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
2022-01-08吕菊英王俊兴徐雪雁马芳丘伟赵莹
吕菊英 王俊兴 徐雪雁 马芳 丘伟 赵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心内科 831300
慢性伤口是一种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功能、解剖结构、外观状态修复的伤口或创面,主要表现为创面局部组织失活,肉芽组织不能有效生长,伤口反复裂开,存在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及伤口血肿等。由于慢性伤口愈合缓慢,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也增加,长期的伤口疼痛给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均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慢性伤口愈合治疗也成为当前临床治疗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皮肤创面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比如传统的高压氧治疗、负压治疗、湿性疗法、手术治疗等及一些非保守治疗法,每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其独有的优点与缺陷〔1〕。光疗是近年来应用最多的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常用于烧伤、烫伤、痤疮等慢急性伤口愈合治疗中。湿性愈合理论是一种采用湿性药敷促进伤口愈合的方式,当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良好的实践。本文拟探讨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以促进慢性伤口临床治疗技术的快速提升,提高患者良好的医疗感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按照两组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伤口1个月的时间里未愈合或愈合效果非常差,②配合并坚持完成医院的治疗,③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④伤口类型为手术切口感染型(A类)、压疮(C类)、创伤性慢性溃疡(D类),⑤患者年龄为18岁以上,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排除标准:①伤口深度累及骨骼、肌腱组织、神经等,存在窦道的情况;②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的患者;③合并癫痫等神经类疾病以及出现肝、肾、肺、心脏等功能不全者;④对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药物或治疗方式存在禁忌者〔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慢性伤口患者的护理工作均为同一组专科护士实施。对照组为湿性愈合理论治疗与护理法,护理方式为:①将患者伤口处清洗干净,做好消毒工作。在冲洗时采取由内向外的环形冲洗方式,确保冲洗与消毒工作的工作质量,为后期的护理工作打好基础。②评估患者的伤口,主要为测量伤口的面积、深度及渗液的量、颜色、气味等,成分清除伤口处的坏死组织。③根据伤口评估结果裁剪大小合适的湿性敷料包扎伤口,敷料主要有银离子类、水凝胶体、泡沫类等,先完成伤口处的填塞覆盖工作,填充时注意观察腔口的存在情况,保证敷料与伤口创面紧密接触。④遵照医生的叮嘱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并做好其他护理工作,湿性愈合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伤口创面周围的卫生,定期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
观察组为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方式,其中,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与对照组相同,红蓝光治疗法具体描述如下:使用的仪器为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Carna-tion88高能窄谱治疗仪,光源为芯片集成式。设置红光波长550~730nm,平均(650±15)nm;蓝光波长设置为400~510 nm,平均(450±15)nm;光斑面积240~270 cm2。在进行光照治疗时需要佩戴护目眼镜或面罩,将室内环境温度调整到20℃左右,湿度控制在50%以上,但不宜超过70%;照射时光源距离伤口创面10 cm,分别用红光和蓝光照射20 min。红蓝光治疗每天进行1次,连续治疗5~7 d为1个疗程,每日的治疗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体温、伤口周围的肤色、温度及伤口的渗液颜色、量、气味等的变化,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指导表,要求患者尽量少食用含糖、脂肪高的食物,多食用纤维高、蛋白质高的食物;每次更换敷料时均需要评估伤口的愈合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愈合效率〔4〕。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式
①接受治疗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治愈,伤口创面已完全愈合;显效,伤口创面明显缩小,已经不存在腐烂组织,分泌物明显减少;无效,伤口创面没有得到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或更加严重〔5〕。愈合总有效=治愈+显效。②采取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分别于接受治疗的第1天、4天、7天、14天为患者更换敷料时评估其疼痛程度,得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即得分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比〔6〕。③记录和比较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治疗2 w后,对伤口周围的皮肤愈合效果:溃烂为0分,皮炎或湿疹为1分,红肿为2分,存在渗液、异味为3分,正常为5分;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坏死为0级,苍白为1级,水肿为2级,老化为3级,健康为5级。登记患者伤口的渗液控制时间、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VAS评分比较
干预的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与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伤口周围皮肤愈合效果评分及肉芽组织生长等级均高于对照组,而渗液控制时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与愈合时间比较
3 讨论
伤口是指皮肤或皮下结构受到损伤而形成的创面,当出现迁延不愈时则容易转变为慢性伤口,在临床上则主要表现为手术切口、外伤感染类伤口、糖尿病引起的足溃疡等〔8〕。据临床医学研究表示,伤口的愈合主要是指毛细血管的生成及纤维细胞、上皮组织的生成、修复、再生,伤口的愈合效果往往容易受患者体质、年龄、治疗依从性、使用的药物、自身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9〕。当前常用的慢性伤口治疗方式,如生长因子的应用、压力调节、创面清创术、手术等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慢性伤口的愈合速度较慢,使得患者需要花费较高的医疗费用〔10〕。湿性愈合理论作为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伤口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新型敷料、药液等保证伤口处于湿润、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加速伤口的愈合〔11〕。有关临床研究表示,在低氧、湿润的环境下毛细血管的形成更快,使得细胞的生长获得比较充分的营养支持,加快免疫因子、生长因子的形成,同时,湿性愈合还有利于皮肤表皮细胞的快速迁移,增强伤口创面的氧张力〔12〕。储晨〔13〕的研究指出,伤口对湿性敷料的吸收能力较强,采取湿性愈合理论治疗,不但能够保持伤口愈合需要的湿性环境,还能起到抑菌作用,比干性愈合更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及药物吸收,对创面神经末梢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具有促进伤口愈合、降低疼痛的效果,但是,湿性愈合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伤口愈合时间的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建议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
红蓝光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辅助疗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蓝光光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较强的灭杀作用,且不会受到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年龄、机体免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杀菌效果佳、杀菌快的优势,进行5 s的有效照射剂量后,便能明显减弱细菌的活性,所以,每次治疗的时间较短,副作用不明显〔14〕。红光则为高能半导体芯片集成冷光源,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化学酶促反应机理,能对成纤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生长起到刺激作用,进而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15〕。本研究结果说明,湿性愈合理论与其他治疗方式联用的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慢性伤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快速降低疼痛。湿性愈合治疗能够较好地保护创面的神经末梢,再使用红蓝光照射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提高患者自身的消炎能力,从而减少炎症部位的五羟色胺含量,实现快速降低疼痛的目的。②提高肉芽组织的生长速率。在红蓝光照射刺激下,成纤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肉芽的形成更加快速,伤口周围的皮肤得到较好的改善。③加快伤口愈合。红蓝光照射使得伤口部位的细胞代谢增强,肌肉萎缩症状得到改善,而通过实行治疗提高了皮肤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从而对伤口创面的氧张力起到调节作用,实现加快伤口愈合的目的。综上所述,慢性伤口患者采取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能有效提高伤口的愈合的效果与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