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2022-01-08阮艳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实施幼儿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游戏环境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要,通过主动地参与、自由自主的选择和开展、沟通和交流的一种主动性活动过程。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其在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这五大领域方面都能得到科学发展,那么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如何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区域活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和实施就是我们的难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有效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有高有低,幼儿在性格和志趣方面也有所不同,而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幼儿对区域环境有着不一样的需要。因此,怎样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时,我们应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教师的有效引导等这几方面来著手。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一)区域设置不科学。

1.缺乏娱乐性。

部分幼儿园区域布置有偏向“小学化”的倾向,区角环境有些过于单调,并且投放的材料过于侧重和单一,并不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够激发出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2.缺乏操作性性。

有些老师为了方便自己操作,同使防止幼儿出于好奇心,把制作出来的区域布置和材料损坏,把区域的位置设置得很高,超过了孩子的视平线和可操作范围,并且在设置时没有投入幼儿可操作部分,这样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3.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们有时候并不能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投放材料,所投放的材料确实丰富,但是不能突出主题目标,甚至有些材料的投放不是超年龄段,就是还处于小龄化阶段,并不符合本年龄层次的幼儿去操作,使得该年龄段幼儿各项技能不能得到科学的发展和提高。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不合理投放。

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过于单一,没有及时增添,有些区角甚至没有投入活动材料,倾向于“小学化”,由于材料的稀缺,大大降低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造成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而有些区域所投放的材料虽然丰富,但是太过于零散,单个区角材料种类多,但是数量却达不到要求,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没有目的性和选择性,活动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部分幼儿园因为资金匮乏、校园面积局限等原因的制约,区域材料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丰富和添置,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可选择性降低,幼儿活动的热情受到了影响。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

在日常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很多教师注重示范、指导,而忽略了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造成了幼儿独立完成区域活动任务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示范,盲目的模仿与机械操作,致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了阻碍和限制。

二、区域活动的组织及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常规,树立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开展,最大的前提条件是幼儿要有良好的常规。而要想组织一次成功、有效的区域活动,那么就要设立良好的区域活动规则。

部分有教育意识的教师,喜欢在区域环境中慢慢渗入区域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观察、接触、发现区域中环境的特点来了解该区域的活动规则,从而尽快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但是遵守活动规则不能仅仅只依赖于区域环境,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来进行引导,通俗易懂的规则图画,让幼儿一目了然,把这些图画贴在恰当、显眼的位置,能够起到提醒幼儿自觉遵守区域规则的作用。

(二)合理布置区角,提升区域活动实用性、多样性

1.一角多用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可以自由的创作和改变区域的形式,同一区角可以进行不同领域的活动,比如:建构区可以添加桌子和材料进去,变成益智区。这样可以促使幼儿观察发现区域活动材料的多种花样玩法,促进幼儿自身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教师耐心、细心地观察中,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水平等各方面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幼儿发展的情况,制定预设目标、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尽最大可能挖掘幼儿的潜力。

2.一物多玩

在区域活动中,影响幼儿发展和摸索最主要因素中,有一项重要因素是“区域材料投放”。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区域创设的主题内容、最终目标和幼儿各年龄段特点等几方面。同一材料,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投放到不同的区角,这样,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区角中,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手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玩法。同时要分层次的增加和投放材料,使活动呈现递进性,以此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三、提升指导艺术,引领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一)学做一股特别的“风”。

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就是使木材烧得更旺的“风”,吹向哪个方向?就可以引导幼儿达到哪个层面?什么时候又该吹低一点,在幼儿遇到瓶颈和困惑的时候放慢脚步,循序渐进。什么时候又该用力地吹,把材火烧得更旺,不拘泥于时间,在幼儿兴趣正浓,潜能开始不断发展的时候,不要打断,及时的挖掘幼儿的潜能。

(二)学会观察,适时介入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总是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更要懂得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理解幼儿。通过观察幼儿的细小行为,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记录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的操作方式,及时发现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出现的问题,并且做出恰当的判断,对活动材料及区域环境进行引导性的投放和调整。同时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实现因材施教。并根据个别或特殊的情况,对动手能力差的、体质弱的、出现疑惑难以更近一步的幼儿,教师应当适当的降低活动目标要求。

(三)重视活动后评价,提升幼儿经验

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讨论会,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活动心得,鼓励幼儿们相互交流探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活动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起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同时引导幼儿在下一次活动中去尝试学习别人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操作技能。

四、整理分析区域活动后反思,提升专业水平

(一)反思区域活动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

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反思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孩子活动的开展,区域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阻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因素;考虑区域活动的材料,在提供上是否需要做出下一步的调整和补充;在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游戏中,材料是否能够支撑幼儿知识经验的递进性积累。

(二)教师指导是否恰当,能否引领幼儿各领域的发展

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若不恰当,或是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有时候就会让幼儿失去自主摸索的机会,致使整个区域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白白流失,而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的观察发现不予理睬和评价,也会限制孩子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应该确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自身存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幼儿五大领域的各项能力才能更好地获得发展。而且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不要仓促结束或中断活动,让幼儿的创新思维被打断,进而被扼杀。

(三)及时分析幼儿活动行为,解读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水平

教师在活动结束之后,应该及时的分析和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学会质疑自己或其他老师的直接或间接干涉幼儿活动的行为,与同事们一起进行理论研讨和实际的分析,分析游戏活动中哪些幼儿的行为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为何出现明显阶段性差异,教師的隐性指导对幼儿的游戏是否存在更进一步地推动作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

幼儿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愿意去投身到区域活动中,他们才能学会主动,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各方面的技能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尽管现阶段幼儿的表现还十分迟缓,但只要有幼儿真情实感的流露,就能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区域活动,恰恰为幼儿提供了方便,有着这样良好的平台与机会,使得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幼儿园不仅仅只是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更要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区域活动,让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一直陪伴着孩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凌琼:《有效反思提升组织区域活动水平》

[2]百度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4]张晴:《幼儿园区域游戏组织与指导》

作者简介:阮艳红(出生年份:1992年10月5日),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宾阳县,职务/职称:二级教师(初级职称),学历:本科,单位:宾阳县邹圩镇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学前教育,单位所在的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邮编:530407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实施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