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策略探讨

2022-01-08何飞红何青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机制

何飞红 何青松

[摘           要]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以及人才培育结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新时代教育工作而言,思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需求。思政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难点以及重点,为确保高校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成为全方位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各高校必须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该方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保障。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产生了明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育人机制。以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基础,探究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该基础上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以及其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建路径;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37-03

课程思政是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教育理念,早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就对课程思政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同时也为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会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以学生的品德培养作为核心,因势利导,因时而进,通过全方位、全程性的教育方式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其他课程应当与高校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形成协同效应[2]。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想要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基础上打造多样化、立体化的思政课堂,通过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关联的方式扩大思政课堂的覆盖面以及增强其有效性,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促使高校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

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核心要素

根据社会发展以及高校教学工作需求,高校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核心要素可分为三点,分别为思政元素、教师元素以及协同机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展开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责任,发掘高校课堂之中的思政元素,与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一)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关乎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教育改革工作展开以来,相关部门就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其地位多次进行说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教学课程的主要指导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展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其理想以及信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政治信仰,促使其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对思政元素进行进一步说明,思政元素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观、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等基础上所构建的思政理念。为推进课程思政理论发展,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凝练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思政元素,將高校课程之中思政元素所包含的文化素养、价值理论、制度规范、道德修养等理念与高校专业教学工作互相融合,提升高校专业教学工作精神层面的影响,从而达到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目的。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对于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工作而言,教师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没有教师的努力和支持,何种教学方案都无法顺利展开,也无法取得成功。为达到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教学目的,作为高校思政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文学素养将高校课程打造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给予课程教学,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促使其成为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协同机制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想要达到高校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目的,高校必须形成一体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思政教学课程,全方位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在课内外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协同作用,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高校教育工作中,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的。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展开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师生协同,担任高校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对协同育人的认知度,构建良好的协同育人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效用,而学生则需要在接受课程教学后,及时将自身的课堂感想以及收获反馈给教师,通过双方之间的协同合作,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其次是部门协同,高校之中的各个部门需要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提供理论支持,组织学生以及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之中,提升课程思政的凝聚力。再次是课程协同,为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教育部门需要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构建集思政课、专业课与通识课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最后是知性协同,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探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理论思想,同时还需要通过课题实践对相关理论展开进一步探究,通过该方式实现高校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理论以及实践的共同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体系构建障碍

目前高校教育领域对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概念以及其目标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多所高校已经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以及实践,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展开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大部分担任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工作的教师自身对课程思政理念的信念不足,对课程教学方式认知也存在误区,在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误区,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能够得到有效解答。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思维观念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出现不良思想,而高校思政课堂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产生思政学习的兴趣,思政课堂自然无法产生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教学改革力度不足,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展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力度不足,只是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案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并未将更多的实践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仍旧处于单一、形式化、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不足的状态中,思政课程无法产生应有效用。最后是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脱节,早期高校思政教育较为重视内部工作的细化性,在教学工作展开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学工作过于细化也会导致不同教师之间缺乏联系,部门与部门之间并未形成有效沟通,高校教师管理机制对教师所产生的约束性也不足,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未产生联系,在实际的思政课程教育工作中也存在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存在教学过程较为随意等问题。

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

(一)加强内部监督,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为确保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过程中,担任高校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够充分配合教学工作,首先高校需要改善目前的教师管理方式,根据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需求重新构建高校教师管理机制,在高校内部构建课程思政监督小组,通过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提升高校教师的执行力以及配合度,确保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能够顺利展开。其次高校需要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制定详细的课程评价标准,根据高校的思政课堂需求以及课程思政的建设目的,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开始,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成果结束,对其展开全方位的评价。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管理层需要通过高层监督、协调等方式加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度,探究不同學科与高校思政课堂之间的关联性,加大其融合的力度,通过该方式切实有效将高校思政教育贯彻在大学教学工作之中。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展开校企合作

早期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无法产生其应有效果的原因之一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新时代教学工作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实现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强思政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现状以及高校思政教育需求,合理选择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切实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促使其参与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工作之中,通过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达到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实践与理论教学共同发展的目的,高校需要加强与社会之中各大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更多实践学习资源,通过企业培训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四、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策略

(一)优化高校师资队伍

对高校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工作而言,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对高校内部的师资队伍作出进一步优化,提升高校之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工作从思政教师专人教育方式转变为高校教师全员努力教学方式。首先高校需要对内部的教师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学,通过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度,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思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高校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高校需要对教师展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提升其政治素养以及政治理念,促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者。为进一步优化高校师资队伍,高校还需要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培训、学校会议等诸多方式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案达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教学目的。

(二)建立科学化教学体系

想要达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目的,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校必须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工作提供明确的教学依据,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促使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能够顺利展开,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高校管理层需要深入了解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亲自参与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工作中,通过亲自授课、亲自分析等方式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工作提供指导方向。其次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完成高校内部教学资源的整理以及统筹工作,根据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需求为其制定相应的课程规范以及课程评价标准,通过模范课堂讲解、课程试点、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最后高校管理部门需要针对高校之中的教学工作展开现状,为高校内部的教师制定明确的管理方案以及薪资激励机制,根据高校课程的专业特点,制定明确的管理规范,提升全校运行的协调性,通过恰当的薪资奖励以及严格的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植入高校工作人员心中,促使其时刻发挥自身的教育责任,成为大学生品质以及道德发展的引路人。

(三)加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为达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目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思政课程的建设力度,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而言,思政课程是该机制展开的基础,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加大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力度,高校思政教师应根据目前思政课程教育工作的需求,完善思政教材,提升思政课程的专业性,将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满足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需求,切实有效地解答其问题。

(四)建立学校、社会合作体系

对学生而言,其在社会各方面所接收到的信息均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展开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大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力度,通过家校合作、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等方式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家校合作,高校需要定期与学生家庭展开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提升学生家庭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促使其在后续的生活过程中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其次是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文化宣讲以及企业实践等方式加强高校学生对外界社会的认知,提升其道德素养。最后是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主要构成,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力度,对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提升其与正能量的接触量。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工作仍旧处于发展过程中,为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促使高校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需要加大对各种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措施的研究力度,根据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需求以及教学现状循序渐进构建课程思政协同体系,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燕.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6):30-32.

[2]王毅.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策略分析[J].教师,2020(32):3-4.

[3]嵇娟娟.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及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104-10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机制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