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2-01-08卢旖旎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思政教学高职院校

卢旖旎

摘要: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大纲中包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指南的背景下,将此课程作为教学示范学科,能够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美术课程教学的问题现状

师范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涉及绘画技法、手工制作和美术史鉴赏,都是以幼儿教师职业需求为目的的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定位是:提升学生对美的了解和审美文化素养,了解不同绘画种类的表现方法,并尝试利用不同技法与职业需求结合进行作品表现,培养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感受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作品特点。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其中明显的问题是,当前的美术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以美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讲授中,主要是对技法的讲解和练习、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没有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贯通融合在教育体系中。

二、美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途径

(一)课程定位提升

师范类美术课程涉及诸多中国传统艺术,剪纸、泥塑、中国画等都是必修的内容。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中国独有,本身就具有“思想教育”的特质。比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画家通过画体现对自然、社会级以及之相关的政治、哲学、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其中,画家借作品中的梅、兰、竹、菊表达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其作品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具有隐性的思想道德内涵。

(二)教师思政意识提升

首先,教师是教学环境的构建者,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力军,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高等教育的政治大环境之中,将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在课程中自然贯通。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育人意识。其次,教师也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适当地调整原有的授课观念,找到一条将课程和思政充分结合的道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最后,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建立学科讨论组,将资源共享,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三)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

师范类院校美术课程的基础是教授职业技能,满足岗位需求。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技法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对我国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认知。比如泥塑作品,当我们对不同时期的泥塑作品进行欣赏和了解时,会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融合、宗教信仰和审美价值观,以及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在课程中把不同时期泥塑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当学生深入了解之后,会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对“敦煌莫高窟”雕塑作品讲解时,教师不仅介绍雕塑作品的精巧绝伦,也应该告诉学生,由于我们的落后,我国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被毁坏、被掠夺,流失海外。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只有自己强大,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大,让学生自觉承担历史的责任。

(四)改革教学活动方式

“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想教育工作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培养人的视角,立足课程建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人格健全与价值引领。”[3]增加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赏析的课程教学量,形成专业课程教学和公共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建立以时代背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一体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关键在于课程建设[4]。以美术课程为主体,将中国传统艺术内容相融合,把剪纸、布艺、泥塑、国画等资源导入课堂教学,在基本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拓展对文化背景、作品形式等内容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抓住主渠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教师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精心设计完善课程,建立美术教学的资源库,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课后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美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

(一)将美术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搭建美术教学互动平台和实践教学活动平台。在实践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观摩活动、画展、社会见习和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美术实践能力。学校对实践活动给予重视,通过创设相应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实践基地选择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职业道德高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水平,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理论教学环节,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专业课程进行讲授,邀请民间艺人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和工艺示范,实现专业建设和产业、行业的接轨。

(二)将民族元素融入美术教学

通过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特色画展等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探索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唤起大学生文化自觉。将传统扎染、民间剪纸、刺绣工艺等资源运用到日常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民间传统艺术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

(三)将“精准援教”实践活动纳入学科教学体系

贫困地区的学生亦需要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师范类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将自己所学通过内化进行表达,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保护途径,又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6]。在进行主动援教的同时,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思想改革的巨大转变,重新定義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的内容,赋予课程教学新的使命,拓展了课程教学新的功能。通过对只有口口相传的民间美术的学习,通过对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欣赏,通过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理解美术课程不仅是技法的学习和作品的欣赏,更担负着作为中华儿女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这一教学改革的过程对于教师是巨大的挑战,对于学生是无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李晓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6):39-41.

[2] 高德毅,宗爱东.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

[3] 张威.通识教育: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6.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思政教学高职院校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