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1-09

医药前沿 2021年34期
关键词:针灸神经功能康复

田 薇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公共卫生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脑卒中起病快、发展迅速,常见疾病症状为头晕、肢体麻木、吐字不清、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脑卒中与心脑血管疾病、性别、年龄、种族、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常伴有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应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在疾病治疗中通常以促进大脑代谢及血液循环为主,但是总体临床治疗效果不好[2]。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应给予患者康复治疗干预方法,以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速疾病康复。本研究通过对比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措施,探究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3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2020 年11 月前入院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 年11 月后入院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8 岁,平均年龄(45.7±2.4)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9 岁,平均年龄(45.9±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体征、临床、MRT 及CT 诊断被确诊为脑卒中患者;②患者住院及门诊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在研究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依从性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脏器严重器质疾病、凝血时间延长及凝血因子活性下降;②认知功能异常、精神障碍;③再次脑卒中者;④肢体功能障碍者;⑤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1)肢体摆放:将患肢摆放于良肢位,每隔2 h 帮患者翻身1 次,保持上肢伸展和下肢屈曲状态,以避免髋关节出现内外旋、足下垂及肘关节屈曲情况。(2)长期卧床患者,极易出现肢体痉挛及静脉血栓情况,护理人员应每日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对皮肤进行擦拭,以降低压疮发生率。(3)对于离床期患者,护理人员要求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将角度控制在30°,每隔3 d 增加10°,直到患者可完全独立坐起为止。管床及责任医护应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规范的训练方法,将患者的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告知患者在训练期间一旦出现任何不适感,应停止训练,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法。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到平衡杠内步行训练中去,帮助患者移动健侧肢。(4)肢体按摩:按摩顺序应由近心端到远心端,然后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血液循环。按摩时,揉捏瘫痪肌肉,使其逐步放松,以此反复进行,2 次/d,20 min/次。(5)认知功能训练:管床及责任医护应鼓励其家属积极主动与患者开展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音乐及语言等多方面的刺激,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思维、注意力以及记忆力进行训练。应根据患者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注意力训练、定向力训练及执行力训练,以确保患者的认知功能能够早日恢复健康。观察组应用上述治疗措施后予以患者针灸治疗。分别选用1.5~2.0 寸毫针直刺患者的头部、四肢等相关部位的穴位进行针灸,主要穴位包括人中、足三里、极泉、内关、合谷、血海、尺泽以及三阴交等穴位,艾灸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每穴灸30 min,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部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身体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可以自行吃饭、洗漱等;有效:在治疗后,患者身体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神经功能状态: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从意识、运动能力、面部活动度、语言沟通等维度进行评价,总分45 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3)生活能力: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预后情况,测评项目10 项,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 及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及ADL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及ADL 评分对比(,分)

3.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血栓形成及脑血管破裂出血有直接关系,是缺血性损伤及脑部出血性损伤症状为表现的一种疾病,发病较急,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局灶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会出现抽搐、口歪眼斜及失语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4]。在中医学中认为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属于“中风”范畴,认为其出现的原因在于气机扰乱,阴阳失衡,同时有外邪入侵导致经络不畅,其治疗原则主张活血通络、疏风行气[5]。主要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导至诸穴位,可发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之功效,以此改善其症状。现阶段,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治疗中倡导使用康复治疗方法干预,该治疗方法将患者作为工作的核心,作为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以康复医学为理论依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疾病治疗自信心,规范患者饮食方法及生活能力训练,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能够快速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治疗中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法具有可行性,分析其原因是在于:指导患者系统康复训练方法,规范患者饮食方法及日常生活方法,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助于确保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能够快速恢复健康。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NIHSS 及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康复治疗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性运动锻炼,促进患者的活动锻炼,提高患者耐力,改善协调能力及精细功能,而最大限度地让患者自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联合结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刺激患者的神经,促进神经肌肉兴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针灸神经功能康复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