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护士与常规护士在新入职护士带教中的效果比较
2022-01-09何玉珍
程 春,何玉珍,陈 雅,陈 然
(粤北人民医院妇科 广东 韶关 512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高,很多医院都在不断发展扩大,对医疗卫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护理是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因素在医疗风险控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1]。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为储备护理力量,满足临床需求,新招大批新入职护士,新入职护士由于临床经验缺乏,工作能力不足,对医院的流程和制度不熟悉,给临床护理安全带来潜在风险[2],因此做好对新入职护士的带教及培训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教育护士角色在新入职护士带教培训中相对于常规带教的优势,对医院发展教育护士这一角色在带教培训中的优势提供支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粤北人民医院新入职的80 名护士,所有选择的新入职护士均为应届毕业生。年龄20~25 岁,其中12 名为本科毕业生,68 名为大专毕业生。所有新入职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入职护士分组后在临床科室选择各自团队的带教老师,试验组由教育护士团队老师带教,对照组由常规护士团队老师带教,每个团队设1 名组长作为总带教老师。所有新入职护士均采用一对一带教,带教内容为医院要求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以及医院工作流程及制度。各带教组均需各自按时按量完成医院大纲要求的项目,包括入科宣教、科室工作流程学习、临床主要疾病基本诊疗及护理基础知识、疑难病例讨论、操作培训以及定期的集中学习。对照组应用常规护士老师带教模式,新入职护士按带教老师排班上班,由负责的带教老师就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带教,临床中教学,由常规团队中总带教老师定期组织完成医院要求的相关任务。试验组由教育护士团队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培训,主要内容如下:(1)培训前准备:先由总带教老师组织召开新入职护士培训会议,评估被带教学员的现状及学习需求目标,再根据各临床专科特色制定相应护理教学培训计划。(2)培训过程:新入职护士跟从带教老师在临床实地学习。老师采取多种教学培训方法组织培训,如:①多媒体理论教学: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某种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简单形象,让新入职护士更容易理解;②情景模拟教学:选择专科某一应急场景作为情景演练内容,内容涉及病情评估、安全管理、应急能力、团队合作、专科知识,专业技能等,通过扮演不同医疗角色提升新入职及轮转护士护理技巧及应急能力;③案例教学:针对常见或特殊疾病、疑难病症等选择相应的临床病例,进行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等,并让每为培训学员阐述自己对病例处理措施等方面的想法,由带教老师引导讨论方向。并对每位护士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④翻转课堂: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正常的课堂作为学生消化新知识的场所,课堂之外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
1.3 观察指标
两组新入职护士分别带教6 月后以医院统一组织的夜班准入考试为观察终点,观察指标包括夜班准入考试成绩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夜班准入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理论考试为医院统一试卷,操作考试由医院组织统一考官,满分各100 分),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试成绩均80 分以上者(含80 分)为通过夜班准入考试。满意度调查包括患者、医生对新入职护士满意度以及新入职护士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由护理部组织人员采用不记名方式对受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满意度满分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新入职护士夜班准入考试成绩比较
夜班准入成绩考试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新入职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及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夜班准入考试的通过率试验组为全部通过,通过率100.00%,对照组有2 名没有通过,通过率9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考试成绩结果对比
2.2 两组新入职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新入职护士其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对比(,分)
表2 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对比(,分)
3.讨论
护士作为医疗行为的重要部分,其专业技术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医疗结局,护士也是医疗行为中最长时间面对患者的群体,其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体验。医院的发展需要不断引进护理人才,增加人才储备,但新入职的护士需要规范有效的带教及培训,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降低临床医疗风险的发生。新入职护士进入到临床护理工作后,带教老师往往都需要进行一对一的理论、操作、流程规范以及沟通能力等的指导和教育。带教老师的自身能力、专业水平、师德师风以及带教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新入职护士的学习效果,因此,选好带教老师十分重要。常规的带教及培训老师多为高年资护士,学历层次多元化并偏低,大多未经过统一的教育教学规范培训,带教缺乏系统性且水平不一[3],一般带教及培训只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机械的灌注给新入职护士,甚至有些带教老师只是让新入职护士协助其完成临床工作,机械的完成其交代的临床工作,减轻其工作负担,不能很好的调动新入职护士的学习乐趣及积极性,使其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不能独立思考问题,甚至有逆反心理。针对这种问题,现在很多研究者以及医院都在开拓的新的方法,来有效的培训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很多医院设置教育护士岗位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据报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教育护士是医院设置的一种岗位,或者说是一种医院师资人才库,平时正常的参与临床的工作,有教学任务时在培训教学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自身需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并前往国内著名的教学医院进行进修学习交流,掌握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培训,如翻转课堂,PBL 教学,全景式教学等[5-7],大大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乐趣。教育护士不仅负责临床的知识业务带教,更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可以给患者带去更好的服务体验,与同事融洽的相处,所以教育护士团队带教的新入职护士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以及新入职护士对自己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士带教。
综上所述,教育护士角色的设立,可作为带教培训新入职护士的有效方法,作为一种维持与拓展护士能力、提升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医院新入职护士提升业务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其也可拓展到平时的实习生带教,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增加医院的护理技术软实力,为维护和增进国民健康提供护理人才保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