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护理中对化疗依从性、感染率及疗效的影响
2022-01-08问碧莹胥亚芝黄明珠谢珺
问碧莹 胥亚芝 黄明珠 谢珺
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2140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M3的亚型,其是以骨髓中发生严重出血及产生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目前对此类疾病主要采用诱导治疗联合化疗,且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三氧化二坤具有显著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率〔2〕。但此治疗方式会发生感染,患者承受较大痛苦,因此治疗的依从性不高,因此需给予此类患者有效治疗措施以提升治疗依从性,并尽可能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3-4〕。临床护理路径是将患者作为干预的中心,拟定的综合性、跨学科的护理计划,使护理干预具有程序化、多元化和时间化,能够尽早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使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健康〔5〕。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探讨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86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35±4.6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10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9例。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7.61±4.5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1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8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关于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后即下达病危通知者,②中途放弃治疗者,③中途死亡者,④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登记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并对患者进行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教育,在治疗各阶段提醒患者各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每天遵照各内容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在干预后签字并写明干预效果,再由护士长检查患者护理干预的落实状况,并予以相应指导与监督。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
续表1 临床护理路径程序表
1.3 评价指标
①化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对两组化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由护理人员出院前1 d向患者发放问卷,总分10分,≥9分为完全依从,5~8分为部分依从,<5分为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6〕。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63,信效度良好。②感染率:统计两组护理1个月感染发生率。③疗效:完全缓解:临床无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及体征,外周血分类中午白血病细胞,骨髓原粒细胞a+n型<5%;部分缓解:骨髓原粒细胞a+n型>5%~20%,血像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未缓解:临床症状、骨髓象和血象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7〕。总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④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由护理人员出院前1 d向患者发放问卷,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总分0~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891,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化疗依从性、感染率、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化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感染,感染率为2.33%(1/43);对照组出现10例感染,感染率为23.26%(10/43)(P=0.004)。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一种造血组织恶性疾病,患者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存在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增生,同时进入外周血液,显著抑制正常血细胞的制造〔8-9〕。此类患者在发病早期及诱导治疗期间,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被破坏,促凝物质释放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因为多种病因而造成的非独立性疾病,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高发并发症〔10〕。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应给予有效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其是根据制定的标准护理计划,让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均明确目标,并参予至护理干预中,从而让患者尽可能恢复健康〔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化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表明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入院后的不同时间段,将评估、用药、活动干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清晰列出,每班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时间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让患者及其家属预先指导各护理措施,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干预中〔13〕。此护理模式是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此护理模式的改变有效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升了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使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缓解,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通过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能够促进护理人员文书记录时间的减少,其以患者入院时间作为纵轴,各医疗、护理项目作为横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充分提升了护理质量,避免医护人员的遗漏、疏忽〔15〕。并且临床路径护理表能够全面、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将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贯穿入院至出院,将过往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促使护理工作更为预见性的实施,最终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1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在于通过制定标准护理工作路径,能够充分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降低护理差错及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护理人员充分利用资源及责任心,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与关怀,最终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化疗依从性,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