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渗透
2022-01-08魏珊珊
魏珊珊
摘要: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托音乐教材,积极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解决素质教育时代的音乐教学问题,本文以小学音乐课程为例,对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音乐与劳动融合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依托教材内容,树立劳动意识
在人音版的教材中,有很多与劳动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音乐教材,研究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充分借助单元主题教学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劳动意识。例如,在学习“劳动最光荣”的内容时,在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与“丰收”的内容时,还有“打猪草”与“铁匠波尔卡”等内容时,就可以趁机进行劳动渗透教育。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以及形象生动的特点。这些音乐作品既能够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同时,这些劳动教育题材,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音乐作品的类型方面,无论是国内的音乐素材,还是国外的一些素材,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认知,有益于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而且,在人音版的教材中,很多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作品,或者情节性强的音乐作品,还可以用于改编歌舞剧。这种形式能够诱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力。而且,在歌舞编排当中,学生也可以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体会到劳动的光荣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往往能够认识到劳动的多元性,认识到劳动的光荣性。另外,学生在学习“红灯记”的内容时,以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卖报歌”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1]。
二、打造劳动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一)利用劳动故事,培养劳动精神
由于小学生更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因而借助劳动故事的形式,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并且依托教材设计劳动故事,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例如,学习“三个和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通过视频故事的形式,或者动画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在良好的故事情节中,学生往往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更好地體会到作品的情感,感受到旋律的变化,形成更加浓厚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出“抬水”与“挑水”的动作,这样既能提升音乐课堂的氛围,也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力。而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舞台剧,把“三个和尚”的内容进行重新演绎。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增加小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与认可。久而久之,学生将在心中形成坚固的劳动精神,形成更加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更加专业的音乐能力。
(二)借助劳动游戏,实施劳动教育
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素材,借助劳动游戏的教学方式实施劳动教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在人音版的教材中,当学生学习“大家来劳动”的内容时,就可以使用“声势游戏”的方式,积极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日常劳动的场面,合理运用拟声词来开展音乐游戏。如,“大家一起来劳动。我们一起擦桌子,嚓嚓。我们一起来扫地,唰唰。我们一起敲锤子,叮叮”。学生们可以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一边进行歌词的演唱。这种游戏性的教学方式,往往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显著地优化音乐学习质量。
(三)模仿劳动动作,丰富情感体验
在人音版的教材中,学生学习“剪羊毛”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劳动动作,通过“你比划我来猜”的形式,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感,感知到音乐与劳动的快乐。另外,学生可以结合“理发师”以及“粉刷匠”的作品内容,创编形式相同的音乐作品。根据学生自己喜欢的职业,结合该职业的工作特点,编创出趣味性强的歌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认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例如,部分学生喜欢“快递员”的职业,于是编创了这样的歌曲歌词:“我是一名快递员,我送货的本领强”。同时,学生可以模拟职业动作和行为,为歌词配上相应的劳动动作。在这种创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进而形成一种理性客观的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的涵养与品德[2]。
三、保障知行合一,培育劳动习惯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借助音乐素材,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保障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习一些劳动歌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日常劳动任务。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劳动品质,能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二次开发教材内容,强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劳动。例如,在学习“打花巴掌”的时候,在讲解“我们从小爱劳动”的歌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劳动品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保持自己座位周边的整洁,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劳动活动,尊重他人的劳动等。学生要学会自主整理书包,自己准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自己叠被子、做好清洁、整理、打扫等工作。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另外,学生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一边劳动一边歌唱,这样可以提高劳动的愉悦性,锻炼学生的音乐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视性。教师需要依托教材内容,为学生打造理想的教学情境,保障学生得到知行合一的训练。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也能够促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促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发。音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既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也能够促使学生人格健全,促使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洪艳艳.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劳动情感教育--以”爱劳动”一课教学为例[J].亚太教育,2021(12):2.
[2]郑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爱劳动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1.
[3]周冰洁.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促进五育并举[J].中国音乐教育,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