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2-01-09丁艳艳张永祥李瑞敏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阻塞性意义

丁艳艳,张永祥,李瑞敏,薛 磊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北京 102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医疗资源消耗,危害性大[1-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复杂,容易发生恶化,一旦恶化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在采取积极的治疗同时,还要给予科学的康复训练,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来加速其康复进程。本文选取2020 年1 月—12 月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综合康复训练和常规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12 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0~65 岁,平均年龄(54.87±3.44)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65 岁,平均年龄(55.02±3.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选择的对象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心肌梗死、心脏起搏器植入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90 mmHg,1 mmHg ≈0.133 kPa)、频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气胸、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学习认知能力障碍和精神疾病等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及氧疗等。研究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为:①呼吸训练:指导患者于止咳排痰后采用缩唇呼吸法进行训练。缩唇呼吸动作要领: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肌肉放松,闭嘴经鼻吸气,再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持续3~5 s,同时收缩上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或1:3,呼气流速以能使距口唇15~20 cm 处蜡烛火焰飘动而不熄灭为宜,训练2 次/d,训练持续10~15 min/次。②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体外膈肌起搏器(EDPHLO-GJI3A 型)的治疗电极(阴极)分别置于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 处,参考电极(阳极)分别置于两侧胸大肌上部皮肤处,并用胶布固定,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脉冲频率40 Hz,起搏次数8~12 次/min,刺激强度由弱到强逐渐增至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大强度为止,治疗1 次/d,30 min/次。注:在对患者进行肺康复干预过程中,严密监测病情,如患者出现任何不适,例如明显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率显著加快、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可随时终止试验,根据临床诊疗规范给予相应处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15 d 的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采用6 min 步行测试(6MWT)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采用COPD 评估测试问卷(CAT)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和PaO2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和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mmHg)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EV1和FVC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和FVC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T 及CAT 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6MWT 及CAT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 及CAT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T 及CAT 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T 及CAT 对比()

3.讨论

慢阻肺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症之一,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易出现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有研究表明,慢阻肺反复急性加重极可能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患者一旦发病,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并给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3]。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慢阻肺加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频次,加速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4]。目前,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对患者耐受性有一定要求,且副作用较多,肺康复作为慢阻肺一线非药物治疗措施的一种,能够发挥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综合康复训练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慢阻肺加重期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5]。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后,其PaCO2和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和FVC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 距离及CAT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周敏等人相关研究结果相符[6]。这充分证实了综合康复训练确实能够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挥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比较高,患者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血气功能及肺通气功能水平,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阻塞性意义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有意义的一天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生之意义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诗里有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