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的效果分析

2022-01-08苏洁卞栋栋黄磊仇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成像仪投影成功率

苏洁 卞栋栋 黄磊 仇蓉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血液科,深圳 518052

静脉穿刺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基础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不过,在静脉穿刺操作过程当中,护理人员会因为多种因素使得穿刺失败或者进行反复穿刺,如年龄较小的患儿、血管条件比较差、老年人群或者肥胖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的改变,血管条件较差,管腔狭窄,血管弹性较低,静脉壁增厚变硬,皮肤组织变得松弛,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低〔2-3〕。同时,一些实习的护生由于穿刺经验不足,对于穿刺部位选择、血管评估不到位,固定不恰当,甚至穿刺成功之后,由于回血较慢,误认为穿刺失败而再次进行穿刺,极易导致患者或家属不满意,增加医疗纠纷风险〔4〕。因此,对于临床实践经验不足护生应给予针对性的静脉穿刺培训,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近年来,血管可视化穿刺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该技术是在机体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强吸收的原理基础上所设计的,取得了满意效果〔5〕。何凤娇等〔6〕的研究指出,将新型便携式静脉显影仪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可减轻患儿痛苦。本研究分析了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穿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实习的16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实习2个月以上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研究组20~24岁,平均年龄(22.19±0.32)岁;本科63名,大专17名。对照组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36±0.34)岁;本科62名,大专18名。两组护生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选取同时期接受静脉穿刺的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200例作为护生考核对象,年龄在60岁以上,静脉直径要求在0.1~0.4 cm,静脉治疗时间1 w以上,穿刺血管均选择手背静脉;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均正常;且经可视化影像设备对血管评估后,血管无断层、无阻塞、无皮下出血、感染等,既往均无精神疾病史,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46±2.78)岁。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9.07±2.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穿刺工具为B-D24G安全型留置针,对照组护生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方法包括目视法、触摸法等,培训时间为2 w,培训后进行穿刺操作及理论考核,考核合格后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前护生对患者的静脉情况进行评估,固定好穿刺肢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静脉穿刺,以15°~30°进针,进针速度要缓慢,见回血之后进针角度降低5°~10°,然后再进针2 mm;针芯后撤约2.5 mm,将针芯与导管送入血管,将止血带松开并撤出针芯,如果回血通畅则推注生理盐水2 ml,观察有无渗出、堵塞或者隆起,无异常则妥善固定;对于无回血者或者出现异常者则退出留置针重新进行静脉穿刺。研究组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指导下,通过可视化静脉注射技术支持完成培训,培训时间为2 w;护生所用仪器为中科微光VIVO500型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首先对患者血管深度以及走形进行评估,了解患者血管的分支情况,首先对目标血管进行定位,于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下进行静脉穿刺,具体步骤为:打开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的开关,将白光投影在患者手背皮肤;调整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以白光边缘的英文字母清晰可见为最佳的距离;选取适宜模式,模式调节的顺序是基本模式、深度模式、绿光模式以及反转模式,在不同模式下患者血管会表现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黑色、绿色以及白色;通过深度模式对患者血管深度进行测量,当屏幕中的“红十字”位于患者血管上时,绿色指示灯表明血管深度,即1个绿格表示2 mm,可显示3个绿格即6 mm的血管深度,护生可根据患者血管深度对进针角度进行调整;在选定的目标血管上进行标记,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下穿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带教教师满意度。采用本科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穿刺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70~79分为基本满意,60~6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带教教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穿刺过程进行满意度评价,VAS为0~10个数字,其中0表示最不满意,10表示最满意,数字越高表示带教教师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带教教师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护生带教教师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生VAS得分为(7.59±1.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的(6.43±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8,P=0.000)。

3 讨论

静脉穿刺是护士常用操作技术,是临床抢救、输血、输液、用药等的重要途径。临床中,患者作为被穿刺的对象,其配合程度以及血管条件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过患者常常由于瘢痕、药物滥用、肥胖等因素使得难以建立静脉通路,导致护理人员反复穿刺,明显增加了患者痛苦〔7〕。尤其是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较差,加之输入刺激性的药物或者长期输液,血管壁极易形成疤痕,无法准确对血管进行定位〔8〕。刚参加临床工作的护生,静脉穿刺操作经验不足,同时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无法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心理负担较大,也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

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提出〔9〕,对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或者反复穿刺失败的患者,可以采取血管可视化技术进行静脉穿刺,从而提高静脉置管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研究结果提示,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研究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可以显著缩短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静脉穿刺时间,这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相近〔10〕。血管可视化技术是基于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强吸收的原理而设计,通过向患者皮肤投射红外光,然后由光敏元件对皮肤红外图像进行采集,感知反射红外光强弱之后,由高分辨超声及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对患者血管进行精准的深度定位,从而形成血管分布的轮廓图,然后再由投影仪将血管分布图投射在患者皮肤表面,对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还原;投影式红外线血管成像仪不仅可以实现患者血管的可视化,人体浅表静脉被投影至皮肤表面上,还具有高分辨超声的特点,可以穿透皮肤下约4 cm的深度,借助高分辨超声对血管精准深度进行定位,最终实现了血管深度识别,从而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血管情况,包括弯曲、分支以及血管异常结构、有无瘢痕等具体情况〔11-12〕。因此,借助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可以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且有助于缩短静脉穿刺时间。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生VAS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生,研究结果表明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满意程度,且提高了带教教师对护生静脉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临床研究显示〔13〕,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既有患者因素,也有操作者因素。护生由于精神紧张、信心不足、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往往会遇到一次穿刺不成功,尤其是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极易导致一次穿刺失败,从而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通过借助血管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护生及时找到合适的静脉穿刺的血管,实现了精准医疗,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带教教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成像仪投影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基于恒星的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找投影
找投影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改进 C-V 分割算法在多光谱成像仪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