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022-01-08洪秋平郑娜
洪秋平 郑娜
1德州市中医院内科 253000;2德州市中医院外二科 25300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心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痉挛〔1〕,从而造成人体心肌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于慢性病中的高发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均高于呼吸、肿瘤等系统疾病。心肌缺血缺氧致使的疼痛现象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2〕,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手段为患者疏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但术后仍伴有血管再狭窄与心绞痛等现象,且发作频率越高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差。疼痛水平的高低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及心率增快等生理方面的改变〔3〕,因此,患者需结合自身对疾病与疼痛的认知,控制日常行为方式等,进行疾病自我管理,在突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现象时采取自救,以降低致死率〔4〕。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患者因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病程、社会支持、自我管理的态度及意愿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等较差〔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情况调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31~78岁,平均(60.49±16.81)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26例,高中、大学28例,大学及以上10例;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37例,与子女同住13例,与配偶及子女同住9例,独居及其他5例;病史:高血压史15例,冠心病家族史31例,糖尿病史18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③具有一定理解调查问卷能力,④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PCI、溶栓治疗时间≤1个月,②伴有认知障碍,③因其他疾病因素产生疼痛,④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等其他躯体或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横断面研究调查问卷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居住情况、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原发病史、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吸烟、酗酒史、心功能分级、治疗方式以及规律运动习惯等相关资料进行记录并收集。
1.2.2研究方法
1.2.2.1疼痛 采用疼痛阶段问卷(PSOCQ)〔6〕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该量表,分为思考与思考前期(8~17/1~7个条目)、行动期与维持期(18~23/24~30个条目)4个子部分,分别以赞同、中立、不赞同及完全不赞同、完全赞同5级评分法,按照患者于其中每部分的最高得分值,判定其相应阶段,此量表经国内外验证与翻译,测得其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9~0.95。
1.2.2.2生活质量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7〕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包含19个条目选项,其中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活动受限程度与疾病认知度等5个维度,该量表可分别为1~9题(第一大项)、10题为第二大项、11~12为第三大项、13~16为第四大项、17~19位第五大项,计算公式为:项目计分=(项目实际得分-该项目最低分)/(该项目最高分-该项目最低分)×100,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越好。
1.2.3质量控制 ①严格遵循最小风险、受益、自愿与保密的医学研究伦理原则,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始展开研究,对患者资料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仅用于本次研究。②医护人员在收集资料后检查该问卷的有效性,使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将缺乏严谨性或不完整的问卷剔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再次由双人检查核对,若发现数据错误或漏缺现象及时进行纠正补充。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对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情况调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现状
39.06%(25/64)与29.69%(19/64)的患者仍处于思考及思考前期阶段,维持期的患者仅有10.94%(7/64),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现状(n=64),〔n(%)〕,
2.2 冠心病各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各阶段身体受限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动期组身体受限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各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2.3 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疼痛水平呈负相关(P<0.05)。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呈正相关(P<0.05);疼痛水平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疼痛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4 冠心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各阶段生活质量比较
各阶段组间身体受限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两个主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各阶段西雅图心绞痛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及自我管理阶段现状
疼痛是伴有实质性或潜在的一种引发人体产生不快等负面感觉或情绪的组织损伤,是通过神经中枢对其环境、生理、心理、病理及文化修养的调整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可分为钝痛与锐痛两种性质〔8〕。以心肌梗死与心绞痛为主要的冠心病疼痛常表现为憋闷、压迫或伴有紧缩感与濒死感,常因情绪激动、寒冷、体力劳动过量或饱餐等因素诱发,且严重时可致全身各种症状反应甚而引发猝死、急性心力衰竭与休克〔9〕。由于疼痛为主观体验感受,不同患者因自身忍受疼痛程度不一致,使生理指标无法准确评估其疼痛水平,因此多以数字评定、面部表情等单维量表以及新生儿认知闭合需要量表(NFCS)、老年痴呆患者特异性疼痛量表(PAINAD)应用于临床〔10〕。冠心病患者因伴有突发性、急性的疼痛特点,其治疗与缓解疼痛症状的护理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等大多慢性疼痛,在经过PCI、溶栓等相应治疗手段后〔11〕,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对其预后极为关键。疾病自我管理是基于自我效能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指患者在临床护理人员与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个人监控与管理自身疾病等行为,减少因病情对自身情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承担预防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12〕。目前临床采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综合护理、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以及微信、社区随访等护理督促并监督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3〕。本研究结果显示,39.06%与29.69%的患者仍处于思考及思考前期阶段,维持期的患者仅占10.94%。原因:患者将疼痛控制与病情恢复希望过于依赖临床医护人员,并未考虑是否应从自身出发进行疼痛管理,且对疾病和疼痛症状缺乏正确认知,而随意用止疼药物等现象,致使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现状并不乐观。
3.2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生活质量即为个体的生存、生命质量〔14〕,现以逐渐由描述性、躯体健康、流行病学项目转向为干预性心理、精神以及健康促进,但仍处于缺乏大样本、横断面、多中心等局限性调查。生活质量作为生活水平与健康的评判指标,面对测评目的与疾病患者的不同,其概念也存在一定差异〔15〕,但普遍认为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概念。生活质量以身体、心理、精神与社会健康状况与病死率等比较,更注重个人生命的具体内涵〔16〕。相关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因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其生活质量较低〔17〕。
3.3 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源于各种疼痛症状。本研究调查发现,处于不同疼痛自我管理阶段的患者,其疼痛水平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有明显差异,阶段较高的患者疼痛水平、疾病认知与身体受限程度得分均高于其他阶段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其疼痛水平呈负相关,其中患者疼痛水平与生活质量各项维度及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别呈负、正相关。然而行动与维持期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在疾病认知、心绞痛发作/稳定状态与治疗满意度4个维度方面有所下降,可能因该阶段的患者例数较少,致使研究样本量较少而导致处于维持期例数较少,故可能造成数据分析存在误差〔18〕,且该阶段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在到达一定程度后,使其生活质量的差异性也随之降低。因此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分别进行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运动锻炼等护理措施,使其正确对待疼痛现象,避免产生不良焦虑、抑郁情绪〔19〕。
综上所述,目前冠心病患者因缺乏对疾病与疼痛的认知,致使疼痛自我管理大多仍处于思考与思考前期的较低阶段,同时随着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的升高,疼痛水平也将随之下降,且对其生存质量及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需通过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路径与延续性护理等相应措施〔20〕,利用有效、科学、规范性的评估量表,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健康、心理、家庭等干预措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