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08王秀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儿科家属护理人员

王秀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儿科护理更是具有特殊性。儿科由于患儿认知、心理不健全,依从性较低,因此护理难度更大,容易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更应该注重护理安全管理〔1-2〕。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和影响患者健康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从而降低和避免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3〕。标识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医院各个地方到处可见,刘青青〔4〕等指出,警示标识在高龄患者误吸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误吸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了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旨在探讨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和患者满意度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4岁;②机体状况良好;③有固定家属陪伴。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合并严重感染;②患儿监护人存在心理障碍、认知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入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n(%)〕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儿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协助家属办理入院,妥善安置患儿,入院后向患儿家属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区各功能区,全面评估患儿,了解病情状况,协助完成各项诊疗,依据病情开展护理计划,准确完成各项基础护理,观察病情改善情况,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其健康饮食、运动和生活。

1.2.2试验组 试验组在儿科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使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警示标识的颜色、字体、摆放位置等设计应精心选择,遵循整体统一协调的原则,标识应内容清晰,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科学直观,除警示患儿及家属外,还可在标识上适当增加疾病相关知识内容;标识摆放应醒目且不影响诊疗护理操作,不对患儿造成危险。标识主要摆放张贴在护理站、治疗室、处置室、病区走廊、病室等位置。具体如下:①患儿标识:患儿办理入院后,即为其佩戴腕带,腕带内容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等内容,以便医护人员能快速识别患儿身份信息。腕带根据患儿性别制作成为带有卡通人物头像、易拉扣、防水式腕带,男性患儿佩戴蓝色腕带,女性患儿佩戴粉色腕带,同时制作卡通床头卡,根据其医保类型、护理级别在上面标示不同的颜色,特级和一级护理标红色,二级护理标黄色,三级护理标绿色。②管道标识:使用不同颜色的一次性粘条,粘贴于患儿使用的各种管道中,如尿管、鼻饲管、雾化器管道、鼻氧管等,粘条上标明每一管道的名称、放置和开始使用时间,并在床头悬挂"防止管道挤压滑脱"的卡通标识,以方便护理人员了解管道的使用情况和快速识别管道,准确使用,防止差错,同时警示家属看护好每一管道,防止打折和脱落。③药物警示标识:内服药、外用药、注射针剂、高危药都需根据种类分开放置,在标识卡上标明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等,内服药使用蓝色标签、外用药使用红色标签,高危药物放置指定区域,张贴高危药品标识,为患儿保管存放的药物需单独放置,标明患儿姓名、床号、住院号及数量,需在低温下存储的药物置于冰箱内。患儿每日静脉输注和口服药物都需打印输液条和口服药执行条,夹于床头纸张夹上,以便护理人员在输注、更换、发放药物时进行核对,同时方便患儿家属了解使用药物,监督护理人员工作,此外,在患儿输液治疗期间,悬挂“防止药液外渗”的标识卡,提醒家属看护好患儿,避免针头移位液体外渗。④过敏警示标识:对于有药物过敏和医疗耗材等物品过敏的患儿,在床头悬挂卡通过敏史标识卡,在上面用红笔详细标明患儿过敏的药物和医用物品。⑤病室仪器标识: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氧仪、微量泵、输液泵、吸痰器等都需标识名称,以警示患儿和家属此为医疗物品,禁止私藏、毁损和玩耍,床头治疗带的各位置都需标明用途,尤其是治疗带上的插座,需标明禁止使用,以免引发意外,毁损治疗带。⑥危险或意外标识:在患儿入院时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皮肤、营养状况、肢体活动度等,对皮肤薄弱或已有损伤、营养不良、活动度差的患儿在床头输液架上悬挂“防止压疮”的卡通卡片,以提醒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儿皮肤状况;对活动度良好且好动的患儿,在床头输液架上悬挂“防止坠床”的卡通卡片;对骨质较差,平素容易跌倒的患儿在床头输液架上悬挂“防止跌倒”的卡通卡片,病室和病区走廊地面清洁卫生后湿滑时也需及时悬挂“防止跌倒”;在病区的开水间、病室热水瓶存放处需悬挂“防止烫伤”的卡片。⑦其他标识:各室门上张贴“随手关门”,以避免闲杂人员进入,洗手池上方张贴“七步洗手法”示意图,提醒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洗手,各个垃圾桶上按医疗垃圾分类张贴“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盒”,存放医用耗材的抽屉和柜子上都需标识内存物名称,以便护理人员快速识别取用。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各种意外事件、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2)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参照徐桂林等〔5〕构建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二级指标护理安全下的三个指标,结合科室情况以该三项指标为主要内容,制作问卷调查表,具体包括:①风险因素评估率及准确率计0~30分,含6个条目;②身份识别、安全核查计0~30分,含6个小条目;③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计0~40分,含8个小条目;每个条目计0~5分,完全不评估(准确)/核查/落实计0分,偶尔评估(准确)/核查/落实计1分,时长评估(准确)/核查/落实计3分,完全准确/核查/落实计5分,得分越高,提示管理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选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调查表内容涉及病室环境、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和人文关怀等,共有2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总得分计0~100分,≥80分提示非常满意,60~79分提示很满意,40~59分提示基本满意,20~39分提示不满意,<20分提示非常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2.2 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试验组患者风险因素评估率及准确率、身份识别、安全核查评分、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病患群体,病患依从性低、工作任务繁琐、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都会导致护理风险的增高〔6-7〕,王莉〔8〕研究认为,儿科护理中引起纠纷的原因与各种细节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儿科护理中不应该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对儿科护理风险进行防范,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也应作为儿科护理工作重点〔9-10〕。

李霞等〔11〕研究指出,在儿科中,患儿家属对于安全管理的认知还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家属的风险警示。本研究中,试验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因为我们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运用了各种警示标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不仅能够警示护士,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其在护理工作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提前预防,从而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还能够警示家属,让家属看护好患儿,避免接触各种风险,双方共同合作,充分发挥了风险警示标识的作用,将不良事件扼杀在萌芽之中,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王晓华〔12〕研究指出,将标识应用在儿科监护室护理安全中,不仅可以保证患儿的医疗护理安全,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减少和防范护理隐患,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警示标识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为其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3-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运用各种卡通标识不仅成功防范了各种不良事件,还充分体现出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本次研究我们将病室中的各种警示标识制作成了卡通形象的卡片,更有利于患儿的接受,从而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进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儿科家属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