用特种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1077.636公里,再生类基层(底基层)合计746.164公里,包括泡沫冷再生基层214.433公里,厂拌冷再生底基层63.698公里,就地冷再生底基层467.083公里,厂拌冷再生垫层0.95公里。
山西省公路局作为政府代表和实施机构组织了工可和设计的上报审批,以及“两评一案”的编制、上报和审批,并根据工程地域分布和规模组织投资人招标,共招8位社会投资人,成立了8个项目公司,设15个监理标段,3个试验检测标段,8个跟踪审计服务标包。此次路面改造工程于2020年5月份开工,8月底主体工程完工,10月底全部工程基本完工,历时约6个月。
一次性实施1000多公里再生路面,如何有效地推广和管控再生技术实现设计目标,是一个巨大挑战——8个工程项目公司除甲方代表外均由具有总承包资质的公司或联合体组成,具体施工队伍均由项目公司自定,具体从事路面再生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试验能力、专用设备,特别是施工经验参差不齐,同时还存在着项目分布散、工期要求紧等问题。为此,山西省公路局采取了5项主要措施。
技术培训覆盖全省
邀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咨集团等规范编制和技术研发单位及设备制造商联合制作培训视频发放至各项目公司,要求各项目公司按疫情防控要求分散培训,有关机关处室同步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组织专家全省指导
特别组织具有丰富路面再生科研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成立山西省公路局专家组,采用分片和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技术咨询服务,针对重大或突出问题提出技术咨询意见,并动态控制其技术、工艺及质量情况。同时,组织招标采购的监理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日常监理和监测,并及时向山西省公路局专家组和实施机构提供数据,形成技术咨询指导和监督检查相融合的有效机制。
及时编发技术指南
为在全省形成统一技术标准指导实践,从严控制路面再生质量,山西省公路局组织国内专家和局内技术力量,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为基础,以指导此次路面再生工程为导向,融合权威机构的试验数据和经验,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山西省国省干线路面改造工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的《山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指南》分为总则、材料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设备配置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和施工质量控制要求6部分。
为高效利用旧路面铣刨料(RAP),确保路面再生质量,规定了再生混合料中RAP的掺量不得大于80%;
2020年6月初,山西省公路局在临汾市召开了质量管理现场会,组织观摩了从材料筛分堆放、设备改造、混合料拌和运输到现场摊铺碾压、封路养生等全过程。
山西省公路局局长胡钢成(前排右二)带队检查指导现场质量和安全工作。
旧沥青混合料回收后应筛分预处理为2档至3档,分别堆放且有防雨措施;
乳化沥青宜采用慢裂型阳离子乳化沥青,且必须是冷再生专用,严禁采用黏层、封层和透层使用的常规撒布型乳化沥青及用于微表处的即拌即铺型乳化沥青,并应满足如表1所示要求;
表1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检测指标及技术要求
结合集中拌和工地分散的情况,要求其拌制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破乳时间不应少于3小时;
添加到乳化沥青场拌冷再生中的水泥优先采用42.5级道路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低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低于6小时;
混合料配比设计中明确,其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粗粒式和中粒式级配范围,设计指标和技术要求应满足如表2所示要求;
表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及技术要求
设备配置要求,拌和设备应具有备料、输送、供水、供乳化沥青及水泥添加、拌和等工作装置,冷料仓不少于4个,至少有1个粉罐、1个乳化沥青罐和1个水罐,其他同沥青混泥土拌和设备;
施工工艺强调,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层须在封闭交通条件下养生3天至7天,不少于48小时且下雨时需覆盖。
现场观摩“以点带面”
2020年6月初,在山西省临汾市组织召开了质量管理现场会,现场观摩了从材料筛分堆放、设备改造、混合料拌和运输到现场摊铺碾压、封路养生等全过程。现场会上,中咨集团养护公司介绍了材料、配比、工艺、养生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经验,山西省公路局深度解读了《山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发挥优势服务督导
山西公路系统是从省到县的直管系统,在实施PPP路面改造过程中,山西省公路局先是专门召开会议强调,要求打消“自己的活外人干”的念头,树立服务意识,利用长期根植于基层的优势,在地方协调、封路养生等事宜上大开“绿灯”。再依据养护工程特点和各地公路分局熟悉路况的优势,委托各有关分局,作为山西省公路局在各地的代表监管项目,在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与项目公司一起组织和实施现场动态设计,及时处置具体工况。另外,山西省公路局领导还每月带队,分片全面督导工作,全方位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此次路面改造,使全省国省干线POI提高了4个点;回收铣刨沥青路面旧料近9 9%;节约投资约合8300万元;减少碳排放约1.57万吨。
目前,此次路面改造工程至少有5个显著效果——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交工验收检测,路面再生质量指标达到规范要求;除路面改造段指标达优外,全省国省干线POI提高了4个点,优良路率提高了8.6点,路况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循环利用水平达到或超过交通运输部要求,回收铣刨沥青路面旧料近99%,利用旧料300余万吨,循环利用率达到95%;经济效益明显,粗估采用再生技术比同等强度的厂拌沥青混凝土可节约投资13.7%,约合8300万元;环保效益显著,经测算减少了53%的碳排放,约1.57万吨。
山西经验 行业借鉴
采用PPP的模式大规模应用路面再生技术实施路面改造在山西省尚属首次。山西省公路局在借鉴学习有关方面的基础上也有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做好前期等技术性工作是基础
设计阶段,应在已有路况检测数据的基础上调查现场,摸清旧路结构和病害后再针对性地分段设计。如果采用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需要考虑可否封闭交通养生,建议针对旧料的数量制定回收利用方案。施工阶段,应根据旧料实际情况设计好配比,同时根据养护工程的特点做好现场动态设计。
施工队伍的选择是关键
由于再生技术在技术、设备和工艺上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有不同的要求,且应用不够普及,理想状态下宜选择具有科研能力、专业人员、专用设备及同类工程经验的专业队伍。
此外,下阶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再生技术的规范和规程,特别是制定适合地域特点的地方标准;有必要进一步普及推广再生技术,以适应建设高潮过后养护工程的需求,特别是适应低碳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